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分析

2022-08-02 10:00:05 字數 1623 閱讀 4156

1. 無疑可問。傳統的結論性教學,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習慣於教師給出現成的結論或答案。

同時,學生的練習和測試也通常是建立在乙個問題只有乙個正確答案的原則上,這種封閉式教學的結果必然使學生從不懷疑教師給出的結論,而且面對本來就有多種答案的大多數問題也不可能產生**多種答案的意識。

2. 不敢問。從學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於他們存在自卑緊張的心理。許多學生怕提不出「好問題」而被老師看輕或被同學取笑,因此他們寧可把問題放在頭腦裡,也不願將它提出來。

3. 不知怎樣問。部分學生由於基礎差或缺乏思維能力,碰到問題不知怎樣提出來,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問題。

4. 沒有機會問。課堂上大多數的教與學行為均有教師或部分優生包辦代替,其他學生得不到發言的機會。

1、學生不願意提問。

學生不願意提問,其中不僅有主觀的原因,而且還有客觀上的原因。以應試教育為目標的學生往往對提出與應試教育有關的科學問題表現出明顯的內容選擇的心理傾向,他們提出問題的價值取向往往否定考試範圍外的科學問題,還有部分學生由於不知道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有「超出考試範圍的嫌疑」,於是不願意提出這些問題,認為只要解答課本、老師練習中的科學問題即可,免得浪費時間。

學生不會提問。

會不會提問題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生的生疑能力。生疑能力越強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就越有

深度和能力,所提問題更有挑戰性和創造性。從一定角度而言,提出好問題(哪怕在自己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並公諸於眾比解決它更重要。

學生不敢提問。

學生的問題**除了自己提出外,更多的是**於課本、參考資料、和老師的提問。目前,很多學生對提出問題環節的膽識較為薄弱的是:不敢大膽質疑課本、參考資料和老師的問題,當他們解決問題有困難時,往往首先懷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權威的崇拜心理往往削弱了學生提出質疑的膽識,這也與我國目前的科學教育模式有關。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我國兒童大多患有「問題意識缺乏症」,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學歷層次的增高,「問題」會越來越少,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型別:一是從來不提問題,二是不願或不敢提出問題,三是不會或不善於提出問題。導致這些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材教師權威的懾服。統一的教材權威和公認的教師知識權威已使學生馴服。面對「無可置疑的東西」,學生沒有什麼問題,也不敢有什麼問題。

2.教師教學的遏制。教師灌輸教材、教案,不引導學生主動**,不給學生產生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奉行「目中無人」的教學模式,把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缺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識與策略。

有些教師視提問為干擾,諷刺、挖苦,導致學生不敢、不願提問。

3.現代課程的迷失。現代課程價值取向傾斜於科學理性,缺乏人文精神。

片面誇大了科學的作用與功能,過於迎合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忽略了作為人的受教育者的存在和需要,學生被置身於乙個單調、枯燥、冰冷,沒有「意義」的知識世界,得不到人的「終極關懷」。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問題意識與質疑精神得不到弘揚和拓展。

4.應試教育的誤區。應試教育關注的是純記憶的知識。在「書山題海」中,學生無暇也無力深入思考問題,缺乏對問題的敏感性。

5.傳統文化的阻擾。其一,「述而不作」的傳統儒家文化使人們形成了一種保守的心理態勢;遵從中庸之道,也抑制了個性發展。

其二,「官本位」思想要求人們服從權威,不要輕易質疑,束縛了人們問題意識的產生。其三,重視讓學生掌握精深的知識,不重視創新和個性發展,抑制了學生問題意識的產生與創造能力的發展。

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較高質量的思維。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這是我們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理想。隨著課堂改革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自主學習 性學習 等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人才創造力,基礎在教育,責任在教師。在實施新的課改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 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任務。那麼,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認為應抓住以下幾個主要環節。一 傳授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眾所周知,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階段,雖然該階段學...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鋼城十小胡曼 本學期,教育局開展了 教學規範落實年 活動,我校也進行了如火如荼的教學視導日活動。校領導聽了我教的一年級數學 6和7解決問題 這一課。通過說課,聽課,評課三個環節,全方位的對我的教學情況作出了客觀的評價,給出了中肯的意見和行之有效的建議,讓我感覺受益匪淺。本節課總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