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2021-09-18 22:44:11 字數 3946 閱讀 7073

學生:欣賞網頁上的故事。

時代背景造就了那些刻苦苦讀的名人,那麼我們思考一下,是不是我們現在廢寢忘食、懸梁刺股等就能成功呢?僅憑勤奮可以嗎?

學生回答

教師:讀書,貴在得法,方法不當,等於沒讀。讀書有成效,不僅取決於讀什麼,而且決定於怎樣讀。

名人的讀書方法或讀書感言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多讀書,多體味名人的讀書經歷或睿語,是我們汲取養料的不竭之源!先來看一下我們所熟知的魯迅的讀書方法(開啟課件)

學生欣賞課件

教師:名人的讀書方法很多,老師給大家選了幾個,請大家學習一下。(開啟網頁,學生欣賞)

教師:我們了解到這麼多名人的讀書方法,你有所收穫嗎?

教師:我國著名的作家冰心曾提出創新法:讀書恨於古人同。

名人們總結的讀書方法各有各的特點,說明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閱讀方法。那麼根據你自己的特點,你認為你今後應該怎樣去讀書呢?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找出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教師:對於每一本書,都必須學會閱讀 ----帕斯卡。讀不同的書籍要採取不同的讀書方法,還記得我們在語文課本上學過的「三讀法」呢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以幻燈片形式呈現)

1.三讀法

(1)瀏覽性的泛讀。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篇幅較長的書、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即「隨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教師:同學們認為老師借給大家的三本書,哪本更適合瀏覽性的泛讀呢?用一分鐘的時間,掌握本書最多的資訊。

學生:將書中的大概內容以最短的時間說出來。

(2)探求性的速讀。這是一種以獲取知識為目的的閱讀方式。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蒐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

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資訊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教師:讓學生掌握,然後讓學生從三本書中找出來。

學生:尋求答案。

(3)品味性的精讀。針對語言精美的讀物,細細品味,感悟語言的優美,並背誦、摘記妙言警句;對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嚥,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覆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教師:你最喜歡哪本書,你喜歡書中的哪個地方?

學生:自由暢談,找出文中的妙詞佳句。

教師:由於時間有限,老師只能向同學們介紹這麼多。希望同學們在今後好讀書、讀好書。(伴著**結束此課)

資料準備: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乙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裡,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乙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裡,也不願當乙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宋濂——借閱抄書

宋濂,明朝著名的學者。小時候家境貧寒無錢買書,酷愛讀書的他就到處向別人借書,回來後自己常常把書抄在紙上,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嚴寒,他都堅持這樣做。據說,即使硯台裡的水已結成冰,手指都凍僵了,他還是忘我地抄寫不停。

這種刻苦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書故事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雪萊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非常喜歡讀書,樹上的知識豐富了他的想象力,活躍了他的思維,使他看上去永遠是那麼朝氣蓬勃,熱情奔放,充滿活力。他總是不停地看書,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吃飯時面前也放著書,一邊看一邊吃,經常忘記喝茶吃麵包,烤羊腿和馬鈴薯是常常冷了熱、熱了冷,熱了好幾遍才吃完。

他外出散步時也總是手不釋卷,經常自言自語地吟誦著名篇和詩文,令同行的朋友為之動容。雪萊年僅29歲便死於海灘,他短暫的一生卻留給後世寶貴的文學財富,他的抒情詩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

匡衡、江泌、孟郊

西漢學者匡衡貧而好學。鄰居是一戶大戶人家、藏書甚多,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報酬是給他看書。晚上,匡衡住在沒有燈的房間裡,而僅有一牆之隔的另間房卻燈火通明。

於是他在牆壁上鑿了個洞,將光引進來讀書。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寒,他白天做鞋賺錢,晚上抽空學習。點不起燈,他登上屋頂藉著月光讀書。

白居易有詩讚道:「是時天無雲,山館有明月。月下讀數遍,鳳前吟一聲。

」孟郊也有「夜貧燈獨絕,明月照吾書」的詩句,說明許多古人都有映月讀書的經歷。

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繫著頭髮。

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

戰國時的蘇秦因為遊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後人將兩人的事蹟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讀書方法

以下選擇現代名人讀書方法介紹如下:

魯迅的「跳讀」法:

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這種方法是對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進一步發揮。

它的好處是可以由此節省時間,提高閱讀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體理解和最重要的內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

『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白壽彝的「研讀」法:

著名史學家白壽彝認為,「讀書之讀,似應理解為書法家讀貼讀碑之讀,畫家讀畫之讀,而不是一般的閱覽或誦習。

馮亦代說:「我在看書時,每逢看到好處,不免自己的身心也進入書中的『角色』。好像演員在舞台上演戲,演到好處,不由得為所飾劇中人的『角色』左右」。

愛因斯坦的「總、分、合」三步讀書法

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在瀏覽前言、後記、編後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了解全書的結構、體系、線索內容和要點等。

所謂分,就是在「總」體了解基礎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內容。

所謂合,就是在掠讀全書後,把已經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合。經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在聯絡,以達到總結、深化、提高的目的。

秦牧主張「牛嚼」和「鯨吞」

當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書報雜誌,廣搏地積累知識。結果,他寫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識的珠寶串成,閃耀著獨特的光彩。秦牧在談到讀書時,主張採取牛和鯨的吃法,即「牛嚼」與「鯨吞」。

什麼叫「牛嚼」呢?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嚥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

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覆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

」這就是「牛嚼」式的精讀。

那什麼叫「鯨吞」呢?他說,鯨類中的龐然大物——鬚鯨,游動時儼然能一座飄浮的小島。但它卻是以海浬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

這些小玩藝兒怎麼填滿它的巨胃呢?原來,鬚鯨遊起來一直張著大口,小魚小蝦隨著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從齒縫中嘩嘩漏掉,而大量的小魚小蝦被篩留下來。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了。

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乙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只有精讀,沒有泛讀;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幾萬字的話,知識是很難豐富起來的。單靠精緻的點心和維生素丸來養生,是肯定健壯不起來的。

牛嚼」與「鯨吞」,二者不可偏廢。既要「鯨吞」,要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又要對其中少量經典著作反覆鑽研,細細品味。如此這般,精讀和泛讀就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一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和運用科學的讀書方法和技巧,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閱讀能力。二 教學準備 1 為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書 2 自做卡片硬紙 12 8 cm 3 自做多 教學課件 三 教學過程 1 出示 對於每一本書,都必須學會閱讀 帕斯卡 2 請同學們一起來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 齊讀 3...

課外閱讀方法指導教案

一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和運用科學的讀書方法和技巧,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閱讀能力。二 教學準備 水滸 內容簡介和精彩片段的網頁。三 教學重點 以閱讀 水滸 為例,指導學生閱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詢問學生如何在短時間內閱讀材料或者文章,了解大致內容?...

課外閱讀指導反思

新課程標準 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並布置了一些讀書任務,然而卻時常遭遇尷尬,老師,我家有許多書可看,我不知看哪本。老師,我不知道買什麼書好。老師,我忘了看。凡此種種,一學年下來,學生推脫課外閱讀的理由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