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計畫

2021-03-04 09:59:47 字數 5230 閱讀 3556

常丁丁一、 前言

教學問題聚集在真實的課堂活動中,即教師怎樣教和學生怎樣學。教學中,師生對話構成了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師生問答成了互動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在新課程實施中,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得到了大力提倡和廣泛採用。但是,我們注意到,某些簡單化的做法甚至是形式主義的傾向,由過去的「滿堂灌」演變為當今的「滿堂問」現象。

教師課堂提問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問題設計缺乏有效、層次性;學生向教師提問的人少,不敢提,不會提。

但是,我們學校數學課堂提問現狀如何?課堂提問怎樣做到有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提問藝術性?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提問能力?如何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本課題研究將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實踐探索和理性思考。

二、 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有效提問」提問型別

按照課堂提問的形式分類,可分為:

(1)設問型提問

精心設計問題提問學生,它的特點是將問題提出後,並不要求學生作答,而是自問自答,它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造成學生的懸念感。

(2)追問型提問

把所傳授的知識分解為乙個個小問題,一環扣一環系統地提問學生。追問的特點是教師發問的語氣較急促,問題與問題之間間隙時間較短,能創設熱烈氣氛,訓練學生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追問能使學生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刺激其積極思考,有利於全面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絡。

(3)疑問型提問

是由教師設定疑點,提出問題,使學生覺得難解,於是去認真推敲問題,提出觀點引用事例,組織答案。由於教學過程受諸多因素制約,學生的學習會留下疑點。每一節課留一點時間讓同學們及時把問題提出來,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釋疑,能使所傳授的知識更為完善。

(4)互問型提問

由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互問是一種你來考考我、我來考考你的教學活動。有經驗的教師常採用互問、互考激勵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5)比較型提問

教師在所提的問題中,綜合講一些可供比較的內容,進行比較型提問,去引發學生在比較中推出恰當的結論。比較提問的特點是提問時,要求學生對理解的物件提供可作比較的事物,它能夠開啟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在比較異同中認識事物,理解問題。比較型適合氣氛不夠活躍的課堂情境。

(6)開拓型提問

用於訓練學生運用學到的基礎知識及原理進行創造性的思維。

(二)從課例研究入手,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和途徑。

1.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資訊反饋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的精心設計,合理安排,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上,課題提問是一門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藝術。首先,我們從教師角度來研究課堂中如何設計問題:

①注意問題設定的針對性。

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在學習的動力系統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也有人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所以在新課匯入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兩個問題,目的不在於要學生立即回答,而在於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新知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要有利於學生思維邏輯性的培養,多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有條有理地說出來,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如在教學「厘公尺、公釐的認識」時,當學生明白1厘公尺=10公釐後,老師繼續提問:「3厘公尺6公釐等於多少公釐?

」當學生明確回答後,老師沒有停留在這一步,而是進一步提問:「為什麼3厘公尺6公釐等於36公釐?」在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思考回答的有根有據:

「因為1厘公尺=10公釐,3厘公尺就是30公釐,還有6公釐,一共是36公釐。」

②注意問題設定的靈活性。

要真正營造充滿生命氣息的有靈氣的數學課,課堂提問設計要有超前性。六年級的學生自學能力發展較快,所以教師設計問題時,首先讓學生去預習,課堂上再把這些問題解決。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知識時,老師是這樣指導學生超前學習的。

老師在教學新知前一天提出指導自學方向的問題:1、圓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2、測量圓的周長,你有多少種方法?

3、圓的周長跟什麼有關係?有沒有規律可說?陳述你的研究方法和體會。

從學生的書面陳述與課堂發言中,反映出學生都認真開展了超前學習,而且效果很好。不僅解決了自學方向問題,而且出現了很多創新的閃光點。有的學生探索出測量圓的周長方法有

四、五種,有的方法頗具獨創性。如:用軟皮帶尺緊貼圓的外沿測量圓的周長,又如:用圓片緊貼橫豎的硬直尺滾動一圈測出圓的周長等等,都具有新的創意。

③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

所謂開放式提問,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前所未有的獨創想法。這樣的提問,激發的正是發散性思維,培養的正是想像力。

它不像傳統教學的提問方式,一問一答,一答乙個準,只提供一種可能答案,一種解決途徑,結果堵塞了學生的思路,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這種開放式提問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結合各方面的資訊,在產生大量答案的同時,獲得新奇、獨特的反應,從而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2.教師有意識地用一些答案不唯

一、條件不唯一,解法不唯一,策略不唯一的開放性問題來問學生,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有助於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以及直覺思維,有利於促進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比如,在學習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後,老師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在□裡填上什麼數字時,四位數□67□能被3整除。

通過這樣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理解。

開放性問題是啟發式教學改革的產物,課堂提問的變式、設疑等方法手段均屬於此範疇。小學生思維活躍,教師應突破傳統教育中流於形式的提問,不拘泥於乙個問題乙個答案,圍繞某個知識點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或從不同角度設問,讓學生積極辨析**,從而不斷加強他們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例如活動課上讓學生用若干根火柴拼三角形,並嘗試多種方案;又如下題:

