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第三次作業名詞解釋

2022-02-26 12:50:19 字數 2284 閱讀 1723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通過執行計畫、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組織中的各種資源,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人際技能:又稱人際交往技能,指的是與人共事、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具體說來,包括:

聯絡、處理、協調組織內外人際關係的能力;創造一種使人感到安全並能自由發表意見的氛圍,從而激勵和誘導組織成員充分發揮積極性、創造性的能力;正確地指揮和指導組織成員有效開展工作的能力。

3、社會責任:是工商企業追求有利於社會的長遠目標的義務,而不是法律和經濟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評價從長期來看企業何種行為對社會有益、何種行為對社會有害,並要求企業確定行為對與錯的道德標準。

4、指導性計畫:只規定一般的方針,指出重點,但不為管理者限定具體的目標或特定的行動方案。

5、目標市場:是指企業決定要進人的細分市場,是企業所選擇和確定的營銷物件,即企業能夠為之提供有效產品與服務的顧客群。

6、市場定位:是對企業的產品及企業的形象進行設計,樹立企業及其產品的特定形象,從而使企業及其產品在目標顧客的心目中占有乙個獨特的、有價值的位置。

7、目標管理:就是強調通過目標來進行管理,目標管理應置於管理的中心地位,成為經營管理事件中的一項強有力的中心原則。

8、非程式化決策:又叫一次性決策,是指對不經常重**生的業務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決策。這種決策不是經常反覆進行的,多為偶然發生或首次出現而又非常重要的問題,缺乏準確可靠的統計資料和資料,沒有先例,無章可循,由於解決這類問題的經驗不足,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決策者的知識、經驗、洞察力和邏輯思維。

9、風險型決策:它的各種備選方案都存在著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不能肯定哪種自然狀態會發生,但可以測定各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對於這種決策,決策者無法準確判斷未來的情況,無論選擇哪個方案都有一定的風險。

10、不確定型決策:是指各種各選方案都存在兩種以上可能出現的自然狀態,而且不能確定每種自然狀態出現的概率的決策。在這種決策中,存在著許多不可控的因素,決策者不能確定每個方案的執行後果,主要憑個人的經驗估計進行決策。

11、非正式組織:是人們在共同的工作或活動中,基於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為基礎自發形成的群體。除各種型別的正式組織之外,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大量的非正式組織。

12、有機式組織:是一種鬆散、靈活的具有高度適應性的結構形式,它追求的主要目標是動態適應中的創新。同機械式組織相比,有機式組織更具適應性,能根據需要迅速作出調整。

13、高聳型組織結構:又稱"直式」結構,是指在組織最高層與作業層之間具有多級管理層次,每個層次的管理幅度均較窄小。這就使得在作業人員數量一定的情況下,需要增加許多基層管理人員和中間層次管理人員,其結構特徵是"高聳」,傳統的組織結構大都是高聳型的。

14、扁平型組織結構:又稱"橫式」結構,它的管理幅度大,管理層次少,與高聳型組織相反,其結構特徵是"扁平」。

15、管理幅度:是指管理人員直接指揮和監督的下屬數量。

16、管理層次:是指從最高管理者到基層工作者的組織層次數目。

17、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是把直線制和職能制結合起來形成的組織結構,是指以直線為基礎,在各級行政主管下設定相應的職能部門,分別從事專業管理,作為該級行政主管的助手,實行行政主管統一指揮與職能部門參謀指導相結合。在這種組織結構形式中,各級行政主管實行逐級負責,職能部門則起業務指導作用。

18、人力資源:從巨集觀角度看,人力資源是指乙個國家或地區所有人口所具有的勞動能力的總和;從微觀角度看,人力資源是企業等組織雇用的全部員工所具有的勞動能力的總和。

19、組織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為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組織特色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的總和。

20、激勵:是激發鼓勵之意,指的是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使其發揮內在潛力,為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而努力的過程。

21、群體凝聚力:是指群體對其成員的吸引力,也就是群體成員願意留在群體之內的願望及他們願意為群體承擔義務的強烈程度。

赫茨伯格認為,如果保健因素處理不好,容易引發員工對工作產生不滿情緒;這些因素的改善雖然不能使人變得非常滿意,不能真正激發並長久保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卻能預防或消除這種不滿情緒。由於保健因素具有不能**疾病但可以預防疾病的作用,所以又被稱為"維持因素」。

23、管理控制:是指為了確保組織的目標以及為此而擬定的計畫能夠得以實現,各級主管人員根據事先確定的標準或適應發展的需要而重新擬定的標準,對下級的工作進行衡量和評價,並在出現偏差時進行糾正,以防止偏差繼續發展或今後再度發生。

24、預算:作為一種傳統的控制手段,在現代組織的管理中仍然被經常使用,它是以財務資料為主要形式把組織任務具體化、將資源分配給特定活動的數位化計畫。

25、管理審計:是對管理工作質量和管理系統質量進行評價和鑑定的過程。與其他審計相比較,它的目的不在於評價管理人員個人,而在於評價組織的整個管理系統,並按照組織的現狀以及未來環境,對整個組織進行全面評審。

管理學第三次作業

1 決策樹的基本原理是以期望值為基礎,進行最佳選擇決策。b a對b錯 2 公司的裝置更新決策 新產品定價決策 財務決策等應屬於戰略決策。b a對b錯 3 管理決策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是目標合理 決策結果滿足預定目標的要求和 c a決策手段先進 b決策者應具備果斷的決策能力 c決策資料準確可靠 d上述方...

管理學原理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專案一管理概述 1.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在實施計畫 組織 領導和控制等職能的過程中,通過優化配置和協調使用組織內的各種資源,有效的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注 管理過程就是對人 財 物等資源的配置 利用的過程。2.管理的職能 管理職能是幫助組織充分利用其資源以實現組織目標。3.管...

管理學原理名詞解釋

所謂組織是人們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統方面的含義1.管理的目的 集合,它有乙個特定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2.管 有乙個系統理的手段是計畫 組織 領由一群人所組成,化的結構。導 控制和創新3.管理的本 組織的特點 1.組織要有既定 質是協調4.管理的主體是 目標2.組織要進行分工與合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