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和反思

2021-07-14 06:22:05 字數 1801 閱讀 9937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和反思

執教:張小芳

教學目標:

1、 正確讀記「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 讀懂文字,體會本文體現的科學精神的內涵。

3、 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學生快讀課文前「閱讀提示」,勾畫學習目標。

2、分解學習目標。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歸納:這篇課文寫的是

2、學生口答。

3、小組內交流預習中勾畫的好詞。

4、抽小組展示,其他小組可以糾正和補充。

5、全班齊讀詞語。

6、小組交流預習中勾畫的佳句。

7、各小組匯報交流。

三、合作**

1、梳理問題。

2、小組討論上面梳理的問題,尋求答案,形成共識。

四、展示交流

1、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2、其他小組可以補充和評價。

3、師生評價

五、點撥提高

1、教師小結。

2、學生口頭填空。

每乙個人都應該具有( )和( )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 )的能力。懷特森先生讓我們明白了乙個重要道理:不要( ),也不要( )。

3、小練筆:以「我最好的老師」為題,運用本課所學的寫作方法(從乙個具體事例發現乙個道理)寫篇小作文,別忘了首尾照應,加油!

教學反思:

昨天上午,我上了一節公開課。說實話,上略讀課文難以把握教師引導的度。我認為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是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方法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自主閱讀,教師只是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對某些難點進行點撥。

執教略讀課文,還應該引導學生去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將寫作方法運用於自己的習作實踐中。本著自己對略讀課文教學的理解,我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我執教的是《我最好的老師》這篇課文,文章語言樸實,但內涵深刻。

雖然這是公開課,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節課作為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並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這堂課下來,覺得有收穫也有缺憾。

初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啟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教學時,緊緊抓住這個文章的文眼來進行,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學時,是輕分析,重感悟,讓學生自主閱讀。

熟讀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表達方式、獲得情感的體驗。讀後又讓學生自由談體會和感受,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做到時時刻刻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又時時刻刻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

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堂上的評價語言貧乏單一。在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時我經常在重複學生的回答,而沒有及時對學生說的話進行適當的評價,錯過了許多課堂上有價值的生成。

2、指導朗讀形式單一,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主要是因為教師引導不到位。

3、對學生缺乏信心,老是怕學生說不出來,就自己代替學生說出答案。我們要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4、沒有做到關注每乙個學生。課堂上只是留意舉手的學生而忽視了班裡的「弱勢群體」,沒有有更多的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這節課我在課堂上和學生的學習還算順利。教學目標基本上是完成了。但是,更多的細節方面我還要注意。

教學設計和反思

0的認識 教學設計 李豔一 教學背景 1 面對學生 小學 2 學科 數學 3 課時 1課時 二 教學課題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9頁 0的認識 三 教材分析 0的認識 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 1 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中的內容。教材先通過三幅畫展示乙隻可愛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

教學設計和反思

放飛和平鴿 的教學設計 大方縣大方鎮中心小學陳思春 放飛和平鴿 教學反思 大方縣大方鎮中心小學陳思春 六年級 品德與社會 下冊,放飛和平鴿 一課的核心內容聯合國和中國為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這一課編寫的內容時間跨度長,內容簡 散,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甚遠。面對這樣的課程,我能把它上得具有一定的課堂特色,使...

教學設計和反思

生活中的快樂 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 品德與社會 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生活中的快樂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捕捉對快樂的感受和認識,學會從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感知生活的快樂,做乙個快樂的人。學情分析 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那些缺少快樂的學生。這些學生感到缺少快樂,可能是該學生的生活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