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機會」還給學生

2022-07-01 22:27:02 字數 4727 閱讀 6681

實踐課堂教學高效化的體會

【摘要】:課堂的高效性怎樣才能體現出來?學生的學習熱情怎樣才能被激發出來?

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怎樣才能表現出來?也許我們的學生缺乏的是「機會」, 缺乏一種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的「機會」,而在課堂上這樣的「機會」往往被老師所霸佔,我們只有把這引起「機會」還給學生,就好比給課堂教學加入了催化劑,才能使課堂的反應更加劇烈,才能使學生的大腦在汲取和消化知識的反應中更加敏捷快速。

【關鍵詞】: 高效機會興趣課堂教學

引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不斷地湧現:先學後教,30+10,減負增效……認真地研究了這些教學理念之後,針對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這種浮於表面的形式嗎?其實,認真思考上面種種被大力提倡的教學理念,老師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一定是——高效課堂。

那麼怎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是:它是傾注師生情感的課堂,能激起學生積極參與的慾望;它是體現師生互動的課堂,學生有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它是延伸到課外的開放性課堂,學生會把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課堂效率的高低取決於課堂上學生能不能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新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地提出:

教學過程中要改變過於強調死記硬背、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 因此,高效的課堂一定要先從學生的自主能動做起,只要充分挖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的效率必然事半功倍。

那麼,如何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如何喚起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呢?或許學生缺乏的是「機會」,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努力地創造出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動手,樂於交流的「機會」, 就好比給課堂教學加入了催化劑,才能使課堂的反應更加劇烈,才能使學生的大腦在汲取和消化知識的反應中更加敏捷快速。

正文一、說說「機會」被老師霸佔的課堂教學

在平時的是常教學中,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老師一天到晚教的比螞蟻還在努力,教的身心疲疲;學生學的索然無味,被逼無奈,學的相當痛苦。

教師想不通:我已經做到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教材上的內容都已經講了,重點難點都講的很透了,可是學生為什麼還是不會,是什麼原因呢?

學生想不通:我上課盡量認真聽,及時完成作業,但上課時注意力有時總不能集中;

學生想不通:我在課堂上很想聽懂,但老師只顧自已講,有些較難的問題我老是來不及思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我很是苦惱;

學生想不通:學習成績不錯,但學習興趣不高,因為老師把學生實驗改為演示實驗,時常用多**來代替演示實驗或就用嘴巴來做實驗,所以上課沒有什麼勁頭,為了能考個好成績而學;

上面的這些事實,老師想不通、學生也想不通,只要上面事實的在課堂教學中有存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就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二、解決這些「想不通」的藥方是把「機會」還給學生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使不想學的學生得到喚醒,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激勵,使學有所得的學生得到鼓舞。」

那麼,在科學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催化劑有哪些呢?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開啟學生的思維——這是把「機會」還給學生的首要條件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思維在寬鬆自由的環境裡才能比較活躍,同時人的創新性思維活動才能被充分地激發出來。顫抖的手寫不出好字,恐懼的心理提不出好問題。

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營造寬鬆、融洽、愉快、和諧、自由、坦然的教學氛圍。教學中要尊重學生,要學會接受學生的不同觀點和見解;要學會接受學生開展自由的討論和面紅耳赤的爭辯,在課堂不搞一言堂。

現在的學生平時接觸的事物比較多,視野開闊,思維很活躍,同時勇於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答問中往往會提出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怪問」,對於這些「怪問」老師往往是視而不見,但是,這些「怪問」中往往閃爍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包含著勇於追求真理的激情,教師一定要倍加愛護,妥善地處理好這些「怪問」。

如在上有關「物態變化」一節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冰箱的後面為什麼會有水流出來?」老師針對這個問題設定了適當的情景進行引導,可以反問學生平時在儲存蔬菜水果為什麼要用保鮮袋裝起來?學生通過討論很快就知道這是為了使蔬菜水果不失去水分,這樣也就解決了冰箱的後面為什麼會有水流出來。

學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時間,也有了參與討論的機會,學生學的快樂易懂,老師教的輕鬆自在。

(二)設計出好的問題,啟用學生的思維——這是把「機會」還給學生的必要條件

常言道,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即學習和思維總是從疑問開始的。要使思維的含金量高,提出好的問題是關鍵,好問題的背後往往蘊藏著高質量的思維。

當然乙個好問題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而設計的關鍵在於問題設計的定位是否合理、科學。好問題要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

1、乙個好問題要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出問題時要注意內容的新穎別緻、形式不能太單一,還能在平時的習題或試題中設計一些似乎有悖於常理的矛盾或一些「見慣不怪」的問題,給學生設定一些有吸引力的「懸念」來增強學生的求知慾。

如運用「水能夠滅火,水也能夠助火」漫畫形式及「當用扇子扇火爐越扇越旺,但吹蠟燭一吹就滅」這種生活十分常見的矛盾現象來揭示知識間聯絡,肯定比單刀直入的直接式提問效果要強得多。

教學中通過設計好的問題,對學生有了足夠的吸引力,學生自然會主動來搶「機會」,這不正是老師最想看到的事情嗎?

