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策略考前複習

2022-10-11 09:45:02 字數 5058 閱讀 4248

一、辨析題(判斷對錯並簡要說明理由;每題5分,共35分)

1、教學中「討論」就一定會讓學生學會交流。(p149)⑥

答:錯。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

課堂教學中,討論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大班討論。即全班學生就同一問題展開討論,交流看法,分享經驗。另一種是小組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就問題展開討論。無論是全班學生一起討論還是小組討論都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2、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意義是活躍課堂氣氛。(p14)②

答:錯。學生是蘊藏巨大發展潛力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人。

教育必須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發展的規律性,了解學生的性格特質,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教學目標要適合不同年齡學生的發展水平,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教師必須制定出多層次的教學目標,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與他們相適應的教學目標。

3、教學中「提問」可以是教師了解學生思維特點的一種方式。(p141)⑥

答:對。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一種有效的加血策略。

這一教學策略適合任何的教材,任何年齡的學生,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關鍵性的教學技能。課堂提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控教學過程。好的提問是高效率的教學的乙個重要特徵。

4、學生形成「能力發展觀」,有助於學生自我調控能力的發展。(p195)⑦

答:對。形成「能力發展觀」,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信念,促使其產生不斷努力的動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形成積極的認識,不把自己的能力視為天生的、固定不變的,而是抱著自我超越的觀點和挑戰困難的價值傾向。

5、運用「制止策略」的效果與制止方式的公開程度成正比。(p256)⑨

答:錯。(一)制止策略 2、制止策略的兩個維度運用制止策略涉及兩個維度:一是教師的權力範圍低、中、高三種強度;二是表達權力有公開和隱蔽的兩種方式。

6、適宜的強化特點之一是強化能夠增強學習者自信心。(p233)⑧

答:對。日常教學中最常用的學習動機激發和培養措施是對學習成績和努力行為的表揚與獎勵。

最需要給予肯定性強化的是接受失敗者,因為他們的失助現象的形成本身就是因為缺少對他們的能力和努力的肯定和積極強化。在對他們的強化中應注意: (1)要及時強化;(2)評價標準在性質上保持一致性;(3) 小步子強化,不能指望他們在短期內發生較大的變化, 只有將重點目標分解為乙個個小目標,才能逐步引導他們進步。

7、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衝突導致的結果是「同化」。(p43)③

答:錯。同化 (人們運用已有知識,根據自己所擁有和喜愛的方式對外界事物作出解釋和構造。

)和順應 (在對客體或事件作出的反應之中,人們調節自己的知識結構適應環境的要求。 )及平衡時認知發展的技能。在認知發展過程中, 同化和順應不可分割地發生著, 一方面 「同化於己」 , 另一方面 「順應於物」 。

8、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一種教學策略。(p14)②

答:錯。一、影響教師目標策略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學生、社會、文化(或學科)。教師必須研究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研究社會發展的需要,研究文化或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價值;還必須研究三大因素之間的關係,並在這三者中作出權衡。教師只有在對這三大因素演技的基礎上,才有可能作出明智的抉擇。

學生是蘊藏巨大發展潛力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人。教育必須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發展的規律性,了解學生的性格特質,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

教學目標要適合不同年齡學生的發展水平,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必須制定出多層次的教學目標,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與他們相適應的教學目標。

9、教學中「提問」主要意圖是獲取學生學習的資訊。(p141)⑥

答:錯。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一種有效的加血策略。

這一教學策略適合任何的教材,任何年齡的學生,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關鍵性的教學技能。課堂提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控教學過程。好的提問是高效率的教學的乙個重要特徵。

1、通過提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2、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3、通過提問促進師生間的交流,獲取反饋資訊

