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研究

2022-06-28 04:42:02 字數 4210 閱讀 1237

網路環境下學科課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課題成果公告

課題名稱:網路環境下學科課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批准文號:教電館研***號

課題類別:**電化教育館「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專項課題

課題分類:教育資訊科技

課題承擔單位:江蘇省溧陽市戴埠中心小學

課題負責人:張興發芮永康

一、負責人與主要研究人員

一、研究目標

1.調查分析學生在網路環境下學習的基本特徵,研究學生在網路環境下學習的基本規律,構建網路環境下學科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資訊能力、協作能力、**能力,促進學生樂學、愛學、會學,得到積極、主動、全面的發展。

3. 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把學習理論、學習方式、學習評價等方面的經驗總結並提公升到一定的理論水平。

二、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現代資訊科技是整個教育改革的制高點或突破口,根據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實現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無縫接合,對於整個教育的深化改革有著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其整合思路可從四個方面切入:

1. 利用多**計算機互動性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2.

以案例研究為主,建構科學有效教學實踐模式。3.利用計算機超文字特性實現對教學資訊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方便師生攝取資訊。

4.利用計算機網路特性實現能培養合作精神並促進高階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

三、課題研究主要方法

1.行動研究法。對教師及學生參與課題實驗的行為過程進行跟蹤、觀察、調查、分析,並進行及時的反思、總結和調整。

2.邏輯歸納法。在實踐過程中總結、**該課題的一般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等。

3.文獻法。採用文獻檢索手段,從有關書籍、報刊、文獻中收集相關資料。

4.調查法。形式有問卷式、訪談式、採集資料式。

5.經驗總結法:組織教師及時撰寫教育教學敘事與教學案例分析,及時總結實踐中的經驗,編印案例集、**集等。

四、成果與影響

(一)初步形成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有機整合的課堂教學模式。

1.「問題**」模式

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索交流→意義建構。

(1)創設情境。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此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充足的、不同層次的、有利於意義建構的、與學習有關的文字、**、聲音、動畫、**等資訊資源,造成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周圍環境的不平衡,從而引起學生注意與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2)提出問題。從情境中感悟問題過渡到從情境中提出問題,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中乙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資訊科技可以將大量有關學習的資訊蒐集起來,作為知識背景供學生學習使用;可以利用網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豐富背景資料、展示多**資訊、創設虛擬的真實情境。

學生通過查閱這些資訊、結合自身知識積累和社會經驗,就可以針對性的提出問題。

(3)探索交流。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計畫,按照計畫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並得出初步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的空間、時間和學習個體的差異往往被打破。

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到網路中心、電子閱覽室學習;學習不再侷限於某一課內,而延伸到課外;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網上協作、討論。學生將收集、整理得到有關資料,結合親身實踐對得到的實驗現象,、資料,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從而得出初步的結論。

(4)意義建構。學校充分運用現代網路的互動功能,通過人機對話及其他形式的交流手段,使學生對所**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借助於集體或他人的智慧型,進一步加深對搜研究問題的內心體驗,有表及裡、由淺入深地對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進行深入的分析、總結和歸納,從而構建起關於事物完整的本質聯絡與規律,形成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結構。

2.「任務驅動」模式

提供範例――明確任務――**合作――效果評價。

「任務驅動」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乙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出了由表及裡,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獨立探索及合作學習的意識得到強化。

3.「專題研究」模式

確定主題——選擇任務——初步**——交流評價——共享資源——製作網頁

這種模式是在網際網路環境下,對某一專題進行較廣泛深入的研究學習,並要求學生構建「專題學習網頁」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利用學到的知識,製作班級主頁,各組利用powerpoint或word文件來進行交流、匯報,針對各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補充,針對各組**的問題,要求其他組成員注意傾聽,若遇疑問,可向匯報組提出質疑,再由組員作進一步介紹或答辯。在交流的基礎上,資源共享,製作班級主頁,再通過校園網發布。

這種模式的設計理念尤其具有前瞻性。教者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教材為基點,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學生在網路環境下進行各學科學習,逐步實現意義建構,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實踐能力。

(二)、實現了網路環境下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諧發展、特色發展、課持續發展的需要,而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則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積極的意義。

1.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被動學習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學習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按照指定的方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學習內容。

如一位老師上《迷人的張家界》一節語文課時,先讓學生們交流課前蒐集到的各種關於張家界的資料,課前準備了許多的**,忽而巍巍的群山,忽而清澈的溪流,忽而五彩繽紛的鮮花,學生大呼:「哇!張家界真美啊!

