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基礎

2022-06-21 05:54:04 字數 4726 閱讀 9677

1、管理的概念(p4):管理就是在特定環境下,通過計畫、組織、領導、控制等行為活動,對組織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已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

2、管理的二重性(p5):自然屬性、社會屬性

3、管理的特性(p6):科學性、藝術性、動態性、創造性、經濟性

4、管理者的分類(p16):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基層管理者

5、管理者的技能(p18):概念技能、專業技術技能、人際關係技能

6、古典管理理論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20年代)(p2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韋伯的行政組織管理理論,這三個理論統稱為「古典管理理論」。

7、行為科學理論階段(20世紀20-70年代)(p22):試驗階段與結論: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奧通過著名的「霍桑試驗」創立了行為科學理論即人際關係學說。

霍桑試驗是從1924-2023年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的。通過霍桑試驗,梅奧等人完成了《工業文明中的人類問題》一書,建立了人際關係學說,其主要論點是職工是「社會人」,正式組織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新的領導能力在於提高職工的滿意程度。霍桑試驗修正了古典管理理論的侷限,開始關注群體與人性對績效的影響,開闢了管理理論研究的新領域,為現代行為科學理論奠定了基礎。

8、科學管理理論(泰勒)的主要內容(p36):《科學管理原理》2023年出版,泰勒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9、對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評價(p40):優點:(1)科學管理理論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公升為科學,泰勒在研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重視實踐的實幹精神、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都是難能可貴的。

(2)積極主張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缺點:(1)過於重視技術、強調個別作業效率、忽視了企業的整體功能;(2)把人看成單純追求金錢的「經濟人」,僅重視技術因素,而不重視人的社會因素。

10、一般管理理論(法約爾)(p40):管理的十四條原則:勞動分工原則、權力與責任原則、紀律原則、統一指揮原則、統一領導原則、個體服從整體利益原則、人員的報酬原則、集中的原則、等級制度原則、秩序原則、公平原則、人員的穩定原則、首創精神、團隊精神。

11、對一般管理理論的評價(p43):貢獻:(1)法約爾的管理思想同泰勒的管理思想都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但法約爾管理思想的系統性和理論性更強,他對管理的五大要素(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分析為管理科學提供了乙個科學的理論構架。

後人根據這個架構,建立了管理學並把它引入了課堂。(2)法約爾是以大企業最高管理者的身份自上而下地研究管理,雖然他是以企業為研究物件,但由於他強調管理的一般性,使得他的理論適用於許多領域。(3)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法約爾提出的管理原則總的來說仍然是正確的。

缺陷:(1)管理原則過於僵硬,以至於有時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無法遵守;(2)忽視對「人性」的研究,仍將人視為「經濟人」、「機械人」;(3)過分強調企業內部的管理,忽視外部環境對管理的影響。

12、對古典管理理論的評價(p45):意義:(1)古典管理理論確立了管理學是一門科室;(2)古典管理理論建立了一套有關管理理論的原來、原則和方法;(3)古典管理學家同時也建立了有關的組織理論;(4)古典管理理論為後來的行為科學和現代管理學派的產生奠定了管理學理論的基礎,當代許多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皆**於古典管理理論。

侷限:(1)沒有對人性進行深入研究,對人性的探索僅僅停留在「經濟人」的範疇之內;(2)對組織的理解是靜態的,沒有認識到組織的本質;(3)都沒有看到組織與外部的聯絡,關注的只是組織內部的問題,因此是處於一種「封閉系統」中的管理。

13、梅奧及霍桑實驗(p46):霍桑實驗室一項以科學管理的邏輯為基礎的實驗,1924—1932,四個階段:工廠照明實驗(1924-1927)、繼電器裝配室實驗(又被稱為「福利實驗」)(1927-1928)、大規模訪談計畫(1928—1930)、**線圈裝配工實驗(又稱為「團體實驗」)(1931-1932)。

14、人際關係學說的主要觀點(p48):(1)員工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具有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單純地追求金錢收入和物質條件的滿足。(2)企業中除了正式組織外,還存在非正式組織。

(3)新的領導能力在於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15、個體行為理論(p50):個體行為理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關人的需要、動機和激勵的理論;二是有關企業中人性的理論。

1、激勵理論:(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2)雙因素理論(美國心理學家費德里克—赫茨伯格):

激勵因素、保健因素。雙因素理論告訴管理者,在對下屬實施激勵時,一方面要認識到保健因素不可缺少,以免引起員工對工作產生不滿;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提供真正起作用的激勵因素,以便使員工產生對工作的滿足感和內在動力。

16、人性假設理論(p5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道格拉斯.麥克雷戈,在《企業的人性面》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x、y理論。

「x理論」主要內容是:(1)大多數人在工作中都很懶惰,盡可能地逃避工作;(2)缺乏進取心,不願負責任,而寧可讓別人領導;(3)以自我為中心,漠視組織的要求;(4)缺乏理智,容易受他人煽動。

根據x理論的假設,管理人員的職責和相應的管理方式是:(1)應用職權,發號施令,使對方服從,讓員工適應工作和組織的要求;(2)強調組織的嚴密性,制定具體的規範和工作制度,如工時定額、技術規程等;(3)應以金錢報酬來激勵員工效力和服從。