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由此來調整教學——提問過程是師生間資訊雙向交流的過程

10、「概念關係圖」等結構化的知識呈現方式的特點是簡化知識。(p61)③

答:錯。通過對知識的結構化呈現、結構化的表達,或者教會學生用一定的形式組織知識,會使知識在學生腦子裡的結構化表針更加清晰。

在教學中,可以用**、概念關係圖、綱要等形式表達知識之間的各種關係。概念關係圖是用連線把關鍵的概念聯結起來,清晰的表示概念之間的層次和邏輯關係。

11、教師運用「發現法」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p124)⑤

答:錯。發現法受到布魯納的大力提倡,他強調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理解知識,而不是載毫無感觸的狀態下刻板地接受科學家的研究結果。

布魯納認為,學生在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的同時,還要學習該學科的基本方法。其中,發現的方法和發現的態度最為重要。運用發現法是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呈現一系列有關聯的知識,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對知識之間的聯絡和規律的認識。

發現既可以通過學生對自己的操作活動的提煉進行,也可以通過對規律的猜測和驗證,以及對知識的了解和歸納實現。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

1、簡述你對「自我發展的主要機制」的理解。

答:1、自我發展的機制是乙個形成周圍事件和目標的意義,並產生調控作用的過程。1)觀點採擇2)、外力內化3)、活動形成自我4)、自我選擇與建構

2、促進現實的自我調控 1)提供適宜的強化 a促成自控的感受「習得性失助」現象對於教育的啟示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表現積極的作出反應,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行為是能夠對環境產生影響的,這正是自控訓練產生的基礎。b鼓勵客觀評價c、選擇適宜的強化情境d、選擇適宜的強化表述(2)形成自我調控的動力a強化積極體驗 b形成「能力發展觀」

3、在積極的集體交往中發展自我1)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場合認識自我2)在融洽和進取的氛圍中建構自我3)組織「夥伴教學」

4、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發展自我1)多角度培養內在動機a、可控制的挑戰b、喚起好奇心c、喚起想象力2)在認識和參與社會情境中建構自我3)在文學作品的欣賞和文化活動建構自我

2、簡要說明「問題圖式」的意義和形成「問題圖式」的策略。

答:圖式:知識儲存的大的結構;也就是結構化的知識單元。

專門用於解決問題的圖式稱為「問題圖式」問題圖式的作用: 用於解決一類問題,有利於知識的遷移;有利於產生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認為,能否做出合理的問題表徵,關鍵在於是否形成了有關圖式。當腦中具有一定的問題圖式時,學生就會根據圖式對面臨的問題加以解釋和推理,很快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解決的辦法。

由於圖式既表徵了抽取出來的一般性命題,又有附屬於命題的具體解決思路,因此圖式的形成特別有利於知識的遷移,有利於產生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

問題圖式的形成1、變式訓練 : 問題的本質不變,非本質的因素發生變化的訓練。問題圖式的變式訓練原則( 1)要提煉具體問題的解決規則;( 2)要提供多種變式情景,讓學生形成對解決問題規則的具體體驗;( 3)在變式訓練過程中要不斷概括比較。

2、樣例學習( 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參照解答好的例題,需要是自學。 ) 策略3、圖式的開放式訓練策略不針對特定問題,而是從知識體系的系統化的角度進行的訓練。如無特殊問題和無特定條件的解題訓練;學生自命題作文等。

3、簡述你對影響教師目標決策的各種因素的理解。

答:外部因素: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對教育的要求、教學內容的規定、學生的特點、不同文化傳統。

內部因素:(一)教師的教育價值觀「社會本位」 :「教育活動的目的產生與對社會需求的選擇,歸根到底受社會需求及社會條件的制約」。

它認為,教育應為促進社會發展服務,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個人本位」 :教育的物件是人,教育的價值在於促進個體的發展,滿足個體發展的需要。

