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基礎

2022-03-15 18:17:02 字數 4987 閱讀 5411

第一章1、管理是(共同勞動)的產物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實現目標)

3、管理行為,就是促進(有效實現目標)的活動

4、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5、管理的物件是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

6、管理的性質是人的(有目的的社會活動)

7、管理能力是一種在實踐中習得的(心智技能)

7、管理系統中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是(管理者或管理主體)

8、管理學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管理職能包括(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

9、管理者的首位職能是(計畫職能)

10、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管理者總是或多或少地承擔不同性質的(組織)職能

11、(領導)職能是管理過程中最經常、最關鍵的職能。

1、按管理層次劃分,管理者可以分為(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

2、按管理工作的性質與領域劃分,管理者可以分為(綜合管理者)和(職能管理者)

3、負責整個組織或其所屬單位的全面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稱為(綜合)管理者

4、在組織內只負責某一類管理職能的管理人員稱為(職能)管理者

5、按職權關係的性質劃分,管理者可以分為(直線管理人員)和(參謀人員)

6、有權對下級進行直接指揮的管理者是(直線管理人員)

7、對上級提供諮詢、建議,對下級進行專業指導的管理者是(參謀人員)

8、管理者的基本素質包括(政治與文化素質)、(基本業務素質)和(身心素質)

9、用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標是(智商)

10、用來表示人的感知、調控與處理情感能力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標是(情商)

1、(資源要素)是構成組織的細胞,其動態組合與執行構成了職能活動

2、,組織資源或要素包括(人員)、(資金)、(物資裝置)、(時間)和(資訊)等

3、管理物件中的核心要素是(人)

4、管理物件的關鍵性要素是(資金)

5、在組織的資源要素中,(物資裝置)是社會組織開展職能活動,實現目標的物質條件與保證

6、在組織的資源要素中,(時間)是組織的一種流動形態的資源,也是重要的管理要素。

7、在組織的資源要素中,(資訊)既是組織執行、實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又是一種能帶來效益的資源

8、按存在於社會組織的內外範圍劃分,管理環境可分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9、管理的環境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技術環境)、(政治與法律環境)和(社會與心理環境)

1、管理機制以(管理結構)為基礎和載體

2、乙個組織的管理結構主要包括(組織功能與目標)、(組織的基本構成方式)、(組織結構)和(環境結構)

3、管理機制本質上是管理系統的(內在聯絡、功能及執行原理)

4、管理機制是由一系列子機制構成的,對於一般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執行機制)、(動力機制)和(約束機制)三個子機制

5、組織中最基本的管理機制是(執行機制)

6、(動力機制)是指管理系統動力的產生與運作的結構與機理

7、社會組織動力機制中最基本的力量是(利益驅動)

8、動力機制主要由(利益驅動)、(政令推動)和(社會心理推動)三方面構成

9、約束機制,是指對管理系統行為進行(限定與修正)的功能與機理。

10、約束機制主要包括(權力約束)、(利益約束)、(責任約束)、(社會心理約束)等方面的約束因素

11、按作用的原理不同,管理方法可分為(經濟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會心理學方法)

11、按方法的定量化程度不同,管理方法可分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

12、按所運用技術的性質不同,管理方法可分為管理的(軟方法)和(硬方法)

13、經濟方法的特點表現在(利益驅動性)、(普遍性)和(永續性)

14、行政方法的特點表現為(強制性)、(直接性)、(垂直性)和(無償性)

15、法律方法的特點表現為(高度強制性)和(規範性)

16、社會學心理學方法的特點表現為(自覺自願性)和(永續性)

第2章1、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出現了(科學管理),標誌著人類系統的管理理論的誕生

2、在管理理論創立與發展的早期,管理理論主要是沿著兩個方向發展的:一是將科技成果應用於管理之中,而形成的(組織技術流派);二是強調人的作用,注重對人的行為與人群關係的研究,而形成的(人際關係流派)。

3、古典管理理論強調組織技術的作用,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組織的有效性)為目標。

4、古典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一是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以(現場管理)為重點,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中心;二是以(法約爾)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論,以企業的(整個活動)為研究重點,以(組織管理)為中心。

5、被西方管理學界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人是(泰羅)。

6、(梅奧)親身參與並指導了具有特殊意義的「霍桑實驗」,第一次較為系統地提出要重視管理中人的因素,從而創立了(人際關係學說)。

1、進入50年代以後,管理理論出現了一種分散化的趨勢,形成了諸多的學派,被稱之為管理理論的(「熱帶的叢林」)

2、進入60年代後,管理理論的研究出現一種集中化的趨勢,學者們先提出(系統管理)理論,力求建立統一的管理理論;後來又提出更加靈活地適應環境變化的(權變管理)理論

3、管理科學的核心就是尋求(決策的科學化)。

4、管理過程學派是在(法約爾)管理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哈羅德·孔茨)和西里爾·奧唐奈。

5、現代行為科學是在早期(人際關係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行為科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的(馬斯洛)、(赫茲伯格)、(麥戈雷戈)

6、系統管理學說的基礎是(普通系統論)

7、卡斯特等人的系統管理學說,包括(系統觀念)、(系統分析)和(系統管理)三個方面

8、非理性主義傾向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強調(企業文化)

