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教學反思

2021-12-30 22:47:36 字數 1581 閱讀 3068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四年(755),是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到涇縣,遊桃花潭後和友人汪倫分別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經做過縣令,辭官後居涇縣桃花潭,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詩人相友好,常有詩文來往。李白臨別時寫贈此詩。

我在教這首詩時從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學生大都愛聽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於是,緊接著複習,我設定了這樣的過渡語:「由於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爽,喜歡親近大自然,安徽涇縣桃花潭的汪倫便誠邀李白去做客。

」接著,我便有聲有色地講起《李白「受騙」桃花潭》的故事。當講到「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與「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並無萬家酒店」這些內容時,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語氣「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說者的語言旁白了一下。

學生在哈哈大笑之餘,不禁被汪倫的巧妙機智所吸引。到後來,他們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寫詩怎樣答謝汪倫。

二、自學詩句,理解詩意

俗話說:「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完成。

《贈汪倫》這首詩本身較淺顯,詩意較明朗,現在有講故事時的旁白作範例,學生理解詩句意思更是如魚得水。因而,當我出示教學掛圖課件,讓他們說說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時,學生觀察的很細緻,布置看到了船上的李白,岸上的汪倫,清澈的潭水,還看到的兩個好友在拱手而別。我趁勢引導學生說:

「你們想知道中國傳統的拱手禮嗎?」學生不約而同地回答說想。我給學生講中國古代男子尚左,左掌右拳,心心相印。

這不只是乙個小插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效果非常好。

三、誦讀感悟,體會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與學生的自學理解,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難度已經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學生結合詩句回憶故事,模仿當時李白吟詩的語氣誦讀,讓他們在誦讀中反覆感悟。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對兩句詩進行比較,說說在寫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麼?

學生發現敘事是為抒情作準備的,如果沒有敘事中的「忽聞」 而受感動,就不會有抒情中的「不及」進行對比。最後他們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體會,領會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關注書寫,強化文化渲染。

本課需要會寫三個生字,「汪、乘、舟」,對於這三個字,我採用隨文識字、寫字,共同書寫,展示評價。從一看,二寫,三展示,四比較的書寫過程,紮實推進,努力培養學生的書寫素質。而且,我把自己書寫的小楷作品展示給學生看,用書法的美感做無聲的薰陶,並直接贈給學生,培養他們練好字的興趣,效果不錯。

五、名詩誦讀,課外延伸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在課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這類詩,這時請同學們將你們所收集的計拿出來和同學們分享。

結合學生交流的情況,學生一起來誦讀一首離別詩。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送別是我國古詩乙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我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合古詩詞誦讀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上學生背誦了《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別董大》(高適)、《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我又給學生朗誦了《將進酒》對昇華課堂氣氛效果相當好。

贈汪倫教學反思

姚紅梅本學期在上教研組組內的研究課時,我選擇了第六單元的25課 古詩兩首 在這兩首詩中我比較喜歡 贈汪倫 這首詩所以我就準備上25課第二課時作為研究課的內容。贈汪倫 裡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寫意畫 桃花盛開 潭水輕漾 輕舟欲行 踏歌聲起。這是一幅...

《贈汪倫》教學反思

新課標 對第一學段詩詞的教學要求 誦讀兒歌 童謠 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我的教學以 誦讀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 作為教學重點。教學中努力體現 自主性 實踐性 整體性 及 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 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 重文字 又 超文字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

《贈汪倫》教學反思

新課標 對第一學段詩詞的教學要求 誦讀兒歌 童謠 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我的教學以 誦讀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 作為教學重點。教學中努力體現 自主性 實踐性 整體性 及 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 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 重文字 又 超文字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