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2022-07-29 23:12:06 字數 1003 閱讀 4245

在教學時,我常常想,我曾經也是一名學生,就必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思考,學生對學習的疑惑,感興趣的問題,理解困難的地方,都要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習理解更深刻了。現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備教材要「懂、透、化」。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卻是每個老師需要反思的。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哪些問題是**性問題;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

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餘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備學生要 「實」。我們常說,「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比如,在執教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可能性」一課時,針對可能性有大有小這一知識點,想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能夠巧妙地體現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次試講,本以為很簡單的成語,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聯絡數學內容了。下課後,及時反思自己,找來一部分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成語的認識和掌握情況。最後,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了要提問的成語內容。

再上課時,學生很順利地解釋了成語的內容,同時緊密聯絡到了課上所學的內容。課下,不少學生都對這一環節印象深刻,追著老師想要再說說。 最後,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後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的其他環節也要注重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準備,才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站在學生的角度處理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聽到學生之間有著這樣的說法 某位老師很嚴格,上他的課什麼都不敢做 某位老師上課很好玩,上課做什麼都可以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兩種老師的課上學生學到的東西肯定不多,太嚴了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怕回答錯了問題挨批評而不敢發言,太鬆了長時間下去學生肯定會變得懶散,不做作業 上課不專...

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

當今社會發展快,學生的心理變化也隨之增大,做老師的與學生的代溝越來越大,很難捕捉學生心裡的所思所想,教育的難度增大。如果我們換個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也許很多事情就會有新的轉機。有一次,我讓大家用 如果 等詞語造句。做完了拿給我檢查。當余奉和拿著他寫好的句子給我看。一看我就生氣了。他是這樣寫的...

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學生

當今社會發展快,學生的心理變化也隨之增大,做老師的與學生的代溝越來越大,很難捕捉學生心裡的所思所想,教育的難度增大。如果我們換個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也許很多事情就會有新的轉機。一 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學生的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首先就要要求我們老師放下架子。平易近人 這個詞,說起來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