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基礎

2021-03-04 09:55:29 字數 5224 閱讀 5571

第一章1..管理: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系統: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乙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3.管理的基本特徵:1)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2)管理的主題是管理者。3)管理的人物,職能與層次4)管理的核心是出理好人際關係

4.管理的兩重性:自然屬性—必要性, 社會屬性—目的性,

5.掌握管理兩重性的重要意義:1)認真總結我國在管理理論與實踐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注意學習引進國外對我們有益的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3)要結合實際,隨機制宜地學習與運用。

6.管理學的特點:1)一般性2)多科性3)歷史性4)實踐性

7.管理學研究的內容與範圍:1.

根據管理活動總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進行的,其研究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a.生產力方面,b,生產關係方面。

c,上層建築 2.從歷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實踐,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論的形成於演變過程。3.

從管理者的基本職能或工作出發來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原理.規律和方法。

8.系統的觀點:1)整體觀點2)開放性與封閉性3)封閉則消亡的觀點4)模糊分界的觀點5)保持體內動態平衡6)資訊反饋觀點7)分級觀點8)不斷分化與完善的觀點9)等效觀點

9.為什麼要學習.研究管理學?

管理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系統化理論和行之有效地方法,意義在於:1-管理的重要性決定了學習.

研究管理學的必要性2)學習.研究管理學是培養管理人員的重要手段之一3)學習.研究管理學是未來的需要。

第二章1.霍桑試驗:1924—2023年間,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和西方電器公司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由於研究是在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的,因此後人稱之為霍桑試驗。

2. 管理理論叢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了很多從不同角度研究管理問題的流派,美國管理學家把管理理論的各個流派稱之為「管理理論叢林」

3.全面質量管理:指乙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以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

4.領導作用:就是要在組織中形成一種「上下同欲」的狀態,創造乙個讓員工為實現組織目標充分發揮作用的積極地內部環境。

5.科學管理理論的要點有哪些?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2)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準化4)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5)工人和戶主雙方都必須來一次:

心理革命」6)把計畫職能同執行職能分開,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方法為科學工作方法7)實行職能工長制8)在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

6.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的特點:1)明確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3)人員的考評和教育4)職業管理人員5)遵守規則和紀律6)組織中人員之間的關係完全以理性準則為指導。

7.管理過程學派的基本觀點:1)管理是乙個過程,即讓別人同自己去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2)管理職能的過程有五個,即計畫工作.

組織工作.人員配備.指揮和控制3)管理職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級管理人員都執行著管理職能,但側重點則因管理級別的不同而異4)管理應具有靈活性,要因地制宜靈活應用。

8.學習型組織的特點:1)講求戰略2)有領導遠見3)扁平的組織結構4)員工活性化5)資訊在組織內分享6)有嗆得組織文化7

9卓越績效標準的核心價值觀:1)領導作用2)以顧客為導向3)有組織的和個人的學習4)尊重員工和合作夥伴5)靈敏性6)關注未來7)管理創新8)基於事實的管理9)公共責任與公民義務10)重在結果和創造11)系統觀點

10.按照卓越績效模式的要求,組織領導履行的職責有哪些?1)創造以顧客為中心的價值觀,明確使命和存在的價值2)制度發展戰略.

方針目標.體系和方法,指導組織活動,並引導組織長遠發展3)調動.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全員參與.

改進.學習和創新4)以自己的道德行為和個人魅力起到典範作用,形成領導的權威和員工的忠誠,克服困難實現目標。

11.管理科學學派的主要觀點為⑴生產和經營管理各個領域的各項活動都以經濟效果好壞為評價標準;⑵使衡量各項經濟活動效果的標準定量化,並借助於數學模型找出最優的實施方案;⑶依靠計算機進行各項管理;⑷特別是強調使用先進的數量方法及管理手段。

12.決策理論學派的主要觀點為⑴管理就是決策;⑵決策分為程式性決策和非程式性決策。

13.人際關係學說的主要內容是⑴企業的職工是社會人;⑵滿足工人的社會慾望,提高工人的士氣,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⑶企業中實際存在一種「非正式組織」;⑷企業應採取新型的領導方法。14.

