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基礎的認識

2022-08-26 18:39:02 字數 2405 閱讀 2872

所謂管理,就是為了有效實施組織目標,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利用專門的知識技術和方法對組織活動進行計畫組織領導控制與創新的過程。 管理學是一門很深奧的知識,任何組織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援,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組織進行並為該組織服務的。法約爾說管理分為實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 控制。

它的研究物件是合理組織生產力,完善生產關係,維護上層建築。 這個概念的定義是經過前人的廣泛的定義之後 , 給定的乙個綜合的貫穿管理理論與實踐始終的整體意義上的定義, 雖然帶有某種程度的侷限性, 但是這些論斷是對管理學某一部分的高度概括,只不過他們是不同德角度描述了自己的認識,或是管理的實踐角度出發,或是從管理的只能角度出發。 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 管理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反映到實際工作中應該是玉理論與實踐相對應的。

管理是一門科學,是有大量學者和實業家在總結管理工作的客觀規律基礎上,借用許多科學家的理論、 知識和方法, 它是一套管理理論體系, 它為指導管理實踐提供了原理, 原則、 方法和技術。 人們掌握了系統了系統化的科學的管理知識, 就有可能對組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正確的解決辦法。 雖然管理是一門科學,但它只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管理科學並不能問管理者提供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

由於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人,解決的是組織和環境的適應問題。而不同人的心理特點和素質不同, 組織就面臨的環境又很複雜多變這就要求管理者能審視度事, 隨機應變。管理要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必須靈活地、巧妙地運用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

管理學的藝術性,我想這正是這門科學的魅力所在之處吧。理論應用於實踐,能充分體現乙個管理者的決策組織領導能力。 這種能力將決定乙個人是否可以擔任管理者, 無論他是基層領導, 還是高層領導。

因為同樣的管理理論在不同德管理者手中能起到完全不同的管理效果。 者就意味著兩個管理者在擁有相同的資源的同時, 在達到或實現組織的目標上的程度不同。當然我想這不僅和管理者的運用理論知識熟練與否,管理方法正確與否,還跟管理者的自身素質、人格魅力及人與與人之間的親和力等一些管理者的內在因素有關。

另外,我想管理者還要發揮敏銳的觀察力,了解自身擁有的資源,使人和物達到合理的資源配置。比如應該比較深入的了解自己組員的辦事作風, 在人與人搭配工作或是單獨工作的時候, 盡量達到合理搭配。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資源由以勞動力、土地、資本為主向轉以知識與資訊為主傳統的資源如勞動力、土地、 資本和自然資源支撐了 20 世紀的發展。但有人說,到 21 世紀,知識與資訊將成為發展的最大資源。假定這一說法成立,現行的資源配置模式是否應該放棄,未來的資源配置模式又應該如何?

90 年代風行歐美的組織改造理論與實踐,似乎是先知先覺者的先行行為,然而確實有其歷史的背景和未來的呼喚。

組織的成員由經濟人向社會人, 自我實現的人轉變在物質不甚豐富而又在逐步豐富的 20 世紀中,大眾迫於生計更多地像乙個追逐利益的經濟人,經濟學家們以此構造了他們的理論體系和現實的經濟體系,然而在物質甚為豐富、人類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後,人們也許開始擺脫經濟人的頭銜, 此時不僅經濟體系需要重構, 對人們工作努力的驅動源恐怕也需要重構。現在不也有許多管理者在號稱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似乎在尋找一種未來的正規化嗎? 21 世紀人們的倫理將發生全新的變化 20 世紀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 20 世紀眾多約束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

這些約束因素在 21 世紀發生變化之後,作為管理的出發者, 其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都將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然而,重利不重義的 20 世紀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應該轉為全新的倫理道德和行為方式,以此來構造未來的社會和經濟體系。21 世紀的管理學將覆蓋全新的管理倫理、 管理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現在開始**未來的管理倫理也許會給從今天走入未來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幫助。 資訊**將導致自資訊搜尋的困難 21 世紀是資訊的世紀,是資訊**的世紀,資訊越是充分越是豐富, 人們就越難及時搜尋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 除非有比現今更為有效的資訊搜尋方法與技術。 資訊社會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無援的船獨自在大海中尋覓。

從所需資訊的角度來看, 乙個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不充分資訊的擁有者, 如何在他們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可能是 21 世紀市場營銷全新觀念和體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 組織將在更大的範圍內謀求整體而不是區域性的利益人類只擁有乙個地球,21 世紀的人們將更多地體會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愛,人們將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國界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此意義上,人類是乙個整體,他們將沒有國界,人類的經濟行為將從全球的長遠角度來考察。

如果說 20 世紀的那些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時還僅僅從比較利益、 突破市場壁壘、 謀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發,那麼 21 世紀的跨國企業也許應為全球經濟的發展、人類福利的增長而設想,這是否是天方夜譚? 組織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是硬道理,21 世紀也要發展。然而 20 世紀的人們在發展時竭澤而漁,使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物種減少、氣候反常等等,這一切給 21 世紀的發展帶來困難,人們不禁要大聲地問:

人類社會還能持續發展嗎?21 世紀應該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支撐這個社會經濟支柱的企業也應有自己的答案。企業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類一樣,然後才能有發展。

21 世紀中企業應以什麼方式發展,才能與可持續發展的命題相一致, 這應該是未來管理學研究的首要問題。

管理學基礎

規劃是指組織為實現它的 bcd 等而制訂的綜合性計畫。b目標c策略d政策 合理地進行人員配備工作必須遵循 abcd 原則。因事擇人b人事動態平衡c量才使用d程式化 規範化 激勵對於組織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激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abcd 計畫按照其所涉及時間跨度的不同可以分為 abc 長期計畫b中期計畫...

管理學基礎

第一章1.管理 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2.系統 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乙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3.管理的基本特徵 1 管理是一種文...

管理學基礎

一 如何理解管理的內涵?管理是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 有組織 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它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 管理是一種有意識 有組織的群體活動。2 管理是乙個動態的協調過程,主要協調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和利益關係,它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的始終。3 管理是圍繞著某一共同目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