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公升學生資訊素養

2022-04-10 01:57:20 字數 3181 閱讀 6444

以培養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為核心的資訊素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資訊科技)(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資訊素養是資訊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為適應當今和未來社會的要求,學校教育要從記憶型教育轉化為資訊教育,即培養學生從記憶資訊轉向應用資訊和創新資訊,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

對學生進行資訊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乙個重要方面。《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標準》的字裡行間都充滿教師要樹立「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促進學生多方面且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新理念。

我認為,當前中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不僅要以資訊科技課程建構學生的資訊素養內部結構;還要在其他課程中滲透資訊科技,以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建構學生資訊素養的外在發展環境;而且還應將資訊科技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整合起來,與社會群(團)體活動整合起來,與資訊文化整合起來,建構學生資訊素養良性發展的、立體的生存發展環境。

如何去做,才能達到社會要求?這是值得每個教師**的問題,尤其是我們資訊科技老師,為此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轉變師生觀念於意識中培養學生資訊素養

隨著學科教學改革的深化,學生要轉變觀念,教師更要轉變觀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已不再是絕對的師生關係,而是學習交流者的身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和知識灌輸的物件;教師則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和課堂的主宰;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灌輸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即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

顯然,在這種場合,教師、學生、教材與**等四要素和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間有完全不同的關係。在這種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模式下,老師的傳授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很多方面學生懂得的甚至比我們多,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碰到學生提出我們教師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課下尋找答案。他們對資訊的獲取已不只停留在課堂上、教科書上,並能自覺地利用網際網路這一工具去解決問題。

這足以說明他們對資訊獲取的意識觀念相對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

各學科整合中於課程建構中提公升學生資訊素養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與各學科加以有機整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資訊素養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而這樣的環境正是建立新型的教學程序結構所必不可少的。比如,利用中文打字讓學生學習鞏固漢語拼音;利用益智cai軟體把學生在做數學、英語、語文題目過程遊戲化,讓他們學得更開心;在學習「畫圖」這一軟體時,與美術課結合,讓學生每人設計自己的手帕;學習「word文書處理」這一內容時,與語文課結合,利用文書處理功能寫作文。通過這些整合的課程,學生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課本外的知識、資訊技巧,更是鍛鍊了各種能力,特別是資訊素養的能力,樹立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通過一系列的實踐也表明,資訊科技課程與學科整合能提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的效率,從而促進了學生資訊素養的提高。

生活世界中於問題活動中培養資訊素養

資訊科技已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乙個角落,社會生活需要資訊科技,人們的資訊科技也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得以發展。資訊科技只有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才能顯出其巨大的價值。相反,資訊科技與社會生活相脫離,將使資訊時代、資訊社會失去意義,而不復存在。

中學生是從屬於時代和社會的,他們具有超常敏感的時代性、社會性,將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僅侷限於課程、課本和學校的做法,割裂了學生與社會的必然聯絡,是不完整的。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展開,中學生一方面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環境保護等社會活動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學生在參與課程(尤其是地本、校本課程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與開發活動中,與社群、社會生活的聯絡日益密切,學生的社會生活面臨著重新建構,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活動」將成為學生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這些源於生活或貼近生活的「問題活動」中,資訊科技的運用將實現學生個體與社會資訊的重組與統一。

同時,通過資訊蒐集、比較、概括等方法擴充套件、增殖資訊,並在資訊擴充套件與增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社會活動中於交流交往中培養資訊素養

人的學習最初都來自實踐,來自面對面的交流。資訊社會中的資訊交流應當是資訊科技教育的基本問題,所以資訊素養的培養也同樣缺不了理論結合實踐,只有將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應用到實際中,才能讓學生學習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平時可讓學生充分運用網路及所學的知識進行創作,鍛鍊學生的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如用電腦設計班報、設計教室布置、成績統計;用「畫筆、photoshop」等軟體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等等。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還可定期組織以電子報刊、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製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子作品評選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自己的作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參加省內外實踐活動,這對學生的網路資訊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傳遞以及相互之間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資訊科技是資訊交流的第一需要,資訊科技的進步不但擴充套件了資訊交流的時空,而且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人際互動方式的變化。無論在合作學習、**學習等學習活動中,還是在日常生活的夥伴與團體活動中,資訊科技的運用將大大拓寬資訊科技教育的範疇,把資訊科技教育從單純強調個體作為的個體活動中解放出來,融入到廣闊的社會群(團)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促進學生在資訊社會的社會化。

文化視野中於資訊文化建構中培養資訊素養

教育是一項文化活動,從廣義上看,資訊科技教育亦應是一項資訊文化活動。一方面,社會道德、倫理、價值觀影響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資訊科技的發展也影響著它們的生成和發展。在資訊科技教育中,只強調技術能力而忽視人文觀念,是不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中學資訊科技教育理念必須提公升到文化層面。

站在文化視角,資訊科技教育將有質的昇華——從單純的資訊技能訓練走向整體的資訊文化素養積澱。傳統的資訊科技教育僅站在技術能力的角度,忽視與脫離了文化視野,影響了學生完整的資訊素養的發展。前一時期,某校發生的「學生網上罵老師」不能不令人遺憾萬分,這也將我們的資訊科技教育推到了難堪境地。

中學生正處於人生發展的可塑時期,我們必須在培養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自覺遵守與資訊活動有關的道德、法律、法規,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

總之,資訊素養是資訊社會人的整體素養的一部分。資訊科技教育必須圍繞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這個中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資訊素養成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身有用的基本技能。但資訊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是新生事物,我們必須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才有可能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新世紀的人才。

資訊科技課堂如何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

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是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乙個重要方面,對教師的資訊科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什麼是資訊素養?它是指現代資訊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的要求,是指人對資訊的獲取 理解 分析 處理 加工 創造 傳遞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因此,學生資訊素養的提公升有利於提高其自身各方面的綜...

巧用綜合評價,提公升學生資訊素養

作者 何秋華 教書育人 教師新概念 2015年第01期 評價通常發生在某個教學環節結束之時,以促成教學效果的清晰化。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深入細緻的評價,教師得以看到預期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的達成度,學生也得以總結收穫,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教師需要採用綜合的評價方式,以適應學科特點,達到評價目的。...

把握關鍵點提公升學生資訊道德素養

作者 張青 中國資訊科技教育 2014年第14期 摘要 高中生使用資訊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已成為學校德育難題。本文明確,只有資訊科技教師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提高業務水平 同時注重網路建設和機房管理,淨化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環境 並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宣傳資訊道德規範,對學生進行資訊道德教育 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