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022-09-28 19:51:10 字數 4686 閱讀 3246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姓名:羅艷親作者單位:富民縣永定中心小學

郵編:650400 聯絡**:8854045

【摘要】數學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主要基礎學科,改革數學教學,其著眼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掌握學習方法上。課堂是思維訓練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思維為核心,以訓練為主線,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適時地發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由未知向已知轉化,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由單一集中思維向多向發散思維轉化,增強思維品質、發展智慧型。數學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主要基礎學科,改革數學教學,其著眼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掌握學習方法上。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具有靈活的思維素質。這就要求對學生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使他們的數學思維具有活躍性、邏輯性、多向性、形象性。

【關鍵詞】數學思維思維意向品質邏輯思維個性思維

合作學習思維策略多樣化

數學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主要基礎學科,改革數學教學,其著眼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掌握學習方法上。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具有靈活的思維素質。

這就要求對學生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使他們的數學思維具有活躍性、邏輯性、多向性、形象性。課堂是思維訓練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思維為核心,以訓練為主線,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適時地發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由未知向已知轉化,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由單一集中思維向多向發散思維轉化,增強思維品質、發展智慧型。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思維意向品質。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源泉,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積極的思維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感性基礎上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索知識的奧秘。

在知識的海洋中,只要你想去揭開知識的神秘面紗,那麼你就必須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長此以往,逐步形成思維意向。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是根據圓在生活中的應用來切入課題的,先讓學生想象圓形車輪和方形車輪在路面的兩種運動情況,然後教師運用**展示兩種車的動畫運動。因為在學生的生活經驗裡是沒有方形車輪的,學生通過**會不由自主的思考:

「對啊,我們見到的車輪都是圓形的,如果車輪是方形的,車怎麼行駛呢?」學生學習興趣立即就會調動起來,進而自然產生疑問:「車輪為什麼都做成圓形的呢?

能不能做成方形的呢?圓有什麼特點呢?」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入到積極的思維前奏狀態。

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知識和思維的最近結合點,充分利用教材和現實生活提供給我們的素材和資源,去挖掘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應用於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得學生自己想去探求問題的根源,從而積極主動的把知識熔入自己的思維進行提煉,在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下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使學生敢於自由的想,大膽的說;樂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有效地使學生的思維意向品質逐步得到培養。

二、形象思維的平台——開展邏輯思維訓練。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思維初始階段是從動作開始的,也就是說兒童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事物為依託而逐步發展過度到邏輯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是思維的起點,作為小學階段,形象思維還是佔主體地位,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度是思維方式訓練的乙個關鍵時期,小學生儘管已經有了一些邏輯思維能力,但這種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具體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時候,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據兒童思維的發展特點以教、學具(實物、圖形、課件等)的演示或情境的展示等手段通過具體形象思維這個平台來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教學「長方體的初步認識」一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摸各種長方體模型和實物,接著引導學生對著自己糊好的長方體,動手動口數長方體的面和稜的數量,度量長方體的稜長,最後要求學生用直尺畫乙個長方體。通過學生這一系列的看、摸、弄、糊、數、畫,使學生學得十分輕鬆、活潑、有趣,同時對所學的幾何知識既形象又深刻,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思維與語言訓練也是緊密結合的。

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借助語言的作用,促使學生思維不斷地昇華。如應用題教學中可借助分析圖,引導學生有條理地從逆、順兩種推理思維方向加以敘述,還要讓他們將思維的過程用嚴密和有條理的語言來表達,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三、創設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個性思維能力。

學生的個體不同,思維方式也存在著差異。在教學中,我們提倡學生合作**,齊心協力,共同研討解決問題,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乙個問題不可能都去尋找乙個合適的夥伴來共同**商量解決,更多的是要靠我們自己獨立去面對,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然後可以去徵詢別人的意見來印證調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具有自主**的感性材料,通過材料產生問題,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造。

例如:在教學計算中的簡便運算時,在學生獲得資料資訊後我讓學生先不要忙著動筆計算,而是讓學生自己先獨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尋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方案。讓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充分鍛鍊和發揮。

在學生個體已形成初步的思維路徑基礎上,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同伴之間進行交流**,使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思維得到碰撞,使學生的個性思維方式得到進一步優化,從而選擇最佳的計算方法。所以,在學生獲取資訊的基礎上,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創設個性思維獨立發揮的平台,充分調動學生個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個性思維潛力,讓學生個體在獲取的資訊條件的基礎上獨立分析,獨立思考,獨立解答,充分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主動發展,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充分有效的鍛鍊。在有的應用題教學中也可以運用此方法。