管理學形成與發展的幾個階段:1)古典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初泰羅科管管理理論出現到20世紀30年代行為科學理論出現這一階段.2)人際關係學說和行為科學理論;20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這一階段時間,主要執行為科學理論的形成發展3)管理理論叢林;在此階段形成了各種管理理論學派,全面性.

系統性和精確性等該階段管理理論的特點,4)戰略管理;由於外部環境和市場的激烈變化,要求企業進行長遠思考以便求得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考慮外部變化並制定戰略是戰略管理的特點5)全面質量管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受到世界矚目,由此日本企業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質量管理在世界範圍被推廣和學習,持續改進等是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6)學習型組織理論

第三章1.經濟環境:指組織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狀況,包括消費者購買力,利息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社會總體**水平等都屬於經濟環境的範疇

2.具體環境:指那些對管理者的決策和行動產生直接影響並與實現組織目標直接相關的要素。

3.社會責任:指組織在遵守.維護和改善社會次序.保護增加社會福利等方面所承擔的職責和義務。

4.管理道德:指規定行為是非的慣例或原則。

5.舉例說明組織環境的型別:1)簡單和穩定的環境,例如容器製造商,軟飲料生產企業和啤酒經銷商就處於這種不確定性很低的環境中,2)複雜和穩定的環境,這種環境的不確定程度隨著所面臨環境要素的增加而公升高, 3)簡單和動態的環境,因為環境中某些要素發生動盪變化,使得環境的不確定明顯公升高,如唱片公司.

玩具製造商和時裝加工企業就處於這種環境中,4)複雜和動態的環境,不確定性最高,對組織管理者的挑戰最大,如電子行業.計算機軟體公司,電子儀器製造商就面臨這種最難以對付的環境。

6.組織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一)一般環境:1)經濟環境2)政治和法律環境3)社會文化環境4)科技環境5)全球化環境,(二)具體環境:1)顧客2)**商3)競爭者4)其他因素

第四章1.計畫工作:指制度計畫,就是根據組織內外部的實際情況,權衡客觀需要的主觀可能,通過科學的**,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組織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許諾原理:指任何一項計畫都是對完成某項工作所作出的許諾,越大,所需的時間越長,因而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小。

3.靈活性原理:指計畫工作中體現的靈活性越大,則由於未來事件引起的損失的危險性就越小。

4.改變航道原理:指計畫工作為將來承諾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檢查現狀和預期前景,以及為保證所要達到的目標而重新制訂計畫就越重要。

5.計畫工作的基本特徵:1)目的性2)主導性3)普遍性4)經濟性

6.計畫工作的意義:1)彌補不肯定性和變化帶來的問題2)有利於管理人員把注意力集中於目標3)有利於更經濟地進行管理4)有利於控制

7.計畫工作的程式:1)估量計畫2)確定目標3)確定前提條件4)確定可選擇方案5)評價各種方案6)選擇方案7)制訂派生計畫8)用預算形式使計畫數位化

8.計畫工作的原理:

一、限定因素原理。 所謂限定因素,是指妨礙組織目標實現的因素,也就是說,在其他因不變的情況下,僅僅改變這些因素,就可以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限因素原理可以表述如下:

主管人員越是能夠了解對達到目標起主要限制作的因素,就越能夠有針對性地、有效地擬定各種行動方案。限定因素原理時又被形象地稱作「木桶原理」。

二、許諾原理。 在計畫工作中選擇合理的期限應當有某些規律可循。許諾原理可以表為:

任何一項計畫都是對完成各項工作所做出的許諾,因而,許諾越大,現許諾的時間就越長,實現許諾的可能性就越小。這一原理涉及計畫期限問題。一般來說,經濟上的考慮影響到計畫期限的選擇。