2、乙個好的問題的在設計難度上要具有一定的階梯性。一般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定向到開放的原則。

如對下列三個題目: (1)把10 g硝酸鉀完全溶於90 g水中,問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2)將10 g氧化鉀完全溶於90 g水中,問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又是多少。

(3)將10 g固體完全溶於90g水中,問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針對上述三個題目,第(2)題為提問的重點,在第(2)題的基礎上結合第(1)題來做第(3)題,就比較容易考慮到應有三種情況。

可見,乙個好問題中的階梯性難度,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連續性和暢通性,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去爭取「機會」去**,在**中產生認知衝突,從而在解答問題中領悟到獲取新知識的「頂峰體驗」。

3.乙個好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乙個好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鞏回新的知識。

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問題正如我們的教育家們講的那樣:讓孩子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如:「鑑別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oh?」這一問題,由於兩種溶液都呈鹼性,如果學生運用正向思維,即用指示劑是無法鑑別的。

當此路不通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轉換思維方向,試著逆向思維,解決此題就有了辦法。

可見,乙個挑戰性的問題是利於開闊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創新靈感得到很好的激發

(三)設計新穎的實驗,啟用課堂——這是把「機會」還給學生的最有效的措施

毫無疑問,科學課最能吸引學生的地方是實驗多,學生動手的機會多,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多。如果老師拿著實驗器材進教室,學生馬上會圍過來很「關心」這些器材,自發地議論著器材,爭取合適的「機會」發表各自的看法,以吸引大家的眼球,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所以,在課堂上只要老師能設計好實驗、做好演示實驗、或讓學生親自來做實驗,學生自然而然地在實驗中獲得「機會」。

科學實驗作為科學教學乙個重要平台,不僅能啟用課堂,還教會學生嚴謹求新的科學態度。可見,設計好實驗,做好「實驗」,讓學生做「實驗」是啟用課堂的最有效的措施。

那麼,老師要如何才能通過實驗來啟用課堂呢?我認為至少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要從實驗的趣味性入手: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它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強大動力。

利用學生意想不到的奇特有趣的現象,能強烈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牽引學生去思考,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例如在講有關大氣壓一節時,在乙隻大試管中注滿水,用一張塑料卡片蓋在試管口,再按住卡片把試管倒過來。問學生,如果把手移開,會產生什麼現象?學生對手移開後的現象驚訝不已,感到不可思異。

不用說想知道原因的願望非常強烈。

現如在做大氣壓強-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時,把兩個橡皮半球,用力將它們擠壓而合在一起,請兩個力氣大的同學上來,看他們能不能把兩個半球拉開?兩位同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有拉開,對這個現象同學們根本想不通,這怎麼可能?

又如:燒不著的布條,找一塊棉布條,用水淋濕,在中間部分滴上酒精,然後用手拿著布條的兩端,把布條張開,用蠟燭的火焰燒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現象出現了:

在棉布條正對火焰的上方公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過了布條。拿下布條一看,棉布條並沒有燒焦。

2、要從演示實驗的可視性和規範性入手

演示實驗是指為配合教學內容而由教師操作示範的實驗。它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把科學現象清楚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使之正確認識科學事實,幫助其更好地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

例如:在講述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援燃燒時,演示1把二氧化碳通入放有高低不同卻燃著的蠟燭的大燒杯中,觀察現象;演示2把大燒杯倒扣於兩隻高低不同卻燃著的蠟燭上,觀察現象。

兩實驗都足以證明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援燃燒,但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熄滅順序呢?這樣就能促進學生開始高速轉動頭腦收索相關的知識。

再如:在《熔化和凝固》一節中,教材採用萘來研究晶體熔點,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實驗中很難使萘在較長時間內恆溫熔化,本人對晶體熔點的演示做了如下改進。如圖2將冰塊在塑膠袋中壓成冰末後放入試管中,然後插入溫度計,將試管放入燒杯水中。

若實驗時氣溫較高,上課前可向燒杯水中放入少些冰塊使水降溫。經過以上處理,冰可在十幾分鐘內保持o℃緩慢熔化,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3、要從組織好學生實驗入手

邊學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老師做、學生看那種因學生處於消極地位而使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鼓勵學生實驗時各組之間互幫互助,既加強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又實現了學生的團結合作。

如七年級(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熔化與凝固》課,把班裡學生分成四個大組(兩組做海波的熔化實驗,另兩組做松香的熔化實驗),把課堂交給學生,我在各組之間進行指導,整節課下來秩序井然,而且節約時間,不需要自己依次做兩個實驗(若兩個實驗都老師做,40分鐘是不能完成本節內容的)。

把班級還給學生

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 班級作為乙個學校的基層組織,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還關係到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從管理價值取向的歷史前沿看,班級自主化管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新課程標準的推行現狀看,班級自主化管理是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內在規定。班級自主化管理所需...

把課堂還給學生

初中化學 自主 合作 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 湖南省邵東縣石株橋鄉錢塘中學 羅大年 我校初中化學 自主 合作 教學課題實驗已經進行了三個年頭,回顧三年來的課題實驗程序,我們深深體會到該教法是提高化學課堂效益的有效途徑,我校的課改實踐逐步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現將三年...

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

實驗學校姜景超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成為孩子自由展現的地方,成為學生個性釋放,自主學習 主動 的家園,一直是我們的理想,也是課改積極提倡的。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不僅僅有理念上的準備,也需要 技術 的運用 一 還 的認識 還,意思為 回 歸 歸還 本來屬於誰的,歸還與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