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

2022-04-25 08:33:02 字數 3127 閱讀 1036

實驗學校姜景超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成為孩子自由展現的地方,成為學生個性釋放,自主學習、主動**的家園,一直是我們的理想,也是課改積極提倡的。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不僅僅有理念上的準備,也需要「技術」的運用:

一、「還」的認識

還,意思為「回、歸、歸還」。本來屬於誰的,歸還與誰。課堂屬於學生的,就要歸還與學生。

歸還是什麼都毫無保留的給予嗎?當然不是,學生是跟隨老師來學習的,老師還須有必要的「傳道、授惑、解業」。當我們需要和想還的時候,老師自身的認識,一種認為老師需要有充足的儲備,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現還給學生之後,老師收不回來的「尷尬」,覺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師「身份」的。

其實,我認為這恰恰是「不想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並且坦然地在小孩子面前承認:關於什麼時候,我們離太陽遠還是近的問題說不知道。可是,我們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們一致認為老師的見識是高過學生,學生肯定不如老師知道得多,所以,當學生問的問題老師不知道的時候,就認為「不正常」。

那麼,在課堂中就可能出現兩種現象:第一,學生的問題逃不出老師的手掌心,老師是萬能的,無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實);其二:學生的問題超出老師的預料,老師感到無所適從,早早的將學生的問題「帕斯」。

這樣,就無法真實地體現「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

所以,「還」的意識應該有,更應該有一種平等、寬容的認識。要相信學生有超乎老師能力,出乎意料的智慧型。要有去發現學生智慧型的想法,這樣的課堂才會令人嚮往,是充滿靈性,每天有新風景的課堂。

不僅如此,要鼓勵學生不斷的挑戰,不斷地跳出課堂,跳出老師的「手掌心」的胸懷。一本雜誌曾經記錄過一位中國高中生的美國求學的經歷,他在國內學習的時候,成績平平,可是非常善問,課堂上總有出其不意得問題,令老師厭煩。到了國外後,他同樣保留著這樣的學習風格,一次,課堂上就乙個問題提問,教授解答後,他總不滿意,不斷的產生問題,後來,教授被他問到了,也回答不出來,這個時候,同學和教授被他這種刨根問底的學習精神感動,全班起立,為他鼓掌!

這種胸懷,是值得我們來學習和準備的。

二、怎樣「還」

把課堂還給學生,不僅僅需要理念上的認識和準備,還需要具體真實的實踐操作。

1、 不要簡單的肯定和否定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有自己教學語言,可是有一種語言,很多人善說:「對」或者「不對」,總是急於肯定學生的回答,特別是學生的答案正是教師預想中的答案的時候。老師要學會穩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急於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評價。

學會說:好,還有別的想法嗎?引導學生說出隱藏在心裡的所有的想法。

數學名師華應龍在執教乘法的交換律的時候,當學生通過解答一道題目之後,老師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

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顯然是老師需要的答案,但華老師沒有做肯定,說:你看老師說交換3和4的位置,積不變,和第一位同學的說法有什麼不同?

你有什麼想法?顯然,通過這樣的比較,更激發學生全面辯證的看待問題,以至於學生到最後說出:不要通過乙個或者幾個簡單的例子就來證明問題是不科學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不做簡單的肯定和否定,需要教師學會穩住,學會讓學生在辯證、比較、觀察、選擇中分析問題,能對問題有更全面透徹的理解。

2、 「還」要有「預謀」

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在備課中要有「預謀」,也就是在備課中要提前想到,在哪個環節想讓學生充分地說,學生可能說出那些答案。對於學生的這些答案老師怎樣與學生互動交流,想最終達成什麼樣的效果,鬥志的老師做充分的備課。而且在這樣充分開放的環節中老師還要最好如果招架不住的準備,怎麼準備,準備什麼,都需要老師去捉摸。

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走過這樣的幾輪,體會一下其中的滋味,必然會在遇到此類問題就有了「免疫力」,就會豁達了。

3、 課堂中「運球」意識

如果「微格」的研究課堂教學組成的諸多教學細節,課堂教學中蘊含無數的環節與操作的技巧。討論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對老師來說,課堂討論的著眼點是解決問題,還是尋找答案?

如果教師大部分時候以學生的正確答案為跳板,跳到下乙個教學環節,並不認真去關注大部分學生中隱藏的困惑和問題,那麼這樣的困惑和問題是不會自動消解的,必然在作業和解決實際的問題中大面積的暴露出來。所以,我們有理由問老師,這樣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嗎?其他學生真的沒有問題了嗎?

教育學者李喜貴在《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中,談到:日本學者佐藤認為:在真正的課堂討論中,「討論之球」的特色不是『教師——學生1——教師——學生2』那樣的進行,而是『教師——學生1——學生2——學生3……教師』,也就是說,通過多站進行。

看著這個運球方式,看來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學生的球接住,調整一下,再丟擲去。而良好的運球是,讓「球」在學生間傳遞,最後,傳到老師手裡,老師起個什麼作用?是總結,或者對學生的結論進行調整強調了。

兩種不同的討論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就昭然若揭了。

三、「還」了什麼

把課堂還給學生,還給學生什麼?我想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並認真為之比對的。

還給學生的話語權——課堂上學生說話的權利,老師肯定都想給。而且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學會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可是,我們的希望和我們看到的有時候相反,學生總不能有見地的談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大部分學生似乎總是無話可說。可是下課的時候,乙個個說的滔滔不絕。課堂上缺什麼呢?

導致孩子就不想說,不能說,久而久之就不會說了。我想這是乙個老師的功力。從目標的把握、問題的設定、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課堂良好氛圍的營造,值得我們研究的。

每乙個環節都不是單獨存在的。

學生獨立解決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其實也是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給了學生。課堂上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生,更在於能力的培養。怎樣培養能力,不僅要解放學生的「口、眼、嘴」,讓學生在操作、動手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師有意為之作專項訓練的。數學名師劉延革老師在做課《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練習》時,課堂的幾個環節中,故意「設套」讓學生在體驗錯誤中成長,令人叫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教學設計中善於做「茅盾的始作俑者」,故意製作知識的矛盾衝突,引發學生爭論。

在爭論中,對知識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得到極好的練習。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24時計時法》時,在黑板上板書「9點到青島」的資訊,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時候?學生在爭論中認為可能是上午9點,也可能是晚上9點,因為一天中有兩個9點。

這樣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認識基礎,對學習新知買下很好的伏筆。

總之,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需要我們教師不懈的努力,不斷的追究教學藝術的新境界。

在享受我們課堂教學成功的時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穫學生充滿喜悅,充滿活力,充滿成長味道的課堂。

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

傳統的課堂以教師 書本為中心,不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壓抑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 積極性和創造性,束縛了學生主體的發展,而未來的教育不再是傾聽者的教育,要放飛課堂,要給學生乙個初試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靈的場所。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絕,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

把課堂還給學生

初中化學 自主 合作 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 湖南省邵東縣石株橋鄉錢塘中學 羅大年 我校初中化學 自主 合作 教學課題實驗已經進行了三個年頭,回顧三年來的課題實驗程序,我們深深體會到該教法是提高化學課堂效益的有效途徑,我校的課改實踐逐步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現將三年...

體育教學中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

作者 餘永熙 中學課程輔導 教師教育 上 下 2016年第19期 摘要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創新,但在中學體育課堂裡如何去實施?這些問題成為了中學體育教師面臨的乙個重要問題。本文從營造和諧氛圍 激發主體參與 體驗成功機會和實施科學評價四方面入手,了體育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方法,真正做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