9、企業再造的核心是企業(流程)的再造

1、組織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和(物質(行為)文化層)三層所構成

2、組織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層)

3、(制度文化層)屬於組織文化的中間層,具有將精神文化轉化為物質文化的功能

4、(物質(行為)文化層)是組織文化的表層,具有表達精神文化的功能,主要由(動態的行為文化)和(靜態的物質文化)構成

第3章1、計畫職能在各項管理職能中的地位集中體現在(首位性)上。

2、(目標)是計畫的核心內容,也是企業行動的方向

3、計畫職能的中心環節是(設計與抉擇方案)

1、在進行企業經營環境分析時,通過外部環境的分析,主要是要找出企業經營的(機會),發現企業經營的(威脅)

2、在進行企業經營環境分析時,企業內部環境的分析,主要包括對(營運範疇)、(企業的管理體制)、(企業文化)進行分析。通過內部環境的分析,要發現(劣勢),找出(優勢)。

3、對企業經營影響較大的一般環境主要有(經濟環境)、(技術環境)、(政治與法律環境)、(社會與心理環境)等

4、任務環境中最直接、最明顯影響企業經營的是(市場)

5、美國學者麥可.波特(michael 提出了產業競爭結構的分析模型,通過對五種競爭力的研究分析任務環境。他認為乙個產業的競爭狀態取決於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這五種競爭力量分別為:

(新加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接近程度)、(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商的議價能力)和(現有企業的競爭)

6、外部環境分析的關鍵是要(找出企業發展的機會與面臨的危脅)

7、(價值鏈)也稱增值鏈,是指企業創造價值的一系列經營活動所組成的鏈條

8、價值鏈分析是建立在(企業的經營是為顧客創造價值)的理念基礎上的

9、波特將價值活動區分為兩大類,即:(基本活動)和(支援活動)

10、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基礎主要有(質量)、(效率)、(創新)、(顧客)

11、管理問題就是指(管理實際與預期標準之間的差異)

12、在蒐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選擇科學的方法,主要包括(蒐集資訊的方法)、(觀察問題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等

13、蒐集資訊的方法種類很多,主要有(資料資料蒐集法)、(訪談(座談)法)、(現場調查法)、(工作報告法)。

1、(創新精神)是創新的靈魂

2、創新精神主要體現在(強烈的創新慾望)、(敢於創新的勇氣)和(創新意識、創新觀念)三個方面

3、管理者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能)是創新的知識基礎

4、(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方法)是激發創造力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與手段

5、創造性思維的形式主要有(發散型思維)、(收束型思維)、(靈感思維)

6、創造技法是(創造性思維)的具體運用形式。

1、(決策)是計畫職能的核心

2、按決策的作用範圍可以將決策可分為(戰略決策)、(戰術決策)和(業務決策)

3、按決策的重複程度可以將決策可分為(程式化決策)、(非程式化決策)

4、按原已規定的程式、處理方法和標準進行的決策是(程式化決策)

5、對不經常發生的業務工作和管理工作,沒有決策規範所遵循的決策是(非程式化決策)

6、按決策的時態不同可以將決策可分為(靜態決策)、(動態決策)

7、按決策問題具備的條件和決策結果的確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將決策可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不確定型決策)

8、運用數學模型及計算機手段,在對決策問題進行定量化分析基礎上進行決策的方法是(定量決策方法)

9、在決策過程中充分發揮專家集體的智慧型、能力和經驗,在系統調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掌握的情況與資料,進行決策的方法是(定性決策方法)

10、風險型決策常用的方法是(決策樹分析法)

1、(目標)是體現某種目的要求的具有數量或質量特徵的具體化形式

2、戰略計畫的顯著特點表現為(長期性)、(綜合性)和(權威性)

3、就企業而言,基本計畫型別通常劃分(戰略計畫)、(生產經營計畫)和(作業計畫)三種基本型別。

第4章1、管理者的組織職能主要包括(組織設計)、(組織執行)與(組織變革)三大部分內容

1、組織結構設計包括(橫向設計)與(縱向設計)。組織(橫向設計)主要解決管理與業務部門的劃分問題,反映了組織中的(分工合作)關係;組織(縱向結構設計)主要解決管理層次的劃分與職權分配問題,反映了組織中的(領導隸屬)關係。

2、按人數劃分部門的方法主要適用於(某些技術含量低)的組織

3、按時間劃分部門的方法通常用於(生產經營一線的基層)組織

4、按職能劃分部門的優點是有利於(強化各項職能);可以帶來(專業化分工)的種種好處;有利於工作人員的(培訓與技能提高)。

管理學基礎

規劃是指組織為實現它的 bcd 等而制訂的綜合性計畫。b目標c策略d政策 合理地進行人員配備工作必須遵循 abcd 原則。因事擇人b人事動態平衡c量才使用d程式化 規範化 激勵對於組織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激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abcd 計畫按照其所涉及時間跨度的不同可以分為 abc 長期計畫b中期計畫...

管理學基礎

第一章1.管理 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2.系統 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乙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3.管理的基本特徵 1 管理是一種文...

管理學基礎

一 如何理解管理的內涵?管理是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 有組織 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它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 管理是一種有意識 有組織的群體活動。2 管理是乙個動態的協調過程,主要協調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和利益關係,它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的始終。3 管理是圍繞著某一共同目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