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2022-08-10 06:48:06 字數 4915 閱讀 4136

摘要教學有效性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學理論意義和鮮明的現實針對性。目前,教學有效性問題突出表現在教師有效教學觀念淡薄,課堂教學時間有效性差,教學與課程實施的縱向、橫向和內向結構失衡,以及課堂管理問題等幾個方面。課堂是教師向學習者傳授知識的舞台,同時也是學習者接受知識的平台。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每天都在變化,教師要在這個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有效的傳授知識並且能使學習者充分的吸收,那麼認真研究和解決上述問題,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課堂管理管理有效性

第1章緒論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如果沒有良好的課堂管理,就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通過觀察,課堂失控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最重要的原因當屬教師管理的缺失和不足,其次是有些學生自身存在"行為問題",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現正在實施新課程,有些教師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為名,當課堂秩序混亂或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敢管理學生,從而導致教師課堂教學的低效。

因此,每個老師在平常的繁忙工作中,都應該經常抽空反思,而不應一味地循規蹈矩,應大膽地改革創新。教師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把自己置身於大朋友行列,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要以平等的身份去對待.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因為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每一位學生的行為.曾經看過一本書《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從裡面的具體事例中,我感受到了老師如何和學生交談也是一門功課,一門藝術。新課程的實施,讓學生更貼近了生活,體驗了生活.課堂的開放性和活躍性使學生自由的空間大了,愛搗亂的學生也多了.這時,老師應該有的放矢(我們知道,小學生比較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活動的時間多了,無法回到正常的教學當中,就會影響教學的目標。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要隨機應變,要一一地去改進.只有真正做到課堂管理有效,教學質量跟著提高,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課堂管理不僅關係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狀況。當今教育從學會生存到學會關心到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及終身化、民主化、主體化、多樣化和國際化的特徵 ,對舊有的課堂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傾向於行為控制和學生服從 ,注重課堂秩序和程式的舊式課堂管理 ,伴隨著教育的變革 ,正朝向靈活、民主、柔性的方向不斷邁進。

應從課堂管理的目標、課堂環境、課堂交流與溝通、學生的激勵等方面構建新的課堂管理范型課堂管理不僅關係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狀況。當今教育從學會生存到學會關心到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及終身化、民主化、主體化、多樣化和國際化的特徵 ,對舊有的課堂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傾向於行為控制和學生服從 ,注重課堂秩序和程式的舊式課堂管理 ,伴隨著教育的變革 ,正朝向靈活、民主、柔性的方向不斷邁進。

應從課堂管理的目標、課堂環境、課堂交流與溝通、學生的激勵等方面構建新的課堂管理范型。

第2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1確立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所謂「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並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為目」。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後將能做什麼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後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

必須以教學大綱所限定的範圍和各科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為依據,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培養"四有"新人這個總目標。對落實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畫、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將較為複雜的學習行為分解為從簡單到複雜的、序列分明的幾個部分,它不但規定了教學活動應達到的最終結果,而且提出了達到這一最終結果的一般教學活動的程式,即通過對簡單行為的逐個實現達到對複雜行為的最終實現,因而對教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有明確的具體的指導作用,確保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確立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指教學目標確立要遵循有效教學的價值取向。即:目標確立應當是開放的,不應該是封閉的;應當是全面的,而不是單一的;目標的確立應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目標的確立要符合發展學生人文素養的要求,即在課程教學目標中整合人文精神的滲透;目標的確立還要考慮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個性發展方向

2.2教學知識處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知識教學,其教與學的關係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古今中外無可辯駁的事實來看,在教學中,學是主體,教是為學服務的。

」教學這種活動存在的根據和意義,在於為學提供各種優越條件,尤其是教師教這個最優越的條件,以保證學習方向正確,學習效率高,學習***。同時,「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種獨立的活動,主動的活動;教只是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起最終決定作用。」因此,教與學的關係可以概括為,「在教學中,學,是在教之下的學;教,是為學而教。

換句話說,學這個主體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這個主導,是對主體的學的主導。」因此,雖然教學的重心、教的職能和學的形式可能會隨著教學實踐的內外部條件和教育科學的發展而變化,但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的本質規定性是不會變的,變的只是具體形式而已,形式上可以更多樣、更高階。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都不能背離教學這種質的規定性,背離本質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

科學地教與學

的關係是,教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統一起來。

如果不能擺正教與學的關係,容易導致知識教學出現上述種種誤區,或者說,上述種種誤區都可以歸結為,沒能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教師導的不夠,學生主體也就脫離教學要求。過於強調學生主體,扭曲了教師主導作用,沒有發揮教師在有效教學中的發展價值。

