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改革方案方案

2021-12-21 17:04:30 字數 4925 閱讀 6716

為了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符合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律,人才培養規格符合中等職業教育要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立德樹人,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使中等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根據教育部2009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畫的原則意見,結合實際,學校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人才培養的原則

根據目前企業和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中職學校各專業應以服務經濟建設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操作能力為宗旨,建立以崗位能力為基礎的多元化、靈活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教學機制。通過專業基礎理論的教學和具體的崗位職業技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指導學生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幫助學生積累崗位經驗,為步入社會工作打下基礎。各專業人才培養應體現以下原則:

1.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

2.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加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

3.堅持「做中學、做中教」,突出職業教育特色,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4.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正確處理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之間的關係,合理確定學時比例,確保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5.堅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學校可根據蒙城處於皖北地區的經濟、行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在課程設定、教學安排、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靈活性。

6、以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為特色,實行「多證制」教育

人才的培養要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要以專業知識、基礎能力及管理操作能力為本位構建培養方案,對崗位進行能力分解,根據各專業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專業能力和操作技能為核心,形成其專業領域的實訓教學體系,並以獲取從業資格證書為主體,實行「多證制」制度,提公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部2009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畫的原則意見中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他們應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將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結合起來;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按照這一表述,我校應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培養人才,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一定科學文化素養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社會經濟(特別是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合格人才。學校教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態度)應符合這一培養目標。

我校所開設專業定位於生產服務一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處於職業教育系列的初級層次,主要培養適應新時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職業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在基層企業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技能人才。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中職辦學層次,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要求如下:

(一)知識結構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應掌握本專業所必要的文化基礎和理論知識,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能力結構

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職業能力。一般能力主要表現在:政策和法律意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體健康等方面。

職業能力(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與職業活動技術領域的應用性針對性及特定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能力,具有愛崗敬業、遵紀守法、謹慎誠信的職業道德,具有不斷探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具有效益、市場、競爭、風險等觀念,具有組織和管理能力,合作與協調能力。

三、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堅持校企合作,堅持產學結合,大力推進工學交替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學校建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專業教師一起共同討論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我校每年召開一次用人單位與學校洽談會,溝通資訊,了解企業實際需要,共同確定人才培養規格、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實習實訓大綱與方案等;根據職業崗位知識、能力、態度特點,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需要,確定專業課程和課程結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每年調研交流一次,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設定的研究工作。

四、課程設定與要求

1、中等職業教育課程設定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類。

公共基礎課程包括德育課、文化課、體育與健康課、藝術課及其他選修公共課程。其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奠定基礎,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促進終身學習。課程設定和教學應與培養目標相適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與學生生活、專業和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絡。

德育課,語文、數學、外語(英語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體育與健康課,藝術課為必修課,學生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要求。人文科學類課程可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列為必修課或選修課,也可以多種形式融入專業課程之中。學校還應根據需要,開設關於安全教育、環境保護、人口資源、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

公共基礎課程必修課的教學大綱由國家統一制定,學校據此執行。

專業技能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應當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採用基礎平台加專門化方向的課程結構,設定專業技能課程。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絡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

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應根據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實習實訓是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校和實習單位要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和教學計畫的安排,共同制定實習計畫和實習評價標準,組織開展專業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並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其所學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基本一致。

重視校內教學實習和實訓,特別是模擬綜合實訓。要在加強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完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同時,積極探索專業理論課程與專業實踐課程的一體化教學。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的校本課程,形成以任務、專案及職業崗位作業流程為導向的教學模組,實行模組式教學。

五、專業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

1、專業教學堅持「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根據專業特點,分別採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式、啟發式教學等教學方式。積極推進運用多**技術教學,課堂教學使用多**教學的課時比例達到60%以上,高度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以案例或真實的任務來設計專業綜合實訓專案。

2、職業能力考核和評價方法。為了配合本專業課程體系的實施,我們形成符合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的全面的專業考核體系和評價機制:

①主要課程建立符合能力培養要求的考核標準,並向學生公布,使學生知道各門課程對其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

②根據專業特點與不同課程型別採取靈活的考核形式,並在專業能力考核上有所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a.必修課課堂教學部分的考核方式以筆試為主,並且試題中要有一定比重的實務操作題目。課內實訓成績以平時成績的方式計入期末成績。考教結合,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考試內容的綜合。

b.選修課課堂教學部分的考核採取靈活的方式。對部分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採取筆試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而對實踐性較強的部分課程,則採取以實踐性考核方式為主的考核方式,即期末每門課程隨課程結束進行考查考核,評定成績,著重實際操作能力(動手、動口、操作、作業、心得體會、**、考試等形式均可),考查可採用百分制,也可採用等級制(優、良、中、及格、不及格)。

c.對參加從業資格等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課程,只要通過認證考試的,其成績界定以認證的級別或成績為依據。對參加省、市專業技能考試競賽活動取得優異成績的,給予獎勵。

③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上機、專業認同實習、畢業實習、畢業總結、勤工儉學、軍訓、課外創新實踐(講座、競賽、社團活動)等,各個環節考核合格,均有相應學分。

六、教學安排建議

1、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把握教學工作總體方向

學校應以企業為依託,聘請各方面的專家、職業教育方面的專家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應根據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通過調查、分析、研討和諮詢等活動,制訂本專業領域具體的培養計畫及教學方案,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指導、監督和評估,並對畢業生的就業提供必要的指導。

2、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

職業學校應根據具體情況開發地方和校本教材,豐富教材形態,建立具有明顯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要打破傳統的按照學科體系編寫教材的模式,開發和推廣與本專業密切聯絡的綜合性和案例性課程和教材。在綜合性和案例性課程和教材的開發中,既可將原有若干科目教學內容按照職業活動的特點和要求進行整合,形成綜合性的課程,也可以完全打破學科體系,按照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形成圍繞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學專案。

3、優化教學過程,採用先進的教學模式

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培訓應採用「行為導向」模式,.堅持「做中學、做中教」。學校要努力創造能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努力實現個性化教學。

學生應有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根據需要選定具體學習目標,選擇學習進度、學習資源和學習方法,並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

4、將學歷教育與資格認證相結合,建立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

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培訓採用學歷教育與資格認證相結合。加強學歷教育與資格認證的結合,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資格認證。把學生獲得的相關資格認證轉換成相應的學分。

在學歷教育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等方面,都要為學生獲得資格認證提供方便。在學歷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科學和持續性評估的機制,要將終結性評估與形成性評估結合起來,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轉變教師角色

技能型人才培養中採用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專職教師要定期到企業學習和實習,要聘請企業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不斷更新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要求,轉變工作角色,努力成為學習過程的策劃者、組織動員者和諮詢者。

蒙城縣職高

2023年9月

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

培養目標 面向商貿企業,培養掌握國際 的外銷 單證 跟單等方面的專業及專業技能,面向國際商務領域第一線,從事外銷 單證 跟單等涉外工作,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 理念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根本 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 基本技能 崗位技能 素質拓展 的培...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

一 指導思想 根據學院 寬平台,多方向 的辦學思路,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指導思想為 專業引領全程,技能遞進提公升 建立 基礎模組 專業方向模組 拓展方向模組 的培養模式,緊緊圍繞學院的教學改革,積極推動電子商務專業各項教學改革,包括 課證融合 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積極開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教學...

人才培養方案

1培養目的 隨著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各項業務的迅速發展,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通過培養更多具有良好的經營管理水平 具有良好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的人才來不斷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更需要通過骨幹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帶頭和先鋒模範作用來帶動團隊的積極性。為了建立一支精明強幹的人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