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注釋譯文

2023-01-11 14:00:04 字數 5178 閱讀 9249

注釋譯文.【注釋】

①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遊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宋蜀本《李白集》此詩題下有注曰:「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據此,後人多以為汪倫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澤、李子龍先後發現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仁素公之次子也,為唐時知名士,與李青蓮、王輞川

贈汪倫諸公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青蓮居士尤為莫逆交。開元天寶間,公為涇縣令,青蓮往候之,款洽不忍別。

公解組後,居涇邑之桃花潭」(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②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③桃花潭:

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

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④不及:不如。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摺疊編輯本段作品鑑賞.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

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

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唐詩別裁》)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贈汪倫這首小詩,深為後人讚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後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於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遊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這首詩的表現特點是:

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

另外,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贈汪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後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有一種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尋常最奇崛」,正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喜好遊覽名山大川。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

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請他去涇縣旅遊,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

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汪倫是涇縣的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於是李白問桃園酒家在什麼地方,汪倫回答說:

「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前兩句敘事。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從詩中分析,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

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由於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他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

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之深,讀者也可想而知了。

詩人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果詩人說,汪倫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樣深,也是可以的,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詩中的寫法,好像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乙個「勸君更盡一杯酒」,乙個「一杯一杯復一杯」。

口頭語,眼前景,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讀者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

名句賞析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

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摺疊編輯本段創作背景.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

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欽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訊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

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

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

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

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

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

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讚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遊覽的勝地。

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大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

其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

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

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

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李商隱、李賀並稱「三李」。又與杜甫齊名,世稱「大李杜」。

韓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汪倫又名鳳林,黃山市太平縣人,唐開元年間任涇縣縣令。卸任後,由於留戀涇縣桃花潭,故遷居於涇縣,住於桃花潭畔。好友李白曾遊歷至涇縣桃花潭,他以美酒待客。

臨別時,李白作《贈汪倫》詩,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兩人深厚的友誼。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

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贈汪倫教學反思

姚紅梅本學期在上教研組組內的研究課時,我選擇了第六單元的25課 古詩兩首 在這兩首詩中我比較喜歡 贈汪倫 這首詩所以我就準備上25課第二課時作為研究課的內容。贈汪倫 裡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寫意畫 桃花盛開 潭水輕漾 輕舟欲行 踏歌聲起。這是一幅...

25贈汪倫反思

實小董昌鳳 一 運用故事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於現代的小學生來說,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蘊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路這個特點去查閱了有關這首詩的北京資料,在可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李白嗎?又知道望論和他是...

贈汪倫教學反思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四年 755 是李白從秋浦 今安徽貴池 到涇縣,遊桃花潭後和友人汪倫分別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經做過縣令,辭官後居涇縣桃花潭,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詩人相友好,常有詩文來往。李白臨別時寫贈此詩。我在教這首詩時從以下做。一 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學生大都愛聽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