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022-07-29 22:18:08 字數 4902 閱讀 3663

培養問題意識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

摘要: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人的思維開始於問題,學生的思維也是伴隨著層出不窮的問題而展開的。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本文主要闡述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積極探索如何提出問題,初步提出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可行性教學策略。

使學生變「想問」為「敢問」;由「不問」為「好問」;從「會問」到「善問」,從而提公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問題意識提問能力主動性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學生有疑才能打破頭腦中的的平靜,激起思維活動的波瀾。學生若具有了問題意識,就會主動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並且具有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然後積極主動地進行**。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老師提出了一大串問題「嚴陣以待」,而學生的表現則是應者寥寥,啟而不發;另一方面,教師為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遇到或發現的問題提出來,供老師或集體討論解答。等學生自學完相應內容後,能提問或敢於提問的同學始終都是那幾個人,大多數同學無動於衷。在這樣的氣氛下,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

學習是乙個不斷「生疑—質疑—釋疑」的動態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應該是教學**性學習的基本特徵之一。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形成善於發現問題,勇於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是**性學習實踐過程中乙個重要的任務。

下面,就小學課堂教學中產生「問題」問題的根源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途徑作乙個淺略的闡述。

一、小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問題意識是指在人類活動中,個體面對情境提供的已知條件,依據自身的認識水平和知識基礎,對條件、未知的結論或已知的條件與結論的關係產生一種**、懷疑、猜測的心理狀態或思維習慣。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問題的良性迴圈狀態,促進個體積極思維,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因此,課堂教學重要的是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深思善問。

二、當前小學生問題意識弱的原因

1. 小學生不能或不善提出問題

有這樣一種現象: 許多學生不懂得如何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和傳統的灌輸式教育:

不重視問題意識的培養,學生總是被動地學習,總是被要求去解決教師、教材所提出的問題,一味地接受現成的知識,不善思考,思維僵化,問題意識淡漠甚至沒有,導致學生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真正會學、會問。

2.小學生無疑可問

在我們傳統教育思想裡,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相當一部分教師僅是依照課本講解無可爭議、勿庸置疑的知識;亦存在部分教師仍奉行「滿堂灌」的教法,使學生在40分鐘內均處於被動的認知狀態,缺乏主觀能動性;而在課外有幾乎永遠都完成不了的作業,沒有自己的「閒暇」時間想問題,這樣學生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問呢?

3.教師對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認識不準確

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問題就是讓學生提問題。所以上課時,教師會讓學生就某個內容提問,學生提出很多問題,其中不乏有價值的問題。提問結束,教師誇獎一番然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擱置一邊,繼續按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學生似被愚弄。

這種現象在當前小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為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一方面讓小學生自由提問,另一方面想著自己的問題,結果是「萬問歸終」,學生一直提到教師預設的問題為止,學生提出問題好似進入教師設定的圈套。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問號走向句號,課堂尾聲缺乏可持續性。教學的最終結果是用所傳授的知識完全消滅問題,而不是在初步解決已有問題的基礎上引發更廣泛、更深刻的新問題

三、小學生「問題」意識欠缺形成的原因

1.受各種傳統觀念和教學條件的影響,學生不能充分提問。

目前許多教師仍滿足於教學的釋疑解惑這一傳統功能,習慣於傳授現成的結論,而忽視知識的發展過程;過多地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卻無視學生學習中產生的疑問;把自己的思維粗暴地強加於學生,用統一的思維模式來訓練學生,使學生只能消極、被動、機械的學習。缺少在學習中發現與提出問題的驚奇、自豪以及創造的快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日益減少。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儘管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但是他們往往把問題作為自己的專利,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依照自己設計的問題乙個個地解決,並且過多地追求課堂教學秩序的有條不紊。這樣雖然比純粹的「注入式」有改進,但並沒有真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仍無法得到發展。

教師對「教學任務」這一問題的理解存在誤差:把教學任務看作主要是知識教學而非是能力教育。認為訓練學生提出問題會占用很多時間,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從而也較少去對學生進行「提問」能力的培養。當然,教學條件,如我們現在的大班額,遇到一些特開放的問題,我們也確實也沒有時間和精力能讓學生充分提問。

2.受學生傳統觀念、心理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學生懶於提問。

第一學生由於在傳統教育中,主要是被動地接受的學習,滿足於課本的現成結論,在學習過程中,習慣於做「學問」,而不是做「學答」。大多數學生都已形成定性思維,認為提問是教師的事,作為學生只管乙個「答」字。這極大的限制了學生提問能力的自我發展。

