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體驗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2021-07-15 16:05:16 字數 4734 閱讀 9440

開拓進取品質從何而來?》的案例分析

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鄭英

本文獲浙江省教學案例評比一等獎

主題內涵:

對學生來說,當學習來自外在的要求、強制時,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壓力,學生的體驗是痛苦的、苦澀的,苦學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學習行為。如果學習是來自內在的,是學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會成為一種歡樂的、愉悅的活動,學生的體驗是幸福的,其樂融融的,樂學才是一種可持續性的學習行為。而學習方式多樣化和個性化打破了「口傳筆授」的單一化模式,給學生以新鮮感、新奇感,利於激發興趣,開拓視野,展現風采,豐富教學內涵,促使知識的內化。

可見,有必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遊戲中學、合作中學,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

「開拓進取品質從何而來」這主題本身就是設問式,發人深思。如果一味地就文教文,勢必顯得單薄而枯燥。為此本人依據多元智慧型理論這陣域外來風,在實踐中為學生創造富有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具體地說就是通過教師搭台,讓學生唱戲,把教學內容這根「主線」串在學生這個「主體」身上,旨在通過教師的「引」讓學生「活」起來,達到「明理」「育人」的目的,把學生引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創造性情景當中,營造出學生求知主動——課堂教學生動——師生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

案例描述:

課前,我提前走進教室,打出課題「開拓進取品質從何而來?」。這個帶有「?

」的標題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圍過來問我:「老師,今天是上這一課嗎?」我笑而不答。

這更是刺激了他們的好奇心,接下來就看到這樣一幕:鈴聲還沒響,學生已湧進教室並端坐好。這讓我提前收穫了學生的熱情與激動。

從「故事」開始——導之以趣,啟用源頭

我先給學生描述乙個關於青蛙的故事:有科學家做過這樣乙個實驗,他準備了兩口鍋子,一口裝的是冷水,另一口裝的是熱水。然後把兩隻青蛙分別放進這兩口鍋子裡,並把第一口鍋子慢慢加熱。

這兩隻青蛙的結果一樣嗎?

自稱天才的何之陽同學馬上舉手:「我認為第一只青蛙能活下來,因為慢慢加熱,它的適應能力會慢慢增強。而第二隻青蛙會葬身鍋底,因為青蛙突然間被扔進熱水中,它無法這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

張佳文同學馬上跟他叫板:「我認為第一只青蛙也會葬身鍋底,因為如果水被慢慢加熱的話,加熱到80度,青蛙還適應得了嗎?除非它是乙隻超級能蛙。

」這一擺事實,講道理,列數字的陳辭方法引來同學們的開心一笑,課堂氛圍更顯寬鬆。

思維縝密的金麗瑾同學採用了例證法:「我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我要蒸螃蟹,我先在電飯堡裡把水燒滾,然後把螃蟹放在蒸架上,等差不多的時候,我把蓋子揭開,一看,蒸架上什麼也沒有。

環顧一下四周,發現那只螃蟹正在乙個角落裡吐泡泡。於是我換了一種方法,先換上冷水,再把螃蟹放上蒸架,這次就順利地蒸好了螃蟹,而且蒸出的螃蟹非常漂亮,整隻完好無缺。根據這次經歷我認為第一只青蛙會葬身鍋底,而第二隻青蛙能死裡逃生。

」這一有板有眼的闡述馬上博得其他同學的認可,教室立刻安靜下來,爭議告一段落。於是我順水推舟:從這裡,你們領悟到了什麼?

學生思考後得出:我們不應該安於現狀,而應該積極開拓進取。我再進一步追問:

那開拓進取品質從何而來呢?

(成長點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故事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這裡利用青蛙的故事並加以創造性發揮,誘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啟迪了學生積極思維,在教學過程的開始之初,讓學生在作認知準備的同時,進入愉悅的情緒狀態,為教學過程創造良好的情知開端和背景)

在「活動」中貫穿——活動體驗,理解新知

我讓學生拿出課前發的彩紙,並準備好兩隻筆,告訴學生要通過自己動手來尋找答案,動手的內容是畫畫。並宣布規則:第一,聽老師口令一起畫;第二,左手畫的是方,右手畫的是圓;第三,兩隻手同時畫。

同學們躍躍欲試,嚷著快點開始,得過全國書畫大賽三等獎的陳侃同學和曲小琦同學舉手要求到黑板上畫,現場揮毫一番。

等我的口令一下,同學們凝神細畫,教室裡鴉雀無聲。等畫得差不多了,我問學生:你們對自己的作品感到滿意嗎?

