《正比例的意義》教案

2022-10-12 13:18:05 字數 1666 閱讀 4855

一、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十二冊書p39~41 例1、例2、例3,練一練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學生綜合概括推理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推進新課程標準的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理念,把難理解的數學知識簡單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習的信心和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正比例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多**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小調查:大家來上學,哪些同學是走路來的?哪些同學是坐汽車來的? (生舉手示意)

師:可能還有的同學是家長用自行車或電動車送來的,但不管大家是怎麼來上學的,那麼

(1)、你們離開家,走得越遠,距離共小就怎麼樣?為什麼?

(2)、你們走的越慢,到學校的時間就怎麼樣?為什麼?

(3)、陳昕彤家住在雨花新村,章成家住在寧南的仁恆翠竹園。他們每分鐘走的公尺數相同,誰先到學校?為什麼?

(4)、李岩、吳銘分別幫助王老師去買1.6元一枝的紅原子筆,李岩花了16元錢,吳銘花了8元錢。誰買原子筆的枝數多?為什麼?

師:同學們講的太好了!

(二)教學新課

師:象這樣,已行的與未行的;速度與時間;路程與時間;數量與總價等等,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之變化。我們就把這兩種量稱之為「相關聯的量」(貼小黑板)。還有疑問嗎?

2、師:既然大家都明白,那我就要考考大家。(它們是相關聯的量嗎?)

(1)小明買《揚子晚報》,數量與總價2)王老師的體重和身高

(3)同樣一台織布機,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4)圓的直徑和周長

指名回答,說說理由

3、教學例1:早晨7:10,潘林鋒同學走在上學的路上。

(1)表中有哪兩種量?它們是相關聯的量嗎?

(2)仔細觀察,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電腦演示變化的過程)

(3)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分別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生回答,師電腦出示)

(4)、回顧此題,請幾生完整的回答

4、教學例2:星期六,李岩同學幫助王老師買紅原子筆。

(1)仿照例1,觀察上表提問題(小組討論)

(2)生匯報,課件出示:(3)生回答,師相應的在黑板上板書

(4)請生說說比值表示的意義 (5)請兩生完整的回答

5、比較、歸納正比例的意義

6、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認識

(1)師:例1裡有哪兩種量?他們成正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師:例2裡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麼?

(3)師: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看什麼?

7、例3、(1)家到學校的距離是一定的,已行的與未行的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那麼我們判斷兩個量能否成正比例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2)每小時生產的零件個數一定,生產零件總數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那麼我們判斷兩個量能否成正比例時,最重要的依據是什麼?

(3)王老師的體重與身高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遇到判斷這樣兩種量能否成正比例的問題,只要看什麼就可以一票否決了?

(三)溫故而知新: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六(3)班的總人數一定,滿意的人數和比較滿意的人數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四)提問時間:你還有什麼關於正比例意義的問題要問嗎?

2)是不是所有成正比例的兩種量都是相關聯的量?

正比例教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41 43頁。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結合 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路程 時間與速度 等情境,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能從變化中看到 不變 認識正比例。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能舉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項...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

沈芳芳片段 二 充分體驗,引導 1 觀察比較。出示表一 表二 這是汽車和自行車所行時間和路程情況統計表 表一 表二 1 仔細觀察思考 1.兩表中有什麼相同的地方?2.有什麼不同的地方?2 反饋交流。小結 a 都有路程和時間兩種相關聯的量 b 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c 表一的速度相同,表二的速度不...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

教師 孟德山 時間 2009年5月7日 反思整節課,體現了學生自主 從生活情境出發,真正解放了學生,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使學生在交流評價過程中情感 態度 價值觀等方面獲得豐富的體驗,較好的體現了事先的教學設想,感觸較深。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過比和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