第二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差,一發言就緊張、驚慌、膽怯。或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檔次不高、遭別人笑話。久而久之,也就習慣於被動地學習。

第三有些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視野較窄、不善於思考,所以無問題產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

3 .受教學評價體系的影響,只需作答,不用提問。

目前我國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結論性評價而非過程性評價,評定乙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僅採用考試這一評價方式。而在考試過程中,試卷上多是現成的問題,只要求能夠正確解答過程,幾乎從來沒在要求學生提出問題,長期以往,學生自然而然地習慣於作答,質疑、提問的精神自然受到抑制。

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增強提問能力的對策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頭腦中只有存在問題,才會有求知的願望和要求,才會主動學習知識。

知識的活動對於他才有意義。問題是學習的紐帶,它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善於提出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與主動探求知識的生動表現。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取之所需,求知慾強,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興趣高,學習效率才會高。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

1.消除心理障礙

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讚許的目光和專注的神情,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培養和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即使有些同學的問題不能提到點子上、關鍵處,教師也應該以鼓勵為主,肯定他們敢於提問的勇氣,並加以引導和幫助,千方百計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敢於大膽提問。

對於那些能提出有價值、有意義問題的同學,應不失時機地肯定和表揚,並抓住這些好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思考,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學起來就會更專心、更有效。

如:在一次上課我提出問題後,發現有個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學生舉手了,於是我讓他回答,結果由於太緊張,他結結巴巴,沒能說完。有的學生在下面偷偷說:

不會還舉手;老師我知道問題……他臉通紅,低下了頭。於是我對他說:「別著急,慢慢說,你一定可以的!

」不一會,他就把問題回答出來了。看來只有對學生多表揚對鼓勵,才能讓學生敢於提問題。

2.教給質疑方法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的這份天性,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發現並尋求數學問題。只有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才能促使學生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不同的觀點和獨立見解,允許學生異想天開,然後,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獲取知識,而且培養了自學的能力

3.創設生活情境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問題。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對孩子而言就隱藏著無數個「為什麼」。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捕捉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也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啟發引導示範

許多學生覺得沒有問題可問,主要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此,教師必須「授人以漁」,及時地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使問題意識真正得以培養和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5.堅持客觀激勵評價

為要使學生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教師還要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評價。我們應當利用積極的激勵評價引導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對那些敢於大膽提問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對於學生的認識,正確的要充分肯定,有個人獨特認識的要大力鼓勵,教師要對學生的提問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哪怕是錯誤的問題也不要直接否定,要在肯定學生已經積極思考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再想一想,或聽一聽別人的意見,表揚他們提出問題的勇氣,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找出閃光點,要使每乙個學生在他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發展,享受成功的快樂。鼓勵學生:誰在課堂上敢於提問題,就要受到表揚;如果誰提的問題,教師需要三思而後答,這就更好,因為這個問題有深度;如果誰的提問,使教師張口結舌,不能回答,這最好,說明同學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比教師還要深,教師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下,待以後解答。

教學中還可開展提問比賽,看哪個小組或個人提的問題多且質量高。為了激發鼓勵學生課堂提問的積極性,可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把學生提出問題的心理體驗和提出問題的思考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改革單一的書面考試的評價方法,重視形成性評價,直至把提出問題納入學生的學業評價。

總之,在小學開放式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提問,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乙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所以教師應給孩子一雙充滿探索慾望的眼睛,讓他們以地理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體驗生活的樂趣。在學生學習的舞台上設定廣闊的空間,使他們主動觀察、提出問題、合作探索,成為舞台的主角,教師要用熱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點、熱烈的掌聲,促進小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由「不想問」 、「懶於問」 到「勤問」、「善問」 「樂問」,從中體驗到「提問」的快樂與重要!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問題意識

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隨之轉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成了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質疑,樂於質疑是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特點之一,語文教學尤其注重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進行創造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下面談談筆者多年來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如何...

如何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眾所周知,善於發問是兒童的天性。但目前的學生,愛提問題的人越來越少。是現實生活中沒問題,還是缺少發現呢?這確實值得教育者思考。曾有位專家說過 問題是由資訊引起的,接觸資訊面越廣,知識越多,問題也就越多。而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資訊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拍擊著海岸...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人才創造力,基礎在教育,責任在教師。在實施新的課改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 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任務。那麼,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認為應抓住以下幾個主要環節。一 傳授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眾所周知,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階段,雖然該階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