學生紛紛搖頭,要求再來一次,並要求變一下規則,用乙隻手畫,先畫乙個方,再畫乙個圓。看著學生進入我預設的「圈套」,我不動聲色地答應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並按他們的要求畫。完了再問學生:

這兩次作品你們喜歡哪一次的?學生異口同聲地表示喜歡第二次。於是我不失時機地追問:

為什麼同樣的人畫兩個同樣的圖形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又說明的什麼道理?

張濤同學捷足先登:「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感,第一次畫的時候,兩幅畫要麼都象乙個圓,要麼都象乙個方,可見同時幹兩件事情會相互干擾,是幹不好的。」

萬行同學補充道:「愛因斯坦走路老撞到人,並不是他小腦有毛病,而是他經常專心致志地思考問題,以致於忽視了周圍的事物,正是這種專一的品質成就了一位偉人。所以我認為不斷開拓進取**於專一的行事態度。

」趙薇同學進一步概括:「由此可見,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無須教師的「補充說明」,學生已深刻體會其中的內涵。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而不突兀。

(成長點滴:這裡通過可操作的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產生似懂非懂的「飢渴」狀態,從而刺激學生的慾望,勾起學生解疑的渴求,激發他們去尋微探幽,調動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和學習的主動性。而在活動後釋疑,則能幫助學生在「知」的台階上跨上一級。

可見這一活動實際上是一種體驗,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經歷總結出正確的觀點,而由此產生的認同感本身就是內在的。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學生的內心中泛起層層漣漪。)

小插曲:失敗中的成功

我「欲擒故縱」地問學生:剛才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找到了答案,你們想不想再來乙個?學生迫不及待地叫嚷「想」。

於是我拿出課前準備的一根吸管,告訴學生我們這個實驗的內容就是吹氣,規則是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吹。又拿出乙隻秒錶,明確是用做記時的。然後「可憐」地告訴學生老師還需要一位同學的幫忙。

沒等我說「哪位同學願意」就有十幾隻手舉了起來。

最後是樓曉吉同學「近水樓台先得月」。在一片加油聲中,樓曉吉同學吹出了28秒的成績。我煽動性地問他,如果讓你吹30秒,你願意再來一次嗎?

「30秒」,他驚訝而激動地說「28秒我都拼了老命了。」我急切地追問:「不願意啦?

」他思索了一下後,搖了搖頭。

此時的我分外焦急,因為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用意是先讓學生吹出乙個成績,然後再給乙個更高的目標讓他吹,得出開拓進取品質**於明確的奮鬥目標。而學生為表現自己,定會賣力吹,故失敗的可能性很小。而偏偏這時出現了「逃兵」,無疑打亂了我的陣腳。

我只好故做平靜地問其他同學:「目前的記錄是28秒,有誰願意來挑戰?」何之陽同學舉手了。

為降低失敗的可能性,我與學生一起給何之陽同學倒記時。「10、9、8……」,數到「0」時,何之陽同學絲毫沒有停的意思。最後,他吹出了47秒,在一片驚訝聲和掌聲中,何之陽同學面帶微笑「凱旋而歸」。

我鬆了一口氣,問何之陽:「是什麼力量促使你吹出這麼好的成績?」「一句話,我不想輸,我一定要破記錄。」他神氣地說。「其他同學認為呢?」我步步緊逼。

瞿家琦同學答:「我認為何之陽吹出這麼好的成績在於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超過28秒,所以我認為明確的奮鬥目標是開拓進取品質**之一。」。

