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學生心靈改善職教生態

2022-05-01 01:18:06 字數 1399 閱讀 5887

走進學生心靈,改善職教生態,需要每一位職教工作者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要真正地與學生在一起。教師雖然與學生天天在一起,但實際上他們是兩個沒有多少交集的群體。有的教師夾著講稿去上課,下課鈴響即夾著講稿離去。

這樣的教師在改善職教生態方面毫無貢獻,他們自身將工作與生活分為涇渭分明的兩部分,上班時例行公事地講授課程,下班後即過起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一些教師上班時忍受著職業倦怠帶來的苦惱,下班後感到身心疲憊,為自己的無能無助而焦慮。這樣的教師試圖改善職教生態,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我認為,對前一種教師要解決的是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問題,對後一種教師要解決的則是方法、藝術和智慧型問題。

真正地與學生生活在一起,是走進學生心靈的前提條件。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中指出:「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於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生。

而好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合起來。」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如果你感覺到每個兒童都有個性,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造的喜悅。

」可以斷言,不能與學生真正生活在一起,我們就無法了解他們的愛好、興趣、苦惱、痛苦與矛盾,我們就必然會「遠離學生」,也就不可能從工作中找到「創造的喜悅」。

其次,要真心地與學生交朋友。在職業學校裡,教師與學生其實分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階層」——教師群體是應試教育的得益者,而學生群體則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兩個群體之間從表面上看可以「玩得很好」,而實際上在心靈上沒有溝通,因而也就很難產生情感的共鳴。

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必須放下一切包袱和架子,真心地與學生交朋友。我們常說教學相長,而在職業學校卻變成了單方面地教師教育學生成長,這顯然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我認為,在職業學校教學相長的前提就是要與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有的時候還要虛心向學生學習,這才是真正的教學相長。

正如陶行知所說:「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麼,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教育是教人化人。

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再其次,要真誠地與學生共成長。這對職業學校教師來說是乙個非常高的要求,它要求職業學校教師要把自己的心理年齡降低到十五六歲,讓自己在心理上成為學生的「同齡人」。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才能夠實現共成長之目的。

其中,學生成長的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而教師成長的是教育的方法、藝術與智慧型。對此,陶行知作過精闢闡述:「你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你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的名言,值得每一位職業學校教師認真體味。我想,只要我們能走進學生心靈,只要我們能成為陶行知所說的「真正的先生」,職教生態一定會從「惡化」變為「友好」。職教生態改善之日,也將會是職業教育真正大發展之時。

走進學生心靈

北京大學國培計畫語文骨幹教師 李玉超 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是農村初級中學班級管理成功的靈魂 摘要 初中階段是乙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而作為農村初級中學,學生的知識水平 能力心理 家庭條件 好奇心比起大城市的孩子天淵之別,良莠不齊,因此,班主任要構建乙個健康 團結 奮進,友愛 和諧的班集體,要處處尊重學生...

走進學生心靈

走進學生心靈,塑造學生靈魂 在小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這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加強小學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對這項教育工作。在開展心理健康的過程中,我重點做好下...

走進學生的心靈

走進學生的心靈 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 背景 在資訊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學生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接收了許許多多資訊。他們已不再是單純的白紙,任由教師在上面塗塗畫畫。他們已對某些事物有了自己認識,我們要去改變他們,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他們還真不容易,這不僅僅要求我們要關心學生,更要求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