四、注重合作學習——互補個性思維盲區。

常人在思考問題時總難免會出現思維的盲區,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考慮的百密而無一疏。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同樣如此,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邏輯思能力還顯得很薄弱,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組織學生進行合作**,集體交流,共同思維,共同創新。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計算公式時,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把時間交給了學生,只為他們提供了自主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先讓學生拿出12個事先準備好的1立方厘公尺大的小正方體自己拼擺成長方體,看看你能拼出幾種,並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拼完之後,讓學生上台匯報自己是怎樣拼擺的,邊講邊操作.接著再讓學生同桌合作用24個小正方體拼擺,並記錄下長、寬、高、體積各是多少,然後,教師說出體積,讓學生快速拼擺並自由舉手匯報,最後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資料,結合拼擺的圖形,看一看這些資料與長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係?

是什麼關係?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拼擺、記錄、匯報交流、合作拼擺、小組討論等活動,從中自己發現了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乘積正好等於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在整個「做」的過程,學生充分動手、動腦,手與腦並用,由有趣變為應用,整個學習活動是隨著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動態開展的,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規律從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同時在交流互動的平台上,能相互彌補個性思維盲區所造成的不足。

又如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往往對於同一道題會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我們學生是否都能把這些方案都想到呢?那就不一定了,可能有的學生能想到幾種,有的學生能想到一種,也有可能有同學根本找不到解答問題的方法。那麼在這個時候,合作學習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個人通過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相互傾聽,相互評價,相互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取多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開闊學生的思維廣度。

在多向交流中,自己可以聽取本小組乃至其他小組成員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他人優秀的解題策略,汲取別人先進的思維方式方法。同時可以把自己的思維方式講述給你的小組成員聽,讓他們對你的解題策略和思維方式進行評價,使自己的思維得到更進一步的校正,彌補個性思維的侷限,拓展思維空間,使得彼此的思維方式在合作**的基礎上不斷得到調整和優化,在教學過程多向(師生、生生)交流互動的平台上,最大限度的彌補個性思維盲區所造成的不足。

五、注重思維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沒有發散思維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更談不上思維的求異和創新。《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現有教材中封閉型的應用題題目,方法是唯一的,很難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教學中,我們應盡量給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求異思維材料,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思考探索問題,產生盡可能多、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策略讓學生創造精彩。把學生的思維在事物的不同層次上引向縱、橫兩個方面發展,強化對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的認識和思考,使學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決同乙個問題,促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以達到對事物的全面認識,增強思維的密度,使學生思維品質得到進一步優化。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乘法應用題「例1,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時,對於此例題的呈現方式,我作了適當的調整,把原本封閉性的問題變成了開放性的問題,只給出了已知條件,「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4/5」,把問題留給了學生,鼓勵學生通過多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問題。

思考之後,學生提出:「吃了多少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吃了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千克?還剩下幾分之幾?等等。

」短短幾分鐘,學生非常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提出了很多問題。然後,我著重選出「吃了多少千克?」這一問題引導抓住關鍵句進行分析,解答之後再讓學生試著解答其他問題,解答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解答思路。

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忙著解答,體會到了數學的魅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做學生既有效的掌握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絡,靈活的應用了知識,又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鍛鍊,提高。教學效果比老師一味的講要好的多。

總之,數學教學就是開發、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是學生以思維的方式去獲取知識的過程。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鍛鍊,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是我們數學教師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重要任務之一。

初中數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 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意義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及內部的規律性。所謂數學教學中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指學生在對數學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比較 分析 綜合 歸納 演繹等思維的基本方法,理解並掌握數學內容而且能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推論與判斷,從...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摘要 小學教育是各項教育的基礎教育,培養好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思維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具有實事求是 獨立思考 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個性鮮明 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責任。然而,目前的小學教育往往被很多教師所忽略。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學生...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創造思維就是創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獨特性 求異性 批判性等思維特徵,思考問題的突破常規和新穎獨特是創造思維的具體表現。這種思維能力是正常人經過培養可以具備的。數學教學中所研究的創造思維,一般是指對思維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一種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物,提高新規律,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