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農村小學開展美術教學

2022-05-01 01:03:03 字數 3511 閱讀 8139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特別是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學生和教師都沒有應有的突破。農村小學教學設施落後、硬體設施薄弱,同時美術課也不在考試範圍內所以並未受到重視。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方法

新課改已在全國中小學展開,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將美術教學內容具體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欣賞·評述」課的基本結構程式是:創設情境—引導感受—綜合評述。

通過對美術作品、美術常識的介紹與欣賞,引導學生去感受美、認識美,是一種以審美為主的教學活動。此類課,一般是應以教師講述與啟發相結合,引導學生欣賞、議論、引發問題,幫助解決問題等方式進行審美導向的教學。「設計·應用」課的基本結構程式是:

定向—參與性訓練—自主練習—遷移。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包括創作、寫生、臨摹、手工製作等,一般通過欣賞、啟發、講解來傳授美術的基本知識,美術老師要示範講解方法,指導訓練技能、技巧,實踐性、操作性強。

其基本結構程式是:直觀—綜合分析—示範講解—師生合作—指導訓練。「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強調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線點。

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研討和探索為重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探索美術與美術相關的問題,引導他們圍繞自己選定的課題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進行活動策劃,並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技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美術作為人類的一大社會精神行為,其本質從來就是以審美與實用共存共榮的一門藝術。

美術教育也就必須適應於時代的要求,必須為現代化的需求和國家精神文化建設服務的同時為物質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而當前農村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美術教育,是提高整個國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農村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我覺得孩子們非常喜歡每週一節的美術課,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出來,每當看到他們的「作品」時,我都在第一時間給予他們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來:「 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

」[1] 可見美術課是中小學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設定的課程體系的乙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對於每乙個農村的孩子,理所當然的應當接受美學教育,該享受到美的薰陶,因為接受美學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更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一樣有利的學習工具,因為新課程更加注重學科間的整和與聯絡了。朱光潛曾說:

「任時空變換,藝術作品是不朽的。」[2] 新時代的學生就是明天的建設者和創造者,他們將面臨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和快速的社會前進步伐。因此,他們既要有一技之長,又要多才多藝,美術,就是他們多才多藝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彩虹。

如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硬體設施薄弱,那麼如何才能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如何讓學生多接觸、多感悟優秀作品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1、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讓美術課不再封閉。

美術教學是乙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

多年來,農村小學美術受傳統觀念的禁錮,加上教育管理意識落後,師資隊伍力量不足,相應教學設施落後,使得這舊的傳統教學模式依然和新的教學方式並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課改的實施。當然,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內容和成功的經驗,但缺少開放性、太注重機械化的模仿;我們應汲取傳統教學的精華,剔除有悖於新課改理念的糟粕。我們意識到富有人文性的美術課堂要義不容辭地為學生開啟通向生活的大門,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從封閉走向開放,把生活嫁接到繪畫中,把繪畫融入生活中,用生活來解讀課本。

因此,美術教師應努力走出課堂,讓學生開拓視野,體驗生活,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整合資源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去體驗美術的趣味,體驗美術帶給生活的魅力,體驗成功學習的喜悅。

2 、讓學生自由大膽的表現。

美術應該是最不強調一律性的教育,最不最求標準答案的課程。教學中,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乙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乙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

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價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乙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乙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

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乙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

3 、課內向課外延伸。

美術課外活動是提供豐富的藝術實踐,提高以創造力為核心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培養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在農村,要讓學生配齊所有的美術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先「富」起來。有些學生的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很重視,教育投資意義比較強,抓住家長這個心理,就可以向家長做思想工作,為孩子買好一點美術學習用品以此來帶動班裡其他同學的進步。

當然,教學內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該因地制宜作些調整,發揮農村自身的資源優勢。

1. 繪畫方面,可以走出戶外,看看家鄉小橋、流水、大樹以及成群的牛羊,可以用速寫或者線描的方式進行表現。

2. 在教學色彩知識時,可以以演示為主,並結合一些生活例項,(如利用學生服裝的顏色進行冷暖色,對比色等進行遊戲)

3. 工藝課的靈活性更大,除了簡單的剪紙處,還可以讓學生在這些基礎上進行想象、創意,剪出與眾不同的花樣來。可以利用牛奶盒或者其他食品包裝盒進行手工製作。

泥塑,沒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學校附近磚瓦、陶瓷廠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創造力。樹葉也是農村到處可見的,用各種各樣的樹葉製作樹葉畫,學生特別有興趣。

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方式是多元化、多樣化的,作為美術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餘,應走出課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結合本土實際特色,挖掘鄉土文化,如山區學校可進行竹工、木工製作;湖灘地帶學校可用柳條、蘆柴、編管或製作草編小用具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土美術教學。

4、張揚個性、體驗情感。

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講授為媒介,以作業成果為最終目的,殊不知運用情感因素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首先進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實情感酣暢淋漓的抒發出來,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這樣,即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行成了心靈的共鳴。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的設定一些「情感背景」,也可以創設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譬如,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和畫面,將蘊含在作品中的隱性情感展示出來,讓學生感知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係的美,真心的情感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誠摯,從而養成美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農村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多重社會力量的配合,在教學中我覺得我們應該注意採用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手段來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需要提高家長與學校更加重視和參與的意識,力求達到美術教學的協調統一的開展,以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只有解決好阻撓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種種不利因素,才能使美術課從真正意義上得到一片天空。

[1]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50。

[2] 繁花與枝長於樸實[m].湖北《少兒書畫》出版社。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展有效的評價

零陵區徐家井小學周履陽 受傳統美術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在評價美術作業 美術作品時,習慣以評價者自己的喜好為標準,無視學生作品自身的客觀價值如何,主觀的僅以 像 不像 有幾分像 的標準來作評價。學生一直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難以主動的去學習 去發現和肯定自我。這種評價方法傷害了一部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

如何在農村小學實施課改

過去,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對素質教育 課程改革比較陌生,他們認為 春風不度玉門關 山高皇帝遠 課改只適合大城市,農村改什麼呢!現如今,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從城鎮波及到鄉村。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感到自身在知識 能力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已不能適應基礎教育轉軌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進行教學評價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美術用具的管理及美術材料的收集情況 以往,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上美術課,學生沒有帶美術課本及用具材料,一問,說是媽媽沒有給放進去 反映了家長的過分包辦及學生自理能力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要求,對書包 學習用具管理好的學生給予口頭上的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