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體會

2021-08-31 18:30:50 字數 1113 閱讀 5469

要讓小學生將來成為誠實和富有責任心的人,重在加強學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養。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必須重視小學生品德教育。下面就我個人的一些嘗試和耳濡目染,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真正走進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現實生活品社與社會課應該主要解決學生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並不需要一味講大道理。教師必須實際走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課前調查,無論是問卷還是談話,都應該在課前有所了解,課上才能有的放矢。

讓學生自由結組調查、討論自己關注的某一方面問題,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匯合起來,然後各小組派代表到講台上匯報等等。課堂上的熱烈交流,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也體現了合作的樂趣。

二、注重體驗,讓學生獲得真實感受體驗產生理解,體驗產生情感。體驗學習活動是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活動的模擬活動,它可以分為直接體驗和模擬體驗。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這種內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

如《想想他們的難處》這個課題的教學目標是:1、體驗殘疾人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2、增進對於殘疾人尊重友愛的情感。教學這一課題時,我讓學生進行模擬殘疾人的活動,體驗一下殘疾人的生活。

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分別進行不同的模擬活動,以體驗肢殘人、盲人及聾啞人生活的困難。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小組模擬一項活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機會。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裡、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擬活動中的切身感受,促使學生從真實感受中,產生幫助殘疾人的意願。

這就是品德教育的成功之處。

三、注重解決問題,獲得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讓他們學會與他人平等交流、合作,民主的參與集體生活。解決問題是使學生直接面對實際問題,學習、研究並且嘗試提出某種解釋或解決方案。

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討論、製作等途徑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了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如上《我們的合作》這一主題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完成學校平面圖的製作後,說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及其範圍,接著詢問學生回家的道路,然後按照四個方向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調查學校不同方向都有哪些建築物等。在調查活動中,我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明確分工,引導學生記錄好自己的整個調查過程和體會,完成小組調查表,將調查結果進行組合,共享成果。

最後,我讓學生根據調查所得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再進行交流。

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體會

趙順兵小學 品德與社會 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 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 知識的獲得是乙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 素質教育,其重要標誌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具有特殊性,教材只提供了教學的方向,沒有提供實質上的教學資料,首先,我讓學生去查詢資料,收集了一些有關家鄉的名人 新聞 傳說 故事和傳奇等等,再從中教學生篩選出有用的資料,準備在教學中展示。其次,針對不同同學找出的資料,我組織同學們共同合作,自由組成研究小組進行排演 練習。第三...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其次,導學案的利用要合理 導學案的職責就是輔助學生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所以導學案上的內容既不是純粹讓學生來完成,也不是純粹由老師來利用,導學案應該合理利用才能最大發揮它的功效。記得剛開始使用導學案時,一節課的內容往往完不成,感覺很吃力。原來是我自己沒有合理利用導學案,全部的內容都壓在了課堂,時間肯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