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有效學習數學的樂園

2022-03-09 21:47:58 字數 4849 閱讀 1479

------**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活動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花園二小曹春媛

摘要:隨著新《標準》的實施,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然而,反思卻讓我們清醒的看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後,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有效學習數學的樂園?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活動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數學學習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是否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有效教學不僅關注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還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更關注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隨著新《標準》的實施,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主活動」,「亦步亦趨」變成了「合作**」,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課堂的氣氛異常的活躍。這一轉變確實令人驚嘆萬分。

然而,反思卻讓我們清醒的看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後,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活動有效性,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有效學習數學的樂園?

一、構建有效的心理效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要達到的理想效果應當是「課未始,興已濃;課正行,興愈濃;課已畢,興猶濃」,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教師精湛的教學技藝吸引學生,使學生形成思維的狂潮。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乙個重要理念。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地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課的匯入是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渴求新知,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了解兒童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挖掘教材活動性和創新性因素,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定認知衝突,以情激趣,以趣導思。讓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知,並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數學課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還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要選準新知識生長點,提供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使學生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例如:教學「有餘數除法」時,上課一開始,我就投影出示「為了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學校把紅、黃、藍、白、橙、灰六種太陽帽按順序發給全校學生。

」接著告訴學生只要你報出第幾個學生,老師就馬上告訴你,他的帽子是什麼顏色。學生將信將疑,但躍躍欲試。學生所報的數,我次次猜中,學生產生了好奇心。

這時,我告訴大家,學習了「有餘數除法」,你們就會知道其中的奧秘了。這樣學生整堂課都懷著極大的興趣投入了學習。又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

運用多**出示三道算式:

2÷3=

4÷6=

8÷12=

引導學生討論:①看到這三道算式你想到已學過的什麼知識?不計算說說這三道算式的商是什麼關係?

②用分數表示這三道算式的商,觀察三個分數,再用三張同樣大的長方形白紙摺出這三個分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你能有什麼新的發現?教師通過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啟用了學生創新思維,調動了他們探索發現新知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以積極的思維狀態投入到學習新知的探索活動中。

二、設計有效地活動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構建數學知識

學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取決於新知是教師的給予還是自身探求而獲得。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把課堂營造成學生的數學活動場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提高學習活動效率。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性學習活動,讓他們參與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有所發現,並能對自己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掌握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絡生活環境,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研討等探索性活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模擬、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

1、讓學生在活動中利用學具和現實生活事例進行學習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之間的聯絡就不能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師演示、學生**」的流於形式的活動方式,多讓學生利用小棒、圓片以及各種學具進行實際操作,在擺弄學具的過程中,聯絡原有知識和生活實際學生的思路會隨之展開,這樣學生在親自獲取的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就能逐步地展開探索,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在教學口算除法「42÷3」時,我將學生每4人分成乙個學習小組,每組準備42支鉛筆(10支捆成1捆共4捆,另帶2支),讓其中1人當組長,明確提出活動要求:請每組的組長把這42支鉛筆平均分組內的其他同學,每組的所有同學要根據分筆的方法和過程,列出一道算式並思考這道算式怎樣計算?大部分學生都能先每人分一捆,再把剩下的一捆拆開和2支合起來,每人又分4支。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分筆的活動過程,逐步讓學生自己探索出計算42÷3的口算方法:(30÷3=10,12÷3,10+4=14)這種學習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

在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活動中以知識的學習為載體,讓學生學會各種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每一節課的教學,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活動過程中,深入淺出地、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這就需要教師能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計畫地進行培養,並把它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2、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數學**於實際生活,而又高於現實生活,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技中應用非常廣泛,是一門具有廣泛應用性的學科。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當學生理解掌握某一新知後,為了強化鞏固,並在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優化和重組教材中安排的各種練習,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對學生可以直接應用的數學知識、技能,盡可能地創造多形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當學生通過探索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具體內容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作用呢?」激發學生運用新知的動機,接著把教材中安排的練習題「把和改寫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變的分數」,改編成「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用幾種方法比較和的大小?」這種開放性的練習改變以往學生模仿例題模式,機械解題的練習形式,先組織學生討論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策略,然後再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不但新知得到鞏固,而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三、開展有效地交流,讓學生在立體互動的交往中發展數學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開放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是傳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見傾聽者、參與者、學習者,可以是長輩、導師,也可以是朋友。整節課教師在講台上的時間很少,多數都是在學生中間參與學生活動,了解、指導學生的研究活動。

建立這種師生關係,有利於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相信學生,並幫助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樹立自信心,把他們看成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為此,教師需要有真誠的情感,表現出溫暖和同情,一旦和諧氣氛形成後,隨之而來的是學生的自我指向的學習,即積極主動地學習。

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處,教師就應給予肯定,即使有缺點甚至是錯誤的,也不要潑冷水、全盤否定。

要善待學生的錯,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修改或完善。

在班級實行小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養成團結協作精神。改進課堂交往活動,拓展學習活動空間,開展課堂交流和辯論,讓學生在立體互動的課堂交往中進行數學交流,加強數學體驗。在學生探索性活動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的自由發言,充分表達每個人的觀點,以互相啟迪互相補充,增強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一般模式是:①合作探索,獨立思考;②組內交流,統一思考成果;③小組代表進行全班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啟迪;④開展討論和辨析,加深理解;⑤總結回顧,構建認知結構。每個活動環節中教師都積極地做學生的合作者,只有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才給他們以點撥和引導。

四、尊重學生的生成,給學生的生成營造氛圍

「生成」是課程改革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乙個詞,追求互動生成的數學課堂已成為教師教學的追求。數學教學中的生成必須是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後的結果方能理解為生成。沒有思考而生成的內容都應視為無效的泡沫。

數學課上,經常有學生作一些不著邊際的猜想,教師絕不能冠以「有個性」的美名加以讚賞,應態度鮮明地進行引導,以免教學偏離軌道,步入低效的狀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勤於巡視,利用操作中的獨特資源;樂於傾聽,利用交流中的衝突資源;關注學生的發展,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資源。由此看來,強調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

儘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表對於學習內容的意見,但教師應通過重複、確認、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課程的前進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這樣,有效的課堂才會有乙個基本的保障,我們也不會因為學生的意外「生成」搞得迷失方向。

在教學「公升和毫公升的認識」時:

師問:學了毫公升之後,你們還有什麼疑問?

生1:1毫公升等於多少克?

生2:毫公升和克是不同的單位名稱,它們是不相等的。

師猶豫片刻,靈機一動,問:你是想知道1毫公升的水或其他的液體等於多少克,對嗎?

生1:是的。

師: 你能主動提出問題,很好!你們在課後不妨動手試一試,取100毫公升的水、油或者其他液體,分別稱稱它們的質量各是多少克。

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

作者 週飛燕 新課程學習 中 2015年第02期 新課改積極倡導自主 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此理念的指導下,我也在教學中積極嘗試著,盡可能地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探索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激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自主 者,讓學生快樂地進入數學世界。下面我就針對怎樣讓課堂成...

讓小學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

作者 馬少英 新課程 小學 2015年第03期 摘要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一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愉快地進入數學世界,主動地 知識,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無窮魅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怎樣讓小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 運用實踐操作,喚起學生的...

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樂園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自主學習,學生的活動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就應當是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應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 做 數學的無窮樂趣。一 創設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