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的教學設計

2022-10-05 13:00:07 字數 3681 閱讀 7567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石橋鎮第二中心小學張乃香

一、設計思路:

1、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2、巧妙運用多**,變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初步認識角時,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先在實物上閃動角,再去除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3、本課是蘇教版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中,自己動手操作,探索角的特點,認識角,經歷做活動角、比一比活動來探索角的大小比較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絡,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能力。

2、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角的特點,認識角,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絡。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角的大小比較。

教學難點:角的大小比較。

教具準備:課件、活動角乙個、不規則紙、三角板兩個、各種有角的實物

學具準備:不規則紙、活動角乙個、三角板兩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電腦演示:小朋友聰聰拎著乙個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來參觀我們學校。

出示四幅學校操場**,讓學生做小導遊為聰聰做一次簡單介紹。

介紹完畢,誇獎學生:「謝謝×導遊的精彩講解!」

(評析: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享受到了一種成就感,精神將會異常興奮。)

從操場的跑道上,抽象出角這個圖形,揭示課題。板書:角

二、學習新知:

闖三關。鼓勵學生,只要課上能積極動手、動腦,用自己的智慧型順利地闖過三關,聰聰將會送給你們意想不到的禮物。

(評析:為學生開啟「學習闖關」這扇窗,為他們展示乙個具有吸引力、新奇鮮活的數學世界,進而在挑戰和體驗中學習新知。)

第一關: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認識角。

找:出示一些學生身邊熟悉的實物圖,如三角板、剪刀、數學書等,讓學生找實物圖中的角。

(評析:由實物圖過渡到幾何上抽象的直觀圖,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便於學生理解。)

摸: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親身感受一下角的特點,聯絡觸控時的感覺,從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稱,角是由乙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然後通過一些判斷練習,進行辨析。

(評析:可以說學生對角的學習是一種「體驗性」的學習,是一種「**性」的學習,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觸控式」學習。)

第二關:做角。

用自己準備的工具,用自己的方法來做乙個角,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做完角,選擇一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說折角過程,以便全體學生**。

(評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去經歷乙個過程,因為過程肯定和一些具體的知識、技能或方法聯絡在一起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第三關:比較角的大小。

緊跟著展示角這個環節,選兩位同學上前出示自己做的角。

(其中有乙個是活動角)。

提出問題: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呢?學生出現兩種答案。

教師出示乙個實物鐘面,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發現:時針和分針構成的角在逐漸變大。

追問:時針和分針的長度並沒有變化呀!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評析:這部分內容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長短有關;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怎樣能直觀的將這兩種情況演示給學生看,怎樣驗證到底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將學生引導到乙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學生將更容易得出正確結果。)

老師變魔術了:將活動角變得和另乙個角差不多大,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嗎?那怎樣比較呢?

學生嘗試進行比較。

學生嘗試過後,說出比較方法:將兩個角重疊,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觀察另外一條邊來比較。

(評析:經歷過程帶給學生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實踐的機會和發現的能力,這些往往比具體的結果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將學習的角度重點指向了學生。

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必須在教學中體現這一角度的轉換。)

三、遊戲:「角的樂園」

在順利地闖過了這三關以後,伴隨著輕鬆的**,閉上眼睛,老師拿出聰聰拎著的大口袋裡的三角形,長方形、五邊形、圓等各種圖形。

老師走到哪個學生身後,他將有機會在聰聰的口袋裡摸乙個圖形,只要他摸到的圖形上有角,或自己能摺出乙個角,那這個圖形就送給他了。

(評析:再一次讓學生體驗觸控的感覺,而這次是有選擇性的,因為一不留神就會摸到圓這樣沒有角的圖形,學生要能馬上利用學會的知識來創造角。這樣設計的目的,第一,讓學生與數學知識來一次親密接觸,讓他們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是觸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縮短與數學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

第二、履行了課一開始自己的諾言,大家闖過三關以後,將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老師的諾言,對孩子們來說,是異常重要的,而這些五顏六色的圖形,在孩子們心裡已經是個不錯的獎勵了。短短幾分鐘的輕鬆,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有益又有趣。)

四、課堂總結,回到生活。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學本領可真開心,聰聰也很開心,你們開心嗎?說說你學到了什麼知識。(讓學生在小組和班內談收穫)

我們今天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畫一畫、數一數、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來認識了角。在我們周圍其實也藏著很多角,你們能在教室裡找一找角,用手勢比劃出來,並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小組集體找角。

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周圍找到了很多角,課後我們還可以利用書本、電腦繼續探索角的奧秘。

小結:今天小朋友學得太棒了,老師給你們的五角星,它的面上也藏著角,有幾個角呢?請小朋友們課後一起討論研究。

(評析:本環節既是乙個尾聲,也是乙個亮點。聰聰的一句「我們一起找找身邊的角」,開啟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切實領悟到數學**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布置作業:

教科書第65—66頁的「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為學生營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然後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主動地構建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鑑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上著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活化數學的教學,優化學生的發展。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

實驗小學吳妮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2 知道角有大有小,會比較角的大小。3 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發展學生的觀察 動手操作的能力。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 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 折尺 五角星。等 教學過程 一 結合實...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 冀教版 二年級上冊第30 32頁,1課時。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2 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並且學會比較兩個角的大小。3 掌握畫角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從生活中的角到數學中的角的認識過...

認識角教學設計

連雲港市浦東小學徐昌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第四冊第68 71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 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3 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