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須引導學生體味意境

2022-09-28 02:30:03 字數 903 閱讀 3624

新課標提出了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的要求,但是真正研討如何進行詩歌教學的活動還比較少,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詩歌教學依然感到很茫然。教學詩歌時,先要求學生讀,接著要求學生理解意思,然後引導學生咀嚼品味一些字詞,體會用詞之妙,最後以「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束。在很多課上,我們看到詩歌教學的步驟大抵如此。

大家往往忽略了引導學生想象領會詩歌的深遠意境。可能有的老師會說:對小學生要求這些是不是為時過早?

其實,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已經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就此問題,筆者想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這是詩歌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兒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動性、易受感染性,適時運用多**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能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美感。如教學《早發白帝城》時,學生結合簡筆畫畫面說出彩雲之間的白帝城,地勢高、外形美,「千里」之遙,「一日」之短用誇張的手法點出穿行速度之快。兩岸猿聲不間斷,輕快的小船已穿過連綿不斷的群山,這時,教師**詩人翹立船頭,順流而下的動畫課件,再配上古箏的輕鬆明快的曲調,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帶著這種感受練習朗讀。

憑著這種如臨其境的感受,吟誦時就會去體會詩人歡快的心情,從而有效地感悟作者那濃濃的情感。古人云:「詩無言外之意,便同嚼蠟。

」(袁枚《隨園詩話》),這「言外之意」的產生就在於詩歌中「意」的傳達是由創設意境來完成的。古人講「立象以盡意」,就是說詩歌是借助一定的意象來表達主觀情感。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連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

情、景是構成意境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古人云「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滲透,觸景生情,以情狀景。王國維認為:

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國古典詩歌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所在。

如何引導學生體味古詩中的意境美

作者 李雨庭 新課程 上旬 2014年第10期 摘要 意境美是古詩鑑賞的重點,如何引導學生體味古詩中的意境美則是高中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想要教會學生如何鑑賞古詩,就需要語文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並且能夠在課堂中聲情並茂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進入古詩中的意境,從而更加全面系統地理解古詩中所描述的內容...

《鑑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

主備教師 王登偉 一 內容及其解析 1 內容 鑑賞古代詩歌的意境 2 解析 鑑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是高考詩詞鑑賞題中的常見內容,其核心是通過分析詩詞中的意象,來把握詩詞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它關鍵就是要理解意象和意境兩個概念,並通過鑑賞相關的詩詞作品來 鞏固。本節課的內容是建立在鑑賞詩歌的形象的基礎上的乙...

鑑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詳案

課前預習 2012 山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吳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晁補之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孤舟宿何許?霜月繫楓橋。注 吳松 即吳淞,江名。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答案 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風雨蕭蕭,落葉飄飛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