其結果是,學生未能充分表現作為當時學習者應有的學習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生成」,是否能使學生真正產生知識,並使之學到知識,同時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在實踐中,只有經驗豐富的教師做得到,為數不少的教師做不到。

其結果是,學生沒有很好掌握知識,也沒能學會學習。小學如此,將會影響中學,進而影響大學的學習。

所謂教學知識處理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知識選擇與安排要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首先是選擇有效的教學知識量。其因有三:

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第二,學生的智慧型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第三,學生思想提公升取決於有效知識量。其次是教學知識安排的有效性。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要根據知識的型別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二是對課程教學的內容根據學生需要和自身特點進行相應的知識補充。補充知識要遵循「適用、必要、科學、精巧」等原則,做到「需中求好,好中選精」。

三是注重知識為社會適用性。學生始終是社會的個體,最後還是要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乃至改造社會,因而課堂教學要承載現在社會價值與規範傳遞給學生的任務。

2.3 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有效性

一教學交往的有效性

教學交往的有效性是指師生與生生之間通過有效地交流,促使課堂教學目標有效達成,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有效知識量。師生交往的有效性從心理學考查,要注意學生的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通過講解重點與難點去強化注意、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的程度等。

從教育社會學角度考查,課堂教學師生交往的有效性與教師教學交往風格有關。不同的教學交往風格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交往環境,學生個性特徵運用相應的教學交往風格,以提高教學交往的有效性。

二課堂管理有效性

課堂管理的有效管理,在合理吸收課堂管理技巧的科學因素外,還要加強對課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注意課堂管理的人文性,關注師生共同和諧發展的課堂管理策略成為中小學校加強課堂管理的新價值取向,目的在於促進學生有效吸收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使師生的人格得以健全發展。教師進行課堂管理的人文思考主要有:

課堂內的分層管理教學思想;創設課堂中的各種學習型組織;合理運用管理的心理效應;營造「文化生態」型的師生關係;合理調節學生亞文化的影響因素等。

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第一注意提問的針對性與輻射面。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第二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不要逼迫學生做立即反映,或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

第三注意反饋的積極態勢。教師應始終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第四注意鼓勵學生思維的創新性。

四教學**運用的有效性

成功而有效地運用教學**進行課程教學,應該進行周詳的設計,遵循一定的運用步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學生背景;擬訂教學目標;準備教學**;使用教學**;激發學生反應;評量教學效果。

五教學時間安排的有效性

第一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時間密度,即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活動的緊張度。第二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主要考慮好教學要求的高度、教學內容的難度、教學程序的速度。

第三對教學時序的優化。教學時序是指按時間順序安排教學活動的程式,最佳的教學時序應當符合科學知識的邏輯序列和學生學習心理序列。第四捕捉好教學時機。

把握教學時機,通常與教師的教學機智聯絡在一起。

六確保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教與學的關係

課堂應確保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教與學的關係,以教師系統講授,學生系統聽為主要教學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認識到,讓學生自由生成、發現知識,其中有許多假象,有許多勞動是無效的。例如,學生偏離知識的主題,常識發揮,課間談料搬上課堂;學生對課本內容根本不感興趣等。

因此,排斥教師系統講授,學生系統聽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師系統講授,學生系統聽應仍然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只不再是唯一形式,必須有所突破。完全由學生生成知識帶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思路,有利於真正擺正教和學的關係,使教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真正統一起來。

過去,教學大綱規定了過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授-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今天,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都減少了知識點,給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但並不意味著削弱系統講授。相反,系統講授面臨更大的挑戰,那就是如何使教師的系統講授與學生自由生成相配合,共同落實教會學生學習的要求。

我們要摒棄那種將二者絕對化、非此即彼的作法,同時也要避免簡單的一蹴而就、立馬實施的不負責任的態度。

2.4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

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考試與測驗。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教學評價的方法:

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教學評價的作用:

第一診斷作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

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摘要 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可以促進教學,活動中幼兒是通過提問來進行學習的。有了問題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有問題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普曾說過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發 喚醒 鼓舞 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善用語言的引導是極其重...

關於課堂有效性的思考

近幾年,面對學校生源的下降,原有的教學方式已開始不能繼續適應課堂的教學,學校提出向45分鐘要效益,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改革,以達到充實 有效。課堂改革有效教學教學方式 課堂對老師而言是最熟悉而不過多的了,學校在幾年前提出了有效課堂的建設,要求全校老師從實際出發,就本學科的教學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思考

摘要 課堂提問作為 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 是溝通教師 教材及學生三方面聯絡的橋梁。如何改進和提高課堂提問的技巧,以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本文主要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注意點及一些基本技巧等三方面進行闡述。關鍵詞 課堂提問有效性量難度 一 課堂提問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