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四季三0三工作坊 李薇薇

2021-09-14 03:36:31 字數 3711 閱讀 4735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溫宿鎮第六小學李薇薇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2頁。

2.教材編寫特點:這部分知識的編排,教材是按三個層次進行處理的: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

在知識的引入和應用這兩個環節上,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這些物體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這樣編排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小就培養起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然後,教材通過列表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辨認和區別四種立體圖形。

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乙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於每一種圖形,都按三個層次編排:從實物引入──抽象為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最後,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3.這部分教材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

二、學生分析

我校地處邊境小鎮,本校的學生大多都**於來疆打工家庭的子女和本地少數民族家庭的孩子,前者因父母打工無定所,所受學前教育幾乎為0,後者雖然大部分在幼兒園學習過,但因語言和地域的差別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少之又少。入學前學生雖然也認識過這些圖形,但很多孩子會把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將正方體說成正方形,將球說成圓。介於多種原因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都非常差,分組合作更不容易組織。

所以在教學前要考慮諸多方面,盡可能做到人人都能把這節課的知識點學會。一年級的學生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運動的,關於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要把這些感知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何概念,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目標: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四、教學活動

一、設疑激趣,匯入新課

師:小朋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很好玩的禮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禮物一起來做搭積木遊戲。現在請小朋友把紙箱裡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並說說有哪些「禮物」。

(當學生說出「禮物」的名稱時,教師逐一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實物。)

師: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認識這些物體的形狀和特徵。(板書課題:認識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抓住兒童好奇、好動的主要特點,誘導學生在做搭積木遊戲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感知形狀特點

1.動手分一分。

師:請同桌的小朋友動手、動腦,把桌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深入學生中,觀察學生的分法,參與學生操作,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2.交流匯報。

同桌學生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分法。

第一種:一堆是積木塊、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筆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筆筒、茶葉筒;一堆是球。

第二種:一類是四四方方的;一類是直直的,像柱子;還有一類是圓圓的球。

第三種:物體的乙個(或幾個)面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圓。

3.直觀揭示概念。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適時利用多**課件展示分類的情況。告訴學生各類實物分別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板書它們的名稱。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分一分,讓學生初步感受將外形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通過交流匯報,初步了解物體的外形特徵,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實物的(不同)形狀。】

三、實踐**,形成表象

小朋友知道這些物體的形狀後,引導他們繼續「玩玩」這些物體。

1.動手摸一摸、滾一滾、推一推。

請同桌的小朋友摸一摸,滾一滾,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體。互相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2.組織交流匯報。

學生交流匯報,可能會說出: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點,無法滾動。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點,正方體也無法滾動。

圓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圓圓的,平平的;圓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夠滾動,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滾動。球是圓圓的,它沒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滾動。

3.引導思考,形成表象。

(1)通過剛才的摸一摸,滾一滾,推一推,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放在桌子上的長方體、正方體和立在桌子上的圓柱無法滾動?而「躺」在桌子上的圓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卻可以滾動呢?

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長方體、正方體的面都是平平的;圓柱兩頭是圓圓的,有兩個面是平平的;球沒有平平的面,容易滾動。

(2)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閉眼想象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出圖形名稱,讓學生邊想邊用手指比畫各種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摸一摸、滾一滾、推一推,讓學生感受、體驗不同形狀的物體的特徵;通過組織交流匯報和引導思考,讓學生區別不同形狀的物體的不同特徵,初步建立各類物體的表象。】

四、抽象圖形,認識特徵

1.引導觀察,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

先用多**展示實物,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然後脫去「外衣」(不考慮物體由什麼物質組成、用途等,只看其形狀),逐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圖形,讓學生認識圖形的簡單特徵。

2.引導辨認、區分各類物體的實物和圖形。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說出名稱,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要求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

3.引導說一說,尋找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各種不同形狀物體的外形特徵後,適時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有利於學生理解物體形狀的本質特徵。通過引導學生辨認圖形和實物,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溝通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五、實踐活動,體驗特徵

1.摸一摸。

(1)同桌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另一人在紙箱裡摸出相應的物體,看誰摸得準。

(2)組織小組比賽(方法同上)。

(3)組織學生交流體會,說說摸物體的感受,怎樣才能摸得既快又準。

2.滾一滾。

先引導學生將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從傾斜的木板上滑(或滾)下來,再讓學生說說在實踐活動中的感受和體會。

3.搭一搭。

(1)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種造型。先想一想搭乙個什麼造型,再嘗試搭一搭,同桌兩人合作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2)搭完後引導學生交流:為什麼長方體、正方體搭起來方便,圓柱立著搭也比較方便,而球搭起來則很困難。

4.數一數。

投影出示用立體圖形拼成的組合圖形。先讓學生觀察這個組合圖形並說一說它是由哪些立體圖形拼成的,然後數一數,它們各用了幾個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摸一摸、滾一滾、搭一搭、數一數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不同形狀的物體的不同特徵,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會到在玩中能學到數學知識,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習自信心。】

六、全課總結,情知共融

師:小朋友,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樣學習的?

五、教學效果評價

由於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層次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多**教學手段的使用比較恰當。因此,全班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態度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新人教版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認識立體圖形 是學生學習 空間與圖形 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因為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教材把認識立體圖形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教材在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 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絡 注重...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較高,能比較主動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能夠正確地認識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深刻地體會 面在體上 能取得這樣的效果,我想以下幾個特點吧!1 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象是創造的靈魂。在教學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從內向外推動學生...

立體圖形的認識設計與反思

同樣方法感知其它圖形的特徵。師 把你喜歡的拿起來摸一摸 看一看有什麼新鮮的感覺?學生自由摸喜歡的立體圖形,然後交流。你覺得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讓學生充分發言。引導學生重點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說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初步感知它們的異同,教師再進行總結發言。學生親歷知識獲得的過程,能加深它們對知識的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