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贈汪倫1教學反思長春版

2021-07-14 10:38:23 字數 1086 閱讀 4220

三、自學詩句,理解詩意

俗話說:「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完成。

《贈汪倫》這首詩本身較淺顯,詩意較明朗,現在有講故事時的旁白作範例,學生理解詩句意思更是如魚得水。因而,當我出示教學掛圖,讓他們說說哪乙個是李白,哪乙個是汪倫並說明理由時,學生擺出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一句。當我要求他們說出詩句意思時,許多學生躍躍欲試。

有的學生還在領會「忽聞」的基礎上添上了這樣一段話: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我的好朋友汪倫來送我了,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勢引導學生說:

「別具一格的邀請,與眾不同的送別,深深感動了李白。因此,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學生不約而同地朗讀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後,詩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領會了詩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以後,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比選用了「即使……也……」的關聯詞語連線詩句意思。

四、誦讀感悟,體會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與學生的自學理解,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難度已經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學生結合詩句回憶故事,模仿當時李白吟詩的語氣誦讀,讓他們在誦讀中反覆感悟。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對兩句詩進行比較,說說在寫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麼?

學生發現敘事是為抒情作準備的,如果沒有敘事中的「忽聞」而受感動,就不會有抒情中的「不及」進行對比。最後他們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體會,領會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練習,一舉兩得

一般說來,學一首詩能學到體會到詩句表達的感情時,就可以劃上乙個句號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詩一堂課而言,學生的能力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為了讓學生對詩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訓練一下學生的想象力,我便設計了改寫《贈汪倫》的作業練習。

我提醒學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離開桃花潭的,學生很快聯絡到詩中的「忽聞」。有的說是李白離開時,沒有讓汪倫知道,是想避免常人離別的傷感;有的說不告而別未免失禮,李白曾留書一封告訴汪倫,汪倫見後就來送行。雖然學生的想象可能與事實完全不同,我也無從考證,但我認為比較合理。

至少,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堂課中,教師避免了繁瑣的講解,學生擺脫了枯燥的傾聽,教學效果卻很明顯: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為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結果。

一年級語文下冊贈汪倫1教學反思長春版

贈汪倫長期以來,古詩教學採用的是串 這是傳統的講解古詩的方法,即先解詩題,然後釋詞,最後講解詩句的意思。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 學生傾聽,教師講完,課就上完的過程,形成了 滿堂灌 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不要說學生不感興趣,教師自己也覺枯燥膩煩,更別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了。更何況...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科目 語文年級 一年級教師 xx 教學反思 科目 語文年級 一年級教師 xx 教學反思 科目 語文年級 一年級教師 xx 教學反思 科目 語文年級 一年級教師 xx 教學反思 科目 語文年級 一年級教師 xx 教學反思 科目 語文年級 一年級教師 xx 教學反思 科目 語文年級 一年級教師...

一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一轉眼,半個學期又要結束了,孩子們經歷了小學生階段的檢測。本次檢測的結果與同年級的其他班級相比,成績不理想。面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我覺得在教學中有一些經驗教訓需要認真反思,以便能針對性的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成為以後教學工作有效的導向。本次檢測難易程度稍難,題型很多,題目也相當靈活,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