」最後老師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張家界的讚美。於是,有生以舞蹈表演,有生以唱歌展示,有生以繪畫匯報。整堂課氣氛熱烈,風風火火,好一派情趣盎然。

而課文的內容卻拋置一邊,既沒有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精當,也沒有使學生體會到張家界的迷人風光,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感悟,賞析的能力了。

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表面看來是積極的但是仍處於被動的狀態,知識的生成也呈現為標準化產出,忽略了知識建構的主體性差異。

在我們課題組組織的「同題異構」的教研活動中,另一位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節教為成功的課,現摘其片斷加以賞析。

1.品讀交流,有感情地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相機出示**或畫面)

①品讀「奇山部分」自由讀2—4自然段,把你喜歡的部分找出來,與同學交流

a.「重重疊疊的山峰……一首優美的詩。」寫出山多、山高、山之千姿百態,美妙神奇。(總寫)(反覆讀,讀出讚嘆的語氣,相同句式的句子,要注意聲調高低或語速成的快慢區別)

b.「金鞭巖高出峰林之上……『神鷹護金鞭』。」(邊讀邊想象)

c.「我們來到……在等待著出征的號令。」既寫出了山峰像將軍一樣威武,又給人一種動感。(個別讀)要讀出氣勢。

小結。②品讀「秀水」部分

「……清澈見底,纖塵不染的碧水中……安謐靜美的享受。」

寫出了金鞭溪的清澈、靜美。(指導朗讀)

③品讀「物豐」部分

2.情境再現

①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學習的內容和順序,進入不同的網頁,或瀏覽動畫,或欣賞**,或聆聽**。

②**介紹張家界的vcd,感受張家界的迷人風光。

③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段落

每個環節都有激勵性目標,幾個章節既獨立成章,又發環環相扣,渾然一體。學生在演示中感知知識,在操作中掌握技巧,在應用中挑戰自我,在鏈結中開闊眼界。如此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讓他們充分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輕鬆快樂。

2.網路環境下的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形式組織學生互促學習,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最優化個人與他人學習成效而合作互助的一種策略,協作學習一方面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有利於發展學生個體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個體之間差異的包容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

以《地球上的水》(科學)教學為例

教學過程的第一步是利用多**投影**我國的江河湖海,去感受水與人與自然的關係;第二步是明確問題(去研究地球上的水和水是從哪兒來的?……)並介紹網上資源線索;第三步讓學生上網尋找資源,鼓勵同學之間共享找到的資料並交流看法,教師巡迴指導;第四步是加工資料和形成真知,教師啟發學生以找到的資料為背景思考問題;第五步是教師小結,啟發學生珍惜水資源,合理運用水資源;第六步是學生之間分工合作把今天所學的內容以小**的方式呈現出來。

網路既為學生提供了完全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又為協作化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3.網路環境下的綜合性學習

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除相關教材外,自然、社會、人文都能成為語文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一切課程資源,一切活動形式都能為我所用,將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形成乙個整體,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課程資源,在自然、社會廣闊的天地裡,引導學生不斷獲得學習語文的樂趣,不斷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

教育生態視野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現

作者 何德勝 學子 教育新理念 2013年第11期 教育生態學研究起步於西方。教育生態學這個科學術語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師範學院院長勞倫斯 克雷明於1976年在 公共教育 一書中最早提出來的。後來,專家學者運用生態理論對從巨集觀到微觀 從學校外部環境到學校內部管理 從教育理念到具體教育行為等等方面都進行...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學生個性化學習

在古代我國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 有教無類 和 因材施教 的個性化教學思想。通過這些理論我認識到只有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學習個性,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需求,才能激發每乙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自主性 創造性,才能依託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從而使數學學習在學生的人格發展中獲得意義。基...

《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研究》開題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路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闢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 全國實施中小學 校校通 工程,努力實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