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2021-07-04 00:06:43 字數 2345 閱讀 1387

《品德與生活》這一學科以它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深受我和孩子們的喜歡。這種課型為低年級兒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環境中,學會分辨是非,引發道德體驗,提高道德認識,從而成為學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

一、讓學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在交流中得到昇華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努力在教學中架設從學習到生活、活動的橋梁。

1、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搭建活動舞台讓他們去體驗

體驗是維繫認知和行為的重要中介環節,沒有體驗德育過程就不完整,因此強化體驗是增強小學品德與生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學生才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感悟。如《家裡的我》這一主題單元教學中我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細化這一主題。

如:「全家福展示」、「為家人做一件事」讓孩子體驗———我是家裡的一分子,從而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奠定基礎。接著通過「洗衣服比賽」、「剪指甲比賽」、「縫鈕扣比賽」以及「疊衣服比賽」等讓孩子在活動中展示———我已經長大。

一系列的活動過程我還特意為孩子們留影為他們製作「成長的足跡」,給孩子的成長留一分寶貴的回憶。

2、及時交流,昇華認識

《課程標準》指出「討論是最常用的學習、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導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動過後我們要及時讓孩子們就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或心理感受進行有效的交流分享。

如在《家裡的我》每一活動過後我都及時輔導小組長組織交流。在交流中孩子們認識到了「媽媽(奶奶)每天給我洗衣服,很辛苦,所以我以後要聽她們的話,還不亂弄髒衣服。」「衣服很難疊整齊,但是我一定要學會,再幫媽媽,讓她不辛苦。

」「指甲裡有很多髒東西,以後我不留長指甲,還要經常洗手。」……每一句話都讓人感動,所以我建議學生把話寫在「愛心卡」上回去說給家長聽。

從體驗到認識,勝過千萬遍說教。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注重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做到潤物細無聲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因此品生課的教學決不是孤立的,而是立體的多角度的。我們應該注重它與其他學科間的整合讓思想品德教育無處不在又不露痕跡。

再說,農村教師一師任多課又為這一做法提供了方便。如《我上學了》這一主題單元的教學我就整合了語文課第一單元《上學了》和心理健康課中《我是小學生》。《我的同學和老師》我將它整合到體育課的遊戲中,讓孩子在玩耍中與老師和同學親密接觸在不知不覺中增進了師生、生生間的感情。

這樣一整合既為活動的開展積攢了時間,又將品德課上的思想教育很好地滲透到各個角落,做到潤物細無聲。

三、開發課程資源,發揮地方資源與校園資源的作用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課程窄化為「學科」,窄化為「教材」,甚至「教科書」,那麼課程資源也無非是一些書面的材料。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狹隘視野,廣開思路,因地制宜,讓課程資源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素材和條件,更好地實現教育目的。專家認為,課程資源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

在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我試著這樣做:《大自然真美麗》的教學中我則充分利用大海這一地方便利帶領學生「親親大自然」,然而海邊的載沙行為引起學生的興趣,我索性講起載沙的危害性,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有效制止這一行為,當然,一年級孩子所能做的便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寫「愛護沙灘不載沙」等標語。過後就這一主題我開展了「保護大自然」的班隊課,學生通過一組組**和一段段聲情並茂的解說認識到:

大自然很美麗,但很脆弱。並簽名表示從現在開始從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開始愛護我們的大自然。接下來,我將充分利用學校的綠色資源帶領學生定時開展「護綠」活動。

教材或教參只是為我們提供個參考,而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借助「參考」努力向社會、生活延伸,讓孩子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

四、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學生的行為習慣真正得到落實

隨著計畫生育的有效落實,家中的孩子幾乎是獨生子女,這更增加了中國家長溺愛孩子的情感。因此對學生一些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得到家長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首先,我們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家訪,把一些科學的教育方法和評價策略作為「建議」向家長提出;接著,通過不定時的「信訪」、「電訪」將每乙個活動目標實現。

如《我長大了》要求學生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不會的事學著做。這就要求家長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去鍛鍊。《我是家裡的開心果》就要求家長配合接受孩子的關懷或問候。

《在學校的一天》中孩子作息時間的安排並執行更是需要家長的全力輔導和督促。......總之,只有家庭與學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讓學生的行為習慣真正養成,才能讓學生更茁壯地成長。

《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更廣闊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於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形成。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具有特殊性,教材只提供了教學的方向,沒有提供實質上的教學資料,首先,我讓學生去查詢資料,收集了一些有關家鄉的名人 新聞 傳說 故事和傳奇等等,再從中教學生篩選出有用的資料,準備在教學中展示。其次,針對不同同學找出的資料,我組織同學們共同合作,自由組成研究小組進行排演 練習。第三...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其次,導學案的利用要合理 導學案的職責就是輔助學生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所以導學案上的內容既不是純粹讓學生來完成,也不是純粹由老師來利用,導學案應該合理利用才能最大發揮它的功效。記得剛開始使用導學案時,一節課的內容往往完不成,感覺很吃力。原來是我自己沒有合理利用導學案,全部的內容都壓在了課堂,時間肯定不...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接著我進一步引申總結,同學們,我們如果把這些小食品的配料表都放在一起你會有什麼發現?學生們的情緒稍有降溫,這些食品的配料都差不多,小麥粉 澱粉 香辛料。這些原料與他們五花八門的名字相符嗎?不相符。哦,原來它們都名不副實。我們在來看看這些qs質量安全的標誌吧。學生開始對比手中的印刷品和大螢幕上面的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