每項計畫的許諾不能太多,因為許諾(務)越多,則計畫時間越長。

三、靈活性原理。指計畫工作中體現的靈活性越大,則由於未來事件引起的損失的危險性就越小。計畫必須具有靈活性,即當出現意外情況時,有能力改變方向而不必太大的代價,靈活性原理可以表述為:

計畫中體現的靈活性越大,由於未意外事件引起損失的危險性就越小。必須指出,靈活性原理就是制定計畫要留有餘地,至於執行計畫,則一般不應有靈活性。例如執行乙個生產作計畫必須嚴格準確,否則就會發生組裝車間停工待料或在製品大量積壓的象。

四、改變航道原理。指計畫工作為將來承諾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檢查現狀和預期前景,以及為保證所要達到的目標而重新制訂計畫就越重要。

第五章目標與戰略

1、目標是根據組織的使命而提出的組織在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

2、目標**art特性:目標一定要具體明確specific;可以度量或測量measurable;可以實現achievable;目標之間相互關聯relevant;時間限定timebond。

3、目標的屬性:(一)目標可以分為突破性目標和控制性目標;(二)目標的縱向性;(三)目標的網路化;(四)目標的多樣性;(五)目標的時間性;(六)目標的可考核性。

4、目標的作用:(一)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二)激勵作用;(三)凝聚作用;(四)目標是考核管理人員和員工績效的客觀標準。

5、目標管理是讓組織的管理人員和員工親自參加目標的制定,在工作中實現「自我控制」並努力完成目標的一種管理制度或方法。

6、目標管理的特點:(一)目標管理是參與管理的一種形式;(二)強調「自我控制」;(三)促使下放權力;(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針。

7、目標管理基本過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標體系;(二)組織實施;(三)檢查和評價。

8、目標管理的侷限性:(一)對目標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傳得不夠;(二)沒有指導方針向擬定目標的各級管理人員講清楚;(三)目標難以確定;(四)目標一般是短期的;(五)不靈活的危險。

9、制定戰略是指直接改變企業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實力為目的的專案活動。

10、核心能力是競爭對手無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11、戰略分析就是要理清企業外部的機會和威脅,內部的優勢和劣勢,迴避威脅克服劣勢,利用機會發揮優勢,為制定戰略打好基礎。

12、使命是社會對該組織的基本要求,各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都應當由乙個使命。使命表明組織是幹什麼,應該幹什麼。

13、政策市組織在決策或處理問題是用來指導和溝通思想與行動的方針和明文規定。

14、預算作為一種計畫,是以數字表示預期結果的一種報告書。它也可稱之為數位化的計畫。

15、規則是針對具體場合和具體情況允許或不允許採取某種特定行動的規定。

管理學基礎

規劃是指組織為實現它的 bcd 等而制訂的綜合性計畫。b目標c策略d政策 合理地進行人員配備工作必須遵循 abcd 原則。因事擇人b人事動態平衡c量才使用d程式化 規範化 激勵對於組織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激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abcd 計畫按照其所涉及時間跨度的不同可以分為 abc 長期計畫b中期計畫...

管理學基礎

一 如何理解管理的內涵?管理是管理者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對組織資源和組織活動有意識 有組織 不斷地進行的協調活動。它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 管理是一種有意識 有組織的群體活動。2 管理是乙個動態的協調過程,主要協調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和利益關係,它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的始終。3 管理是圍繞著某一共同目標進...

管理學基礎

第一章1 管理是 共同勞動 的產物 2 管理的目的是 有效實現目標 3 管理行為,就是促進 有效實現目標 的活動 4 管理的本質是 協調 5 管理的物件是以 人 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 6 管理的性質是人的 有目的的社會活動 7 管理能力是一種在實踐中習得的 心智技能 7 管理系統中最核心 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