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活動有效性探微

2021-09-14 18:39:57 字數 1097 閱讀 5419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高興地看到實踐、體驗、**等各種自主活動方式正在課堂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師、學生和課堂教學都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從「一聲不吭」到「暢所欲言」,從「正襟危坐」到「活動自由」,從「被動接受」到「自主**」……但當我們靜心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時,不難發現有相當多的課堂活動只是散漫、膚淺的表層活動,很難達成活動本身所期望的價值追求。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課堂教學本身,甚至使更多課堂迷失了方向。

一、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實踐

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學生在教師的牽引下,跟著教師按部就班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表面上我們感到教師的教學環環相扣,但是學生在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時,對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活動並不明白。活動規則是老師事先規定的,學生是在教師的指令下活動,對活動規則缺乏認同感,使得學習並沒有真正成為學生自發自願的行為,這無疑降低了學習的效率。學生「為了活動而活動」,學習的層次始終停留在表面操作的層面,未能在頭腦中實現必要的重構或認知結構的重組,成了教師完成教學環節的操作工。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一年級《購物》的「買文具」時,創設了這樣乙個購物活動情境 (1)進行活動分工;(2)明確購物活動要求:①看一下貨櫃有什麼商品,**是多少?②你想買什麼?

應付多少錢?要找回多少錢?③當文明小顧客;(3)學生分角色活動;(4)交流。

從教學流程看,教者的活動安排不僅貼近孩童的生活情境,更從形式上吸引住了孩子。但這樣的活動設計是否能從孩童的內心深處調動他們對學習的內在需求值得思考,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活動應當能更多地從學生的學情和學生對認知的需求出發,應當能充分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感受數學知識,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變個別參與為面向全體

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但時至今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常常忽視對全體的關注,整個活動成了少數學生的表演秀。如大家熟悉的「找朋友」、「送信」、「給小動物找家」「連一連」等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喜歡讓少數學生上台表演、參加活動,而大部分學生則以「觀眾」的身份出現,甚至在一旁無所事事。

再有,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忽視對學困生的關注;學生交流時,往往忽視對學生的知識經驗、思維水平、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差異的關注等。

數學課堂評價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 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因此,我們在給予學生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 態度 價值觀 能力等幾個方面的變化.那麼,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該如何提高數學...

提高數學課堂活動有效性芻議

作者 卞津靜 江蘇教育研究 2012年第17期 在教學 統計與概率 這一領域的內容時,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課堂 氣氛活躍,學生合作熱熱鬧鬧,然而,走近學生,卻發現課堂活動缺乏品質,重形式,輕內容。也許部分教師會認為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 能動起來的活動就一定是好活動,就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往往在...

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摘要 數學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活動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一節數學課經常是由乙個個層層遞進的數學問題串連起來的,合理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求知慾,能夠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因此,要保證課堂上的提問每一句都是有效的,從而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關鍵詞 課堂提問有效性 正文 在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