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節選

2022-04-10 07:57:06 字數 4898 閱讀 5145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什麼是一堂好課

二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三當前職業教育中的問題

四課程的單元設計

五課程的整體設計

六一體化課程設計的特點

一、什麼是一堂好課

首先,我們來談談課程評價的經典標準及其問題。

現在,對課程進行評價,通常要靠督導或同行聽課打分。聽課打分表上的專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專業內容熟練正確、重點突出、難點分散、語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邏輯思路流暢、教態自然、板書精心設計。

·教學符合計畫進度、教學檔案齊全、多**使用得當。

·課堂管理效果好、能夠教書育人。等等。

這種常規的評價方式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評價方式不合理。用隨機抽樣聽課的效果來概括整個一門課的質量,似乎不大合理。工業產品的質量檢查,例如一百個燈泡,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其中的五個,以樣本的質量計算出全體產品的質量,這是可以的。

但可以隨機抽樣的前提是產品的每個個體是一樣的,可是一門課中的每次課卻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次課的質量推斷另一次課,也不能用兒次課的質量推斷整門課。課程教學評價應當採用另外的、更加合理的方式。

二是評價內容不合理。看看上述評價內容,所有的專案考察的都是教師,上課質量似乎只與教師"講"得好不好有關。其實,課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學生,看學生"學"得好不好。

學生有興趣,積極參與動手動腦,課後在能力上得到實質性提高,這才是好課。教師講得好,只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現在的事實是,用傳統標準衡量,教師講得可以,但教學效果一塌糊塗,這樣的課程比比皆是。

僅以教師講課的水平來評價課程的質量和效果是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要為課程評價設立新的標準,第一條就是課程效果的評價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還有第二個含義,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充分行動起來,不是看老師"表演",而是自已動手動腦操練。這個含義將在下面展開。

課程評價新標準的第二條是職業教育課程應當突出"能力目標"。這個標準大家可能不大熟悉,因為從來的教學都是以"傳授(專業)知識"為目標的。那麼,什麼是課程的能力目標?

這件事很重要,涉及職業教育的根本方向問題。職業院校的學生不是來泛泛地接受知識、積累知識的,而是來學習實用就業能力的,他要能在未來職業崗位上,解決實際的問題。職業教育教師觀念上乙個最大的誤區就是"有了知識,就有能力。

"事實上,知識與能力之間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溝,這道溝只能用"實訓"來填平。因為知識可以傳授,而能力是無法傳授的,只能靠訓練。在高職院校中,知識當然是必要的,但我們首先注重的是"知識的應用",而不是知識本身,更不是知識的體系。

"知識就是力量"只是一種泛泛的比喻,不是準確的、科學的描述。目前的職業教育教師自己大多從普通高校畢業,受的都是"知識目標"教育。所以一般想象不出課程的"能力目標"是什麼樣。

教師平時上課、備課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傳授知識、如何積累知識上;所有的課堂活動都是為了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鞏固知識,沒有考慮過"能力訓練"的問題。就連課上的問答練習也是為了深人理解和鞏固知識而設的。那麼實驗是不是在訓練能力呢?

也不是。

實驗的目的多半都是為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幾乎沒有為培訓能力而設的實驗課。所以,課程的能力目標問題,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本書將用大量篇幅對這個內容逐步展開。

課程評價新標準的第三條是能否用恰當的任務進行能力訓練。這是課程能力目標的直接結論。能力不能傳授,只能訓練。

用什麼訓練?用做事來訓練、用完成任務的過程來訓練。做什麼事?

做學生未來職業崗位上的事,最好直接解決未來職業崗位上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學生的職業崗位,知道那裡的問題、專案、任務。教師在課上,要帶領學生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僅僅講授一本書。

一間好的職業教育課程必定有明確的任務。學生興高采烈地跟隨教師完成這些任務,練出辦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出自學的能力,學到相關知識,獲得實際成果,產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

課程評價新標準的三個原則就是:課程可以有多重目標,我們突出其中的能力目標;課程要用專案任務訓練學生的能力;課程要以學生為主體。或者簡單地說,就是:

①能力目標;②任務訓練;③學生主體。

看看我們今天教師的實際課程,執行的往往是相反的原則:①知識目標;②問答習題;③教師主體。

課程評價新標準的三個基本原則是三個最基本的原則,是新舊課程教學的重要分水嶺。隨著論述的展開,以後我們還要繼續補充介紹另外三個重要原則:職業活動導向、專案載體、課程的一體化設計。

這樣總共是六項原則。但是,這三個原則始終都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

不管教師自己上課講得多麼好,多麼符合課程評價的經典標準,如果不符合上述六項原則,這樣的課程就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不合格課程;上這樣課程的教師就是不合格教師。在乙個學校裡,校領導(教學管理)的評價標準,就是全校教師實際的努力方向。所以組織全體幹部、教師對新教學觀念、方法的學習、研究、培訓就顯得特別重要。

如果沿著這個新的方向推進全校的教學改革,那麼舊的教學管理方式必須改革,舊的評價標準必須改革,甚至舊的用人政策都要改革。

課程的這些新的評價標準是哪t來的呢?它們不是什麼人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直接推論出來的。

下面就深入**所有這些問題。

二、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應當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走上職業崗位之後具備持續發展的能力,還應當具有紮實的、系統的專業應用知識。具有"系統的應用知識"而不是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或"專業理論",這個要求把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區別開來。"具有系統的應用知識和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個要求,就把高職學生與中職學生區別開來了。