_______,食堂6天用了3袋大公尺,問食堂原來共有多少袋大公尺?(在橫線上填乙個條件,再解答)鼓勵學生大膽思索,得到多種答案。

3.啟發學生提問、答問,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質疑。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的啟動。

例如,在試教《加和減(一)》時,直接出示了一幅情境圖:大客車45個座位,中巴車30個座位,小轎車3個座位。

老師提問:看了這幅圖之後,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1:大客車載的人最多。

生2:小轎車的座位最少。

生3: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的座位還沒有大客車的座位多。

生4:大客車、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正當其他學生仍然舉手要求回答時,老師由於心急,搶過話頭,問:「那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大客車和中巴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呢?」學生條件反射似的一起回答:

「想~~~~」乙個孩子在下面訕訕的說了句:「我就準備提這個問題的。」

課後,老師們一起**了在這節課上如何引導學生的提問,大家提出:如果有學生像上述生3那樣提出「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的座位還沒有大客車的座位多」時,老師可以順勢提問:你怎麼知道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的座位還沒有大客車的座位多?

從而引出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如果有學生像上述生4那樣提出「大客車、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老師也可以順勢提問: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先求什麼?幫助學生構建「大客車和中巴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大客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等著幾個問題情境。

經過這樣的改動以後,在第二個班級進行同一節課的教學時,採用了改進後的方法,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而且也適時地引導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回答直接切入主題。可見,只有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才能幫助學生在數學化的過程中提取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學會如何有效的提出問題。

其實,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中,我們很多教師在出示情境圖後,只知道放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體驗去提出問題,卻往往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應該幹點什麼。當看到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理想或者是不到位、甚至不需要時,自己便匆匆上陣,以學生不會提問為由,「幫助」學生提出問題,用自己的方式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這樣既「放」的無序,又「收」的牽強,沒有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的作用。有的教師知道自己不應該強行干預學生的思考,只能用眼神來代替自己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的滿意程度。

對於學生而言,能發現並且提出乙個問題,是他們智慧型的結晶和勇氣的展現,作為教師應該及時肯定和讚揚他們的思維成果,保護他們提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不能對學生的問題厚此薄彼,對那些自己想要的或是與教材上一致的問題就大加讚揚,而對不一致的就給以漠視或冷漠。這樣,肯定會在學生的心裡形成巨大的「反差」,長此以往,將會使部分學生在提問之前產生一些顧慮:「我提的這個問題,老師滿意嗎?

」、「我提的這個問題是老師需要的嗎?」等等,這樣,學生提問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在不知不覺中被泯滅了。

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是乙個具體的、不確定的、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雖不能確定,但是卻可以**,可以引導,因為學生的問題中蘊涵著很多有價值的資訊,及時地「捕捉」到這些資訊,就可以適時地進行引導與調控。

(三)課堂提問是教學語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

①有效的課堂提問,對於課堂教學有著積極地作用。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未知的世界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種好奇心是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一種內在的心理需求。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能與學生的樂學心理傾向相結合,就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措施之一。

2、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特點,在教學中設定一系列需要學生通過主觀努力才能解答的問題,促使學生在頭腦裡圍繞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活動,以彌補漏洞,達成目標,從而大大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3、調控教學過程。

教師通常依靠反饋資訊來調節教學,課堂提問就是教師獲取資訊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根據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實現預設和生成的和諧統一,確保教學的順利有效進行。

4、激勵功能。

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優化提問方式、控制語言節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

②教師的有效性提問需要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是一門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藝術。從教師角度來說,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應注意問題設計的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

③啟發學生提問、答問,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善於提問,還要善於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自身作為學生做好提出問題的榜樣,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發問等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幫助學生順利走上自能發展的成功之「旅」。

三、討論與思考:

1、課題研究僅僅侷限在理論層面上是不夠的,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與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與在時間中驗證的理論才有生命力。

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摘要 數學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活動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一節數學課經常是由乙個個層層遞進的數學問題串連起來的,合理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求知慾,能夠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因此,要保證課堂上的提問每一句都是有效的,從而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關鍵詞 課堂提問有效性 正文 在數學課...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階段總結

一 課題確立的背景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乙個資訊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確切的說是要在學生減負的前提下,增加學生的學習知識。這該如何實現呢?唯一的做法是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這需要多方面的綜合運用得以提高,如課堂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提問的有效性 作業...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 階段性性總結

這類問題主要用於核對答案,而數學題目大多都以正確與否來進行評判,使得該類問題的問法和回答都比較的單一,而且,學生頻繁的集體回答也不利於整體的把握。經過多次聽課 評課以及備課討論,數學組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第一 通過聽課,多收集語言豐富 有效的質疑型問題,比如 誰願意給我們分享你的想法?第二 引導學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