「y理論」主要內容:(1)一般人並不是天生就不喜歡工作的;(2)人們願意通過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來完成應當完成的目標;(3)在適當的條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動承擔責任的,不願負責、缺乏雄心壯志並不是人的天性;(3)大多數人都具有一定的創造力;(4)在現代社會中,人的智慧型和潛能都未得到充分發揮。

麥克雷戈認為傳統的管理方式的理論基礎是x理論,但實際上x理論是建立在錯誤的觀念上的,人們的行為動機實際上是追求更高階的需要而不是生理、安全等基本需要。基於這種對人性的樂觀認識,持有y理論觀點的管理者會主張在行為管理上實行以人為中心的、寬裕的、民主的管理方式,以使員工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很好得地結合起來,並為員工發揮其智慧型和潛能創造有利的條件。

17、系統(p63):是指由若干事物間互相依賴、相互作用的各種要素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要素是指系統內部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資訊、人、財、裝置、材料、能源、任務等。

功能是指系統所能發揮的作用和效能。

18、系統的特徵(p63):目的性、全域性性、層次性、適應性。

19、系統原理的主要觀點(p64):整體性觀點、動態性觀點、開放性觀點、環境適應性觀點、綜合性觀點。

20、整分合原理的三個環節(p66):把握整體、科學分解、組織綜合。

21、管理能級的表現形式(p71):機構能級、崗位能級、人員能級。

22、**的概念(p118):是指根據客觀事物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運動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特定物件未來發展的趨勢或狀態作出科學的推測與判斷。(**就是根據已知事物對未知事物作出的科學推測與預估。

**行為既表現為乙個過程,也表現為某種結果。)

23、**的作用(p119):(1)幫助人們認識和控制未來的不確定性,提高管理的與檢修,使對未來的預知減少到最低程度;(2)使計畫的預期目標與可能變化的環境和約束條件相互協調;(3)事先估計計畫實施可能產生的後果;(4)促使各級管理人員向前看,面向未來,做到有備無患;(5)發現當前存在的問題,從而集中力量加以解決。

24、按**時間長短分類(p119):長期**(週期在5年以上的**)、中期**(週期在1年以上5年以下的**)、短期**(週期在3個月以上1年以下的**)和近期**(週期3個月以下的**)。

25、**的基本原則(p120):連貫性原則、類推原則、相關性原則、概率推斷原則。

26、**的程式(p121):確定**目標、擬定**計畫、收集和整理有關資料、選擇**方法、建立**模型、估計**誤差、修正**模型。

27、頭腦風暴法(p122):頭腦風暴法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直接頭腦風暴法是邀請專家內行,針對一定範圍的問題,敞開思想,暢所欲言,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的方法。

質疑頭腦風暴法是對直接頭腦風暴法提出的設想、方案逐一質疑、「群起攻之」,分析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

28、德爾菲法(p122):指專家意見函詢調查法,該法採用函詢方式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傳送到各個專家手中,徵詢意見,然後**彙總專家意見並整理出綜合意見。然後將該綜合意見分別反饋給各專家再次徵詢意見,各專家依據綜合意見修改自己原有意見。

如此多次反覆,逐步取得比較一致的結果。

29、提高**準確度的措施(p124):(1)提高資料的可靠程度;(2)提高**人員的素質;(3)選用適宜的**方法。

30、決策的定義(p125):廣義的決策:是乙個管理過程,是人們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的目標,運動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系統地分析主客觀條件,提出各種預選方案,從中選出最佳方案,並對最佳方案進行實施、監控的過程。

狹義的決策:是為解決某種問題,從多種替代方案中選擇一種最優行動方案的過程。

31、決策的作用(p125):(1)決策是決定組織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2)科學決策是現代管理的核心。

32、決策的型別(p126):(1)按決策問題的重要性劃分:戰略決策、戰術決策、業務決策;

(2)按決策問題的結構劃分:程式化決策、非程式化決策;(3)按照決策的主體劃分:個人決策、群體決策;(4)按照決策自然狀態種類劃分: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不確定型決策。

33、計畫的概念(p136):(名詞)計畫:是指計畫工作的結果和產物,包括目標、策略、政策、程式、規劃及預算方案等,反映了組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實現目標的安排和策劃,是組織對未來工作的設計藍圖,也是組織對所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結果。

(動詞)計畫:是指制定組織目標並預先制定未來工作方案的活動過程,包括分解組織總目標、制定全面的分層次計畫體系以實現最終目標的特定行為或活動過程,可用「計畫工作」表示動詞「計畫」的內涵。

34、計畫的內容(p136):5w1h:為什麼做;做什麼;何時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5、計畫的性質(p137):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創造性。

管理學基礎

規劃是指組織為實現它的 bcd 等而制訂的綜合性計畫。b目標c策略d政策 合理地進行人員配備工作必須遵循 abcd 原則。因事擇人b人事動態平衡c量才使用d程式化 規範化 激勵對於組織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激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abcd 計畫按照其所涉及時間跨度的不同可以分為 abc 長期計畫b中期計畫...

管理學基礎

第一章1.管理 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2.系統 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乙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3.管理的基本特徵 1 管理是一種文...

管理學基礎

一 如何理解管理的內涵?管理是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 有組織 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它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 管理是一種有意識 有組織的群體活動。2 管理是乙個動態的協調過程,主要協調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和利益關係,它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的始終。3 管理是圍繞著某一共同目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