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022-05-01 18:54:01 字數 3500 閱讀 4643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

這樣說,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畫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材沒有有意識地加以編排,教法違背激發學生思考的原則,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相反地還有可能逐步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怎樣體現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是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一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

例如,開始認識大小、長短、多少,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比較能力的問題。開始教學10以內的數和加、減計算,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問題。開始教學數的組成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問題。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從一開始就有可能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向死記數的組成,機械地背誦加、減法得數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級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不論是開始的複習,教學新知識,組織學生練習,都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例如複習20以內的進製加法時,有經驗的教師給出式題以後,不僅讓學生說出得數,還要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特別是當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時,說一說計算過程有助於加深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學會類推,而且有效地消滅錯誤。

經過一段訓練後,引導學生簡縮思維過程,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新知識時,不是簡單地告知結論或計算法則,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推理,最後歸納出正確的結論或計算法則。例如,教學兩位數乘法,關鍵是通過直觀引導學生把它分解為用一位數乘和用整十數乘,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清整十數乘所得的部分積寫在什麼位置,最後概括出用兩位數乘的步驟。

學生懂得算理,自己從直觀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計算方法,不僅印象深刻,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在教學中看到,有的老師也注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但不是貫穿在一節課的始終,而是在一節課最後出一兩道稍難的題目來作為訓練思維的活動,或者專上一節思維訓練課。這種把培養思維能力只侷限在某一節課內或者一節課的某個環節內,是值得研究的。

當然,在教學全過程始終注意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下,為了掌握某一特殊內容或特殊方法進行這種特殊的思維訓練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來代替教學全過程發展思維的任務。

(三)培養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這就是說,在教學數學概念、計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乙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係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

因此教學每乙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長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乙個長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長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長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抽象出圖形,並對長方形的特徵作出概括。

教學計算法則和規律性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例如,教學加法結合律,不宜簡單地舉乙個例子,就作出結論。最好舉兩三個例子,每舉乙個例子,引導學生作出個別判斷[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與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結果相同]。

然後引導學生對幾個例子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即等號左端都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而等號右端都是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乙個數相加,結果不變。最後作出一般的結論。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加法結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學到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

然後再把得到的一般結論應用到具體的計算(如57+28+12)中去並能說出根據什麼可以使計算簡便。這樣又學到演繹的推理方法至於解應用題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這裡不再贅述。

三設計好練習題對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絡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

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於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

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一)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

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裡面有沒有質數。

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麼叫做偶數,什麼叫做質數,然後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數裡面有沒有乙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二)設計多種練習形式。

通過多種練習形式,不僅有助於加深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並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例如,講過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課本中的練習題,給出兩個數相加再乘以乙個數,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定律寫出與它相等的式子以外,還可以給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判斷那個是錯誤的;或者用3種圖形代替具體的數,寫成兩個式子,如(○+△)×□和○×□+□×△,讓學生判斷它們是不是相等,並說明根據。這些練習都有助於培養學生推理的能力。

(三)設計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個答案的練習題,對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有很大益處。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練習題時,不宜讓學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數量,而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路,或運用不同的知識去解決,並且要找出簡便的解法四)設計的練習題的難度要適當,要是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能夠正確解答出來的。在教學中為了發展學生思維,往往出一些超過大綱課本範圍的題目,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負擔,而且由於難度太大,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

人們的思維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心理學認為,借助語言人們把獲得的感覺、知覺、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斷,進行推理。

通過語言表達還有助於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使之逐步完善。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而教師要了解學生這些思維活動的情況,也需要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後對學生思維的過程給予肯定或糾正。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注意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計算過程和解題思路,結果學生思維能力有較快的提高。

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使學生都有用語言表達他們思維的訓練機會,可以把指名發言、集體討論和同桌兩人對講等不同方式結合起來。教師還應有意識有計畫地注意幫助差生,鼓勵差生發言,推動他們積極思維,以便促使他們的數學成績和思維能力都取得較大的進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安新縣郝關小學李賀賓 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絡,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一 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 法則 定律等過程的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一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思...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解決書本問題時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者是我們教師,是我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分地把知識 純粹 化,而忽略了知識與生活的關係。數學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數學學習更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