魏翔同學還有高見:「我認為何之陽不光想超過28秒,他其實更想超過樓曉吉,這裡就有了競爭了力量。所以強烈的競爭意識也是開拓進取品質的**。」

我驚訝於這次實驗的「失敗」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比我預想的結果豐富得多,因為預設的結論是「開拓進取品質**於明確的奮鬥目標」,而現在學生有感而發地得出「開拓進取品質**於強烈的競爭意識」。我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煥發出如此燦爛的光彩而深感驚喜。

(成長點滴:這一實驗呈現出的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充滿了對智慧型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滿足,煥發了師生的生命活力。「活」意味著師生雙方潛能的開發、精神的喚醒、內心的敞亮、個性的彰顯,意味著師生雙方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

這一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乙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而學生的出色表現,再次說明老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運用」中提公升——知行合一 ,學以致用

我繼續引導:剛才我們用這根吸管找到了答案,那麼這根吸管還有什麼奧秘呢?它原先是直的,這樣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有人動了一下腦筋,發明了這種蛇形吸管,這樣一來就方便了很多。而他本人也獲益菲淺,因為這一發明的專利價值10億元人民幣。這又說明了什麼?

同學們思考後得出開拓進取品質**於探索創新的熱情。我煽動性地問:「同學們,你們富有探索創新的熱情嗎?

」「有。」學生的熱情再度高漲。

我拿出乙個塑料瓶,問學生它有什麼作用?

「可以用來做花籃,當藝術品。」

「可以當救生圈拿來救人。」

「往裡面裝些小石子,便可用做運動會入場式的道具。」

「可以用來製作模型。」

……同學們用自己探索創新的熱情來詮釋開拓進取品質的**。

(成長點滴:通過「可望可及,若隱若現」的提問,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過「跳一跳,摘果子」,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現有水平向未來發展水平的遷移。通過揭示學生認知的矛盾,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把他們引入「憤」、「悱」的境界。

)我層層剝筍地引導:生活中常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如果我們多加留意,並開動腦筋,很多是可以解決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尋找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大膽想象,並設計出可行性方案,看誰的設想最具獨創性。

曹戴雯同學說:「我們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都是一樣的,這樣很容易混淆,拿錯杯子,不妨讓廠家在每個杯子上標上數字,這樣就不大會混淆了。」

獲區小發明一等獎的陳志龍同學說:「失明的人尤其不方便,他們什麼都看不見,只能靠其他的感覺來彌補。不妨在盲人的拐杖上裝上報時器,只要一撳,便可知道時間。」

陳天同學不甘示弱:「每堂課後,老師都要去洗手,夏天還好,如果是冬天,有些老師的手會長凍瘡,這樣的話就很不方便。不如設計一款口紅型粉筆,只要一旋,粉筆就出來,這樣就不會把手弄髒。」

和宇辰同學說:「我是專門負責插黑板的,有一點感觸很深,每次插的時候,粉筆灰盡往眼睛裡、鼻孔裡、頭髮上亂飄,不如設計出一款類似汽車前面的刮雨器的刮粉器,這便可免受粉塵之災。」

在問題解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一 在 問題解決 中感受到教師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 在 問題教學規律時,我引導學生觀察 推理,然後作出判斷,感覺自己教得如魚得水 手到擒來 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興趣盎然。仗著自己已經是個有十幾年教齡的 老教師 在課堂中我有時會憑經驗輕易下出結論。記得有一次在教學 觀察物體 時,我引導學生根據給出的從 正...

與學生共同成長

激情應該成為教師品格的重要追求。教師的激情能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縱觀名師們的語文課堂,真是怎乙個 情 字了得!課堂上,濃濃的情感就是教師與學生心靈之間的橋,唯有雙向的情感撞擊,方有心靈的對話,它帶給師生同品共享的無盡愉悅的心路歷程。對於我們年輕的語文老師而言,要不斷克服職業的倦怠感,因為...

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長期以來,我們歷史與社會老師常常為這樣的問題感到困惑 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即使會背 考試取得好成績,卻無法肯定他們已掌握熟練的技能和理解相關的知識 教師把自己的人生觀 世界觀告訴學生,但不能保證學生就會有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觀 學生可以懂得善惡,並且在課堂裡 在試卷上做出正確的判斷,但他未必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