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反思

2021-12-31 15:04:58 字數 1317 閱讀 2999

《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是蘇教版實驗教材數學六年級下冊p71-72頁的例1,「試一試」、「練一練」及練習十四第1、2、3題。本節課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以及列舉倒推、替換和假設等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相關的問題。轉化是一種常見的、極其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雖然經常進行轉化,但是他們對轉化活動的體驗還處於無意識的狀態。

本節課讓學生在直觀的情景中體會轉化的含義和應用手段,感受轉化在解決問題時的價值,並能主動應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本課主要解決「為什麼要轉化,怎樣轉化」的問題,根據教材的安排,我設計了三大塊教學環節:(1)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揭示轉化的策略。(解決例1中安排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2)回顧以往的經驗,提煉概括轉化的策略。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回憶運用轉化策略曾經解決過的問題,借助多**再現其中圓形、三角形面積探索過程,既回憶了這些知識本身的難點,有示範了如何進行探索圖形面積公式的轉化。(3)在練習中獲取轉化的方法和技巧。練習的安排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單到複雜,層層深入。

由形的轉化——數的轉化——數形的轉化——生活中的轉化。

(1)教師的介入及時,引導到位卻不越位。主要表現為:每乙個環節結束後,教師都設計了追問和小結,看似不經意,實為教師的精心設計。

教學了例1後追問:圖形的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為什麼要把原來的圖形轉化成長方形?讓學生體會到通過轉化可以把複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的圖形,體會轉化的優勢。完成練習後教師有追問:

圖形的什麼沒變?讓學生體會到轉化的基本特徵,抓住不變數進行思考。還有諸如:

這些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什麼共同之處?是不是所有的分數加法都能轉化成分數減法計算?等等。

每個環節之後教師都適時進行了小結,如:這是我們在圖形的面積和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中用過的「形的轉化」。這是我們在計算中用過的「數的轉化」。

看來把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時,有時還需借助圖形換個角度,從反面進行思考,這是轉化中的數形轉化。幫助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由點串聯成線,有助與知識的完整建構。

(2)習題的適時拓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教學完「試一試」後,教師有及時拓展讓學生計算「+1/32?」 「1/64?

」「+…+1/1024?」及時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又如教學完16支球隊參加比賽後,教師又補充「64支球隊參加比賽呢?

」不足之處甚多:

1、準備不夠充分,如例1中第二幅圖本人事先也沒有去數清楚方格,以至於課堂中在那兒點不清了,浪費了比較多的時間,學生也弄得稀里糊塗的。

2、對學生估計不足,特別是對下舊知識的回顧那部分感覺不太理想。

3、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足,課堂有些「冷」,特別是一些需要小組討論交流的地方不熱烈,有些走過場的感覺。

解決問題的策略反思

後桃林小學紀鶴平 解決問題的策略 是蘇教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通過對本課的教學,我自認為有成功之處,也不很多不足,我先說說成功之處有 首先本節課能夠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動畫片 曹沖稱象 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什麼是策略,選擇合適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其次,在教學中,我注...

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反思

例題之後 試一試 的教學,就應該著重指導學生掌握畫圖的方法。可以先給學生呈現下圖,讓學生說說 魚池的面積縮小了一些 可以怎樣在圖中表示出來。這樣做給學生掌握畫圖的方法留下了空間。學生可能會將長減少一些,可能會將寬減少一些,也可能同時減少長和寬。之後,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思考如果寬減少5公尺,魚池的面積就...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1 對照本課的目標和內容,備課時,反覆思考,總感覺有兩課時的內容,是一節課上還是分兩節課上,為了保證課的完整性還是做一節課上了。大體來說,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對教學目標的定位重點在引導學生對解題策略的提煉和整理,不在解題過程和解題結論上做過多的糾纏,有利於學生在解題策略方面的發展。2 學生的表現 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