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2022-09-29 18:21:07 字數 2350 閱讀 4101

國家一直提倡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滿足這個要求。我國過去的傳統教學有它的優點,但常常出現重「主導」,輕「主體」,重「學會」,輕「會學」,重「結論」,輕「過程」等弊端,束縛了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我們這次進行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下面,我主要就初一數學教材,談談自己在課改中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一、新教材從內容和結構上,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葉聖陶先生說過:「老師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

」開啟數學課本第一章第一節「生活中的圖形」可以發現,這一節中除了兩副圖,沒有乙個概念,幾乎全是問題有人可能會想:這點內容也值得上一節課?確實,與傳統的演繹型教學相比,這裡沒有定義、定理,更沒有推理、證明。

可是,就是書上的內容,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竟然有乙個班到下課還有一點內容沒有處理。原因是什麼?每個學生都很投入,對書上設制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全班在對圓柱、圓錐的異同點進行交流時,有乙個學生竟把「它們求體積的公式不同,乙個是πr2h,乙個是?πr2h」說出來了。

雖然這個題目的是讓學生比較它們形狀上的異同點,但在我的鼓勵下:「誰還能說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把自己所知道的有關圓柱、圓錐的知識都從大腦裡提取出來了.

這時教師只需稍加引導,學生便可將所得結論進行整理。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援,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到了知識。

二、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為學生合作互動、交流研討創造了機會.

翻開課本可以發現,幾乎每一節都有「議一議」這一小欄目。針對這一特點,我總是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議論、爭辯,先在小組裡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在講有理數加法時,我讓學生們討論「兩個有理數相加,和的符號怎樣確定?

和的絕對值怎樣確定?」有乙個學生說:「取和加數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作為和的絕對值。

」其他幾個學生立刻反駁:「兩個數符號相同了才能那樣確定,符號不同這樣不對!」「那你說,應該怎樣做?

」你一言,我一語,學生在爭論中,互相質疑,互相提問,互相辯駁,乙個「有理數的加法原則」就得出來了。愛因斯坦說:「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

」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思維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 」轉變。

三、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體現了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現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乙個過程,而不是乙個結果。因此,他強調:

教乙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結果記錄下來,而是要使他(教育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一幾何事實,在過去的舊教材上是直接給出來了,絕大部分學生覺得抽象,不可理解。而新教材則用了三幅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得出結論。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先觀察每一副圖畫的是什麼,然後想一想它說明了什麼,一部分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看懂了圖意後,很快理解了這句話,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用疑惑不解的眼神望著我。接著,我就讓學生自己想生活中的哪些例子還能說明這句話。有的說:

「流星劃過長空的例子說明點動成線。」有的說:「自行車輻條的例子,說明線動成面。

」有的說:「乙個圓圍繞著它的一條直徑旋轉一周就形成乙個球說明面動成體。」……在他們的啟發下,那部分學生也開了竅,不但懂了那句話,而且也舉出了一些例子,像這些結論性、概念性的東西,我從來不讓學生死記硬背,但他們卻記住了,這是因為是他們參與把這些知識建立起來的。

新教材比以往的舊教材在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上確實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作為教師千萬不要完全依賴於教材,要有創造地使用教材。托爾斯泰曾說:「對教師來說,最可怕的是墨守成規,思想懶惰。

」在講第二章第一節「數怎麼不夠用了」時,我利用課本第一章的知識,出了10道題,在班裡分小組搞了乙個短小的知識競賽。上課後,學生一聽說要搞競賽,非常興奮,答題的學生,在搶答的同時,又不停地盯著黑板上記分的同學是否給自己組裡記錯分了。記分過程倒是沒什麼,他們都採用了+10分(加10分),-10分(減10分)這種方法,就是最後算分時,有兩個記分員算不出來了,因為這兩個組各搶答了一題,而且答錯了。

這樣競賽搞完了,舊知識也鞏固,問題也出來了,比0分還低的分到底如何記?我們學的數怎麼不夠用了?很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課。

整節課學生的狀態好的出奇。蘇霍姆林斯基說:「 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處於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汲取知識的。」我認為教師自己創設的真實情境,更具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同時,會開啟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 」的通路。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奠定了基礎。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育學觀念,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初中物理新教材使用的幾點體會

通過兩年多的實際教學,我對新教材有幾點體會 這就是先磨合,再提高 先基礎,再拓展 先課內,再課外。1 先磨合,再提高 二期課改的初中物理新教材,採用目前國際初中理科教學中較普遍的 教科書 學習活動卡片 相結合的教材結構,這種教材結構在中國大陸是首次出現,因此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講,都是很陌生的,是第一次...

初中數學新教材使用和幾點體會

瓜州二中辛艷霞 新課程標準的觀念強調我們教師要變 教教材 為用 教材教 在傳統教育觀念下所編寫的舊教材,過於注重知識編寫,其邏輯嚴密 高度抽象概括 知識環環相扣,使學生感到懼怕。在教材的 指引 下教師把知識源源不斷地硬塞給學生,然後通過強化訓練而達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過去歷來學生數學期末考試平...

物理新教材使用體會

1.新教材對知識結構進行了務實的革新 新教材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了不同要求,分層次教學,提出的問題常常具有開放性,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發展空間。新教材切入點通常從生活 日常所見所聞講起,生動活潑,簡明輕快,並茂。新教材用一些生動有趣的現象 故事 實驗引入課題說明概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