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動態生成有效性的問卷分析

2022-10-12 02:00:02 字數 3268 閱讀 4946

關於對動態生成問卷分析

(一)、關於對動態生成的認識與體會

調查顯示:(1)、94.6%的教師認為「小學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認為「有時是」 、「不是」和「說不清」的只有5.

4%。說明絕大部分的教師在理念上是認同「小學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這一觀點的。(2)、在「只要是生成的課堂就是好的課堂,就有利於學生的發展」這一觀點上分歧較大,持「贊同」和「不太贊同」這兩種觀點的人數較多,分別是34.

3%和47.5%,說明在理念的理解上還是有偏差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3)、大部分教師平時較少「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只是在公開課上比較關注。

只有極少數(5.4%)的教師能夠「特別關注」,說明先進的理念還沒有完全落實在行動上。(4)、有80.

2%的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歷的是「意料之中」的生成(預設性生成),這一調查結果表明預設在生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5)、大部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極少經歷「意外生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值得我們研究。是老師的教學行為造成的?

還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造成的?(6)、絕大多數的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極少或沒有經歷「生成性課堂」的成功案例,這說明成功的「動態生成課堂」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需要教師認真研究。

(二)、教學目標設計行為的調查

調查顯示:(1)、97.2%的教師認為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中設計教學目標非常有必要」,認為「沒必要 」、「設計不設計無所謂」和「說不清」的只有2.

8%。(2)、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大多數老師總是照搬教參或其他資料,說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計研究不夠。(3)、大部分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是從教的角度出發,較少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

上表分析表明,目前教師對教學目標設計的必要性有足夠的認識,但對教學目標的技術層面特別是學生的知識起點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三)、教師教學前的準備行為的調查

調查顯示:(1)、「有的教師認為既然強調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那麼寫教案對其教學的意義就不大了,主要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持這種觀點的人只是少數佔25.9%,大部分老師認為寫教案是必要的。

(2)、「教師在編寫教學預案時是從教師教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 48.5%的教師「一般從教師教的角度考慮」;有15.

6%的教師「經常從教師教的角度考慮」 ;34.5%的教師能夠「從教和學兩方面進行考慮」;極少數的教師「一般從學生學的角度考慮」。(3)、「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起點」,「每次都考慮 」和「經常考慮」的分別佔11.

3% 、72.4%;「較少考慮」和「從不考慮」的僅佔16.7%和0.

4%。(4)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起點」的了解,85.2% 的教師是「教師憑藉經驗」;「設計診斷題」、「與學生談話」、「不檢查」的分別佔0.

3% 、6.2%、8.3% 。

(5)、「教師在編寫教學預案時」能夠「經常獨立設計」的佔30.3%;完全「照抄參考教案」 還為數不少;只有7.6%的教師能夠「偶爾設計不同思路的教案」。

上表分析表明:教師對教學預案的作用是有足夠的認識,大部分教師認為是必要的,只有少數教師認為教學預案的編寫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但在具體的編寫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存在著觀念與實際操作相脫節的現象。

如仍舊從教師教的角度出發進行編寫;在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時教師還是存在著想當然的現象。這種形式化的現象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關於教學方式的調查

調查顯示:(1)、有18.6%的教師仍然喜歡「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採用「自主**式」的只有12.

5%;採用「對話討論式 」、「其它」分別佔33.7%、35.2%。

(2)、關於「就某一學習內容,讓學生自主**得出結論,但花費時間較長。」教師的看法是絕大部分老師認為是「有必要的」,並且「最好在教師指導下**」;認為「沒必要」和「最好教師講解」的僅佔1.3%、0.

4%。(3)、有81.6% 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偶爾採用自主**、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經常採用」、「不經常採用」 、 「從不採用」的僅佔18.

4%。以上結果說明教師對「自主**」、「小組合作」這一教學方式是認可的,從理念上是接受的,但在實際教學中使用率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教師怕費事、怕影響教學效果。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研究。

(五)、關於師生對話與互動的調查

調查顯示:(1)、)「成績一般的學生」和「成績較差的學生」被提問的幾會較多,分別佔45.8%、26.

6%。這說明教師提問的時機和提問的物件還有待研究。(2)、調查表明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高、隨著年齡的增長提問的次數呈下降趨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3)、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經常有學生提問」,「較少有學生提問 」 和「從沒有學生提問」的比率極少。(4)、在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的比率較少,只佔7.6%,說明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六)、關於教師的指導與評價的調查

調查顯示:(1)、有的83.5%老師認為,「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是教師的首要任務。

」 持「不太贊同」和「完全不贊同」僅佔2.4%和 1.5%;(2)、 在教學過程中92.

3%的教師是「按照預設的教學目標進行的」「較少是」的佔1.2% ,「從不是」的沒有。(3)、在課堂教學中,「當發現課前設計的教學情境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有23.

8% 「按部就班繼續進行教學」,有 48.2%的教師能夠作「適當調整,但效果不好」,僅有15.3%的教師能夠「適當調整,並且調控自如 」 ,還有12.

7%「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一結果表明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還比較差,需要我們加強學習。(3)、82.

5%的教師認為「適當的時候可以」在進行新授和練習環節的設計時,故意製造一些矛盾,來引發學生的思維衝突,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生成性。(4)、當課堂**現的一些意外資源時,90.4%的教師認為應該「有選擇地利用」。

(5)、「對學生的作業或檢測**現的問題,教師一般處理的方法是」有42.8%是「面向全體學生逐個講解」;有51.3%「面向全體學生講解部分重點題」採取「小組或個別輔導」和「指導學生合作解決」的較少。

說明教師對學生還存有不放心的心態。

以上分析表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調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調控的方法和策略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七)、關於教師課後反思的調查

調查顯示:有48.2%的教師能夠對「典型的課例進行反思」,有34.8%的老師「從不反思」,能夠經常進行反思的教師很少。說明教師課後反思的意識比較差,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

(八)、對「意外生成」的簡述題調查

成功的主要原因:(1)教師課前對教材認真研讀,對多種情況有了充分的準備。(2)給學生提供較大的空間,如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等,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3)教師有較好的心態。

失敗的主要原因:(1)沒有很好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2)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和一定的知識底蘊。(3)教師缺乏應對意外生成的策略,有時面對一些意外束手無策。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查問卷

1 你最喜歡上的課是 a 體育 b c.上機d.英語 e 填寫你最喜歡的課 2 你最喜歡上這門課的主要原因是 a 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 b.對這門課感興趣 c.老師的課上得好 d.其他 3 你覺得老師的課上得好,好在 a 和藹可親 b.學識淵博 c.教法靈活 d.其他 4 你覺得老師的課上得不夠好,不...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摘要 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可以促進教學,活動中幼兒是通過提問來進行學習的。有了問題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有問題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普曾說過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發 喚醒 鼓舞 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善用語言的引導是極其重...

挖掘動態生成點,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作者 李建生 文理導航 2011年第06期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 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認識語文課堂教學,建立新的課堂教學觀,這就是生成的課堂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怎樣生成?在哪些地方建立課堂教學的生長點?關鍵是把學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資源,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