我們的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應當能夠從職業崗位的第一線起步。從第一線起步時,不會在思想認識上或職業技能上產生阻力。所謂起步,就是在第一線工作不但能夠愉快勝任,還能迅速脫穎而出,展示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潛力。

我們的學生要能解決職業崗位上的實際問題,具有自我學習、持續發展的能力,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應當具有創新和創業的能力。我們培養的畢業生應當是"高技能人才",並不滿足於僅在第一線充當乙個勞動力。

從工作領域看,我們的學生主要從事技術、營銷、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工作;而不是從事科學研究和專業領域的開發、設計工作。

我們培養的人才型別是,技術應用型、技術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設計型的人才。

這樣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就把高職與普通高校區別開來,又把高職與中職區別開來。

三、當前職業教育中的問題

普通高校中的理科院校,培養的是科學研究型人

才。他們以發現自然規律為己任,要依據自然規律創造新的專業理論和學科體系。這類院校承擔著在基礎科學領域裡攀登科學高峰的光榮任務。

這種院校培養的是科學研究型人才,要求學生具備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推理能力、計算能力;社會對這類人才質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但需求數量卻是很少的,尤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

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培養的是工程設計型人才。他們以某個工程領域的設計工作為己任,要根據現有學科體系和理論系統設計出符合當前社會需要的工程專案,開發出新的設計規範和模式。這種院校培養的是工程設計型人才。

在經濟建設大發展時期,社會對這類人才要求的數量比較多。

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還要求大量的技術應用型高技能人才。這些人主要不是從事科研,也不是從事工程領域設計,而是從事生產、營銷、管理、服務類的工作。例如,生產工藝設計、在生產線上從事製造工作,特別是高技能操作、製圖,小型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產品營銷、生產管理,裝置執行(網路執行,、裝置維修;經濟管理事務的操作、執行(如報關、跟單,、管理、輔助管理(如秘書、翻譯,等工作。

他們在整個科研、設計、生產鏈條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他們需要做事的能力、知識應用的能力、需要具備熟練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和本專業中的高階技能。當前以至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社會對這類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數量非常大,這類人才就由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負責培養。

可見,三種高校的型別不同、培養目標不同、人才定位不同,所以課程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就應該不同。傳統大學課程教學以學科為導向、以知識為目標、以教師為主體、以應試為基礎、以邏輯為載體、可以開設理論和實踐分離的課程。但職業教育不同。

職業教育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專案為載體,開設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

然而,我們今天的職業教育課堂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不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種做法無視職業教育的職責和定位,把傳統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職業教育課堂申,形成普通高校課程的"壓縮餅乾"。

採用錯誤教學模式的後果不是理論上的,而主要是實踐上的。首先是學生反感。由於"生源"質量與普通高校不同,許多高職學生尚不具備上普通大學所需的計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推理能力。

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要求,學生就會認為名師總是講一些自己不擅長的東酉,講一些沒用的東西,講一些沒趣的東西。為了得到畢此證書,學生不得不勉強應付。學生的態度又引起教師的反感,老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和回報。

"生源"的質量太差,許多高職學生根本不具備上大學的基礎,沒法教。於是師生之間形成惡性互動,彼此不買賬。這樣的現象在高職院校中比比皆是。

作為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領導者,我們的任務是:在了解學生短處的同時,更要我出學生的長處,要了解學生的興奮點,51導學生的興趣,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為此必須研究和宣傳職業教育(教育,的新觀念:

多元智慧型觀、多元人才觀、多元成功觀、建構學習觀、行動引導教學法、工程思維方式等。按照職業教育特點和認知規律來設計課程、安排教學,以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目前的職業教育院校教師受傳統的"一次性教育"影響很深,總是希望在學校裡把盡可能完整的知識系統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建立《自我學習、終生學習"的現代學習觀。在課程教學中重視知識的傳授、積累,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訓練。結果是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後上手快,上崗競爭時有優勢。

但是基本功(數學、外語、自學能力,不足,隨著形勢的變化、技術的更新,需要在工作崗位上自我學習時,可能落在別人後面。這就叫做"好用、不經用",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因此,在高職院校所有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強調"自我學習能力"是形勢的迫切需要。

為了達到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還需要為職業教育課程尋找恰當的教學目標。上述"培養目標"是院校教學的巨集觀目標,"課程教學目標"則是教師和課程具體的微觀目標,也是以下重點研究的內容。

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

一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 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 和 台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 為依據,堅持以人為本,從我市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辦學實際出發,努力打造多樣化的選擇性課程體系,深入探索建設 模組化課程 的選擇機制 工學交替 的教學機制和 做中學 的學習機制...

對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 課程是指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程序。職業教育的課程主要為行動課程。職業教育要實現從學科課程到行動課程的改革,需要從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場景 教學手段 教學主體 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關鍵詞 課程課程改革課程內容課本 一 課程 1.課程的含義 課程指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程序。課是教學活動的內容,載體...

介於學習領域下的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劉吉良餘平常甜郭志敏 內容摘要 德國的職業教育,可謂是聞名遐邇。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及本國新一輪的需求下,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也進入了新階段。以學習領域課程新理念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所表達的全新思想,也為整個課程改革內容定向亦或是選擇方面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就具體而言,它以職業行動能力開發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