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初探 柳河一中劉玲

2022-08-10 04:39:04 字數 3591 閱讀 3550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初探

內容摘要: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力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失時機讓每乙個學生在感受成功。

要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積累生活經驗,鍛鍊技能,在親身實踐中磨鍊意志品質,情感心理。適時採用多種電化教學手段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形象感知度,使語文課在一種輕鬆的、活躍的、激情的氣氛中進行。

關鍵詞:轉變觀念合理分組激發熱情豐富實踐鍛鍊技能電化教學手段

縱觀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傳統的「串講加解釋」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教材不作過多的鑽研,對教學方法不作過多的科學選擇,認為只要自己講得多,知識就自然會被學生接受和掌握。於是堂堂課都由教師唱『獨角戲』,事事包攬替代,把學生看成是盛裝知識的『容器』,長期如此,老師的「一言堂」,既剝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又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那麼,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呢?

第一、教師教學觀念要轉變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為通過學生的先學,然後教師對學生先學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資訊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各知識的認知水平,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會明白當前教學的起點在**,有了這個起點,教師便於遵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變單純的知識傳授為綜合能力的培養,老師的教要言簡意賅,給學生留點思考餘地,不越俎代庖,給學生一點自己動手的機會,引而不發,激勵學生的首創精神;變對文字篇章結構的分析為教師注意精講重點、難點和關鍵部分,使學生透徹理解,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老師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爛,一口一口地餵給學生。一堂好課,猶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留點天地,讓欣賞者去遐想;詩人作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能夠較合理地運用現代網路教育技術,注意創設教學情景,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精神,提高教學效率。不是只講題,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都是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不去再加以重複,講得不完整,沒有深度,教師作必要的補充;講錯了的,教師就更正。

這裡,教師只是啟發、引導,該導時導,當講處講,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第二、合理的分組是課堂上合作閱讀成功的基礎

分組合作閱讀教學的嘗試,是在遵循學生學習規律,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上,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激發其興趣,誘發其思維。語文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完成教學任務。

在分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5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同時也可以多種小組形式出現,如把學生進行配對,乙個程度高一點,乙個程度低一點,或者乙個擅長口頭表達,乙個擅長書面表達等的同學組成「同伴」;想通過小組的互相幫助,使成員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積極參與討論,可以在每組中確定乙個發言人,總結本組各成員的回答。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了解對於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經歷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讓學生能學會獨立欣賞文學作品。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傾聽和口頭總結別人觀點的能力以及即興演講能力;培養個人和小組學習的能力。

從而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力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要精心設計新課的導語,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別具魅力的導語對於活躍課堂氣氛、啟用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導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始。

這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在這個時候得到調動、感染和薰陶,也就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課文進行閱讀、**和推究,大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情與決心。當然會將學習進行到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初中語文新大綱中明確提出:

「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每個語文教師應認真地理解這些思想和要求,並努力將其體現在自己的教法設計之中,充分使用討論法、對比法,情景教學法等有效教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創造,讓學生對每堂課都能感興趣。一句話,教師的「教」始終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終身受用。

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語文課上,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裡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任務,同學的提問誰能給以準確的回答,看誰對文章的內容記憶得快,較長的**、故事等誰能在快速閱讀後準確地複述出來,如此等等。教師都是由學生來解決一切問題,老師給表現好的同學加課堂表現分給以鼓勵。

總之,老師是在不失時機讓每乙個學生在感受成功。

第四、豐富實踐,鍛鍊技能,積累知識

學習的本質是參與實踐,是在活動實踐中嘗試、發現、體驗、感悟,獲得新知實現超越與發展。因此要求每位學生都應有在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的思想和準備。

首先,鼓勵學習參與生動活潑的課堂聽說讀寫活動,把聽說讀寫落實為學生具體實在的行為。比如讀,就得要求學生去用心思反覆朗讀、默讀、吟誦、檢索、圈點勾畫、批註質疑,善於發現,相機點撥,因勢利導,使「讀」取得實效。其次,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如組織辯論、演講、書法、徵文競賽活動,創辦黑板報、宣傳欄、手抄報等,開展每項活動,都是獲取知識提高學生自我的良機,放棄了參與,也就放棄了學習,錯過了進步提高的機遇。

如教學《羚羊木雕》一文,由學生自行編排課本劇,親手製作道具,自由分配角色,在表演過程中,用心揣摩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神態運用等方面表現出劇中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劇中「我」的扮演者在表演父母堅持讓她向朋友要回羚羊木雕這一情節中,竞然眼含著淚大聲的喊出「不」。事後,同學們問她,你為何表演的如此動情,她激動說:「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在劇中,同學們無拘無束表現自己思想、認識、情感,從中體會到朋友真誠的友愛,同時也明白「真正的友誼是一種理智的友誼」。

課本劇的表演讓每位學生都能破除狹隘的學習觀,以極大熱情使自己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在親身實踐中感悟語文的妙趣與魅力,在親身實踐中積累生活經驗,鍛鍊技能,在親身實踐磨鍊意志品質,情感心理。

第五、轉變觀念,使用電化教學手段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想要全面調動學生的感觀,除了提高教學藝術(如書法、語言等)外,別無他法。在課堂上,有的教師憑著三寸舌、三寸筆在三尺講壇上扮演著主演的角色,憑著口頭與板書的結合剝奪著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常規而陳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習以為常中得到的刺激較弱,常使學生的感官處於深度的抑制狀態,缺乏主體的參與和投入的熱情。以現代電子技術為手段的電化教學則完全不同,它依靠幻燈、投影、電視、錄音、電腦多**等現代技術,把課文中的語言符號文字或其口頭轉述變成鮮明的視聽形象,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形象感知度,使語文課在一種輕鬆的、活躍的、激情的氣氛中進行。

可以說,使用電化教學手段是語文教學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由之路;它的廣泛使用,必將有力地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

綜上所述,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教學方法尤為重要。語文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教學方法,又應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

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期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初探

作者 肖平 課程教育研究 學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24期 摘要 寫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它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 想象能力 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乙個人綜合能力最真 最好 最全面的體現。它能夠最大程度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

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方法初探

摘要 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抒情詩自不待言,敘事詩或哲理詩,也必須飽含詩情,才能真切感人。詩情是詩的基礎,閱讀欣賞詩歌,就要從感情著眼,從語言入手。中學語文教材所選詩歌由中國古代詩歌 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組成。因此,在初中詩歌學習當中應要求學生分別掌握中國古代詩歌和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

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方法初探

由於古典詩歌距離學生時代久遠,與學生的生活 經歷相差很大,學生對此比較陌生,加上傳統教學,一些老師採用 字字解釋 句句翻譯 八字真經教學法,大大破壞了詩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滿靈性的古典詩歌變得索然寡味,毫無生機,因而一些學生對古典詩歌不免敬而遠之。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積極性,在 熟讀精思 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