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教學改革中關於課程創新的幾點思考

2022-05-09 07:42:01 字數 1107 閱讀 9874

[摘要]在課程和教學改革中,課程和教學的實施系統的管理配套問題比較容易為人們所注意,而對課程和教學的創新則稍顯薄弱。本文試圖對這一領域進行**,旨在促進中國高校教學更進一步的發展。

[關鍵詞]高等教育課程創新思考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功能觀、目的觀及發展觀

高等教育的功能觀是對高等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結構其各種作用(或職能)及其相互關係的看法。過去學術界通行的觀點認為高等教育主要有兩大基本功能:一是社會功能,二是個體發展功能。

過去學術界普遍的觀點認為高等學校的社會職能包括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服務社會。值得一提的是從社會學角度所揭示的高等學校的兩個重要社會職能:其中之一是社會公升遷職能。

它使進入高等學校並獲得文憑的人能夠在社會經濟地位、政治地位上比未進入高等學校的人獲得更多的機會。高等學校的這一職能是高等學校存在和發展的乙個重要因素。

目的觀則是對高等教育活動結果的期待。巨集觀層次的目的觀是對整個社會或國家高等教育活動結果的一種期待。目的觀直接關係到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認為,教育沒有目的,人的生長過程本身就是目的。目的觀不同,學校課程的設定及其內容在總體上就會不同。

發展並不單純指數量的增長,不僅涉及高等教育發展規模、速度,也涉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動力、目標、形式、途徑、條件、布局、巨集觀結構、國際交流等諸多方面,是乙個涉及面相當廣泛的問題。因此,高等教育的發展觀是對所有這些方面所持的看法。

二、加強課程理論研究與課程專業隊伍建設

縱觀國外近幾十年來的課程改革,無不是在課程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美國從20世紀初以來課程改革經歷了多次,在國際課程改革中最有代表性。他們每一次課改都有課程理論的支援。

有人把20世紀美國課程理論的發展概括為前後相繼的9種流派,即經驗自然主義課程正規化、要素主義課程正規化、社會改造主義課程正規化、結構主義課程正規化、人本主義課程正規化、主導的課程正規化、實踐的課程正規化、概念重建主義課程正規化、後現代主義課程正規化。這9種課程理論在美國20世紀的課程改革實踐中依次發揮著作用,指導著美國的課程改革實踐。德國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課程研究與開發組織共有130多個,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個領域:

(1)課程的關係理論;(2)合理性理論;(3)課程的過程理論;(4)課程結構化理論;(5)課程實施理論。德國的課程改革憑藉著理論的指導,不斷推動了課程實驗、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深入發展。

高校創業課程的特點及教學改革

摘要 開展創業課程是高校實施創業教育 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創業課程具有綜合性 實踐性 建構性的特點。高校創業課程的教學方面存在著教學過程簡化 教學方法陳舊 實踐教學缺位這些弊端,而這些問題與創業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採用參與式教學方法 大力...

高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作者 邰向民 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15期 摘要 管理學 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既具有應用的廣泛性與實踐的藝術性,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抽象性,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既要重視和掌握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視管理理論的應用,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和運用。如何提高管理學的教學質量,培養...

民族高校GIS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作者 金文成南穎 地理教育 2010年第02期 一 民族高校gis課程現狀 通過對延邊大學 內蒙古師範大學 新疆師範大學 新疆大學以及 大學五所民族高校gis課程大綱以及教學課件的蒐集與分析發現,不同水平 不同性質的民族高校在gis課程的培養目標 課程內容 難易度以及課時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