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實際上是不同教育價值觀的反映。(二)(三)教師的教學觀「形式訓練說」與「實質教育論」(四)教師的知識觀根據反映的深度,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 根據反映的內容,知識可分為自然的、社會的、思維的知識;根據知識的**,知識可分為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首先,教師必須先意識到知識觀的變化,並且能夠接受新的觀念;其次,教師應能理解新的觀念對教學產生的影響,如教師需要重新界定「掌握知識」的意義,對「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關係也需作新的**;再次,教師應以現代知識觀指導教學目標的確定,劃分教學目標的層次。

4、簡述概念獲得模式的教學特點。

答:1、概念獲得模式是由喬伊斯和韋爾在布魯納等人的研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概念獲得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通過分類進行」,它要求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歸納,然後形成概念。

概念獲得模式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習者掌握概念 。布魯納的概念五要素:名稱 ; 範例 ;屬性 ; 屬性價值 ; 規則 。

2、基本程式a 呈現資料 【概念獲得模式是使學生從例項開始學習概念】b 驗證c 思維策略的分析

3、運用模式的要求a 選擇合適的範例教師在選擇範例時,主要應考慮三點:第一, 必須選擇能充分體現這個概念的肯定系列範例;第二, 要選擇合適的否定範例;第三,範例的選擇要有順序。教師要對概念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選擇範例b 合理安排範例的呈現順序c 選擇恰當的範例呈現方式

概念獲得模式的三種變式( 1)在接受學習模式中( 2)在選擇學習模式中( 3)在無序材料學習模式中

6、簡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策略的運用。

答:一、學習差異與因材施教策略(一)對學生差異的認識1、水平的差異2、型別的差異(二)學習風格的差異1、學習風格的內涵2、學習環境因素的偏好(學習時間的偏愛、環境聲音的偏愛、環境光線的偏愛)(三)因材施教的一般原則1、觀察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 2、有針對性地提供與學習風格相匹配的教學方式 3、引導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內容調整學習方式

二、認知風格與教學策略 (一)認知風格的研究1、場依存與場獨立型的認知風格2、心理表徵的偏好3、整體型和序列型的認知風格4、機能型與表語型的認知風格(二)提高不同認識風格者的學習效率1、避難就易策略2、強化加工策略3、改變認知風格策略

三、成就動機型別與教學策略1、成就傾向的兩個維度「力求成功者」的成功傾向高,避免失敗的傾向低,他們的成就動機過程衝突不大。「避免失敗者」的避免失敗傾向高,成功傾向低,常常處在害怕失敗的焦慮情緒中。a 同時受到高接近和高迴避的驅力作用,這兩種驅力是對立且強度相等的,因此他們常常處在高衝突的緊張之中,從通過避免失敗來獲取成功,考溫頓( covington)稱之為「過度努力者」與 a 形成對照的是 d,對成功和失敗都無所謂,即很少抱有成功的希望,也不大產生對失敗的害怕,這種型別者衝突極小,同時學習所獲也極小,考溫頓把這類人稱之為「接受失敗者」。

體育教學策略

通過多年的體育教學工作,我感覺到課的結構只是課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種方法,但是讓學生學有所長,提高能力,積累情感體驗,完成課的預設目標,才是一堂課的價值取向。因此新課標提出了有效教學目標的概念 評價時應關注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即教學活動對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程度。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

作文教學策略

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在小學階段一提到作文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有點 談虎色變 之感受。教師們教得辛苦,學生們學的也辛苦,但仍有不少學生視作文為 畏途 每次作文不是無事可寫 無話可說,就是東拼西湊 敷衍了事。寫出來的作文,幹乾巴巴,既缺乏想象力,又失去了小學生原有的天真雅趣。如何攻克學生的這種...

朗讀教學策略指導

三 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較好的習作能力。朗讀不僅有利於學生積累發展,發展語言,而且有利於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朗讀,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文中內容的寫作技巧轉化為自己的技巧,從摹仿到內化到自創,能自然而然地 文思泉湧 信手拈來 了。好的朗讀,可以達到聲情並茂,意味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