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分析方法

2021-07-12 22:23:01 字數 3558 閱讀 1457

語文是最具美感的學科之一,它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審美理念,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審美內容。作為語文的一種表現形式——語文課文,也更如此。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今說過: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但是語文課文絕非是一般的例子。它們或在遣詞造句上頗具神韻,或在謀篇布局上別具匠心,或在主題立意上高人一籌。

如何能夠正確分析課文的真正內涵,把握文章的真實意蘊,理解作者的真實情感,這需要科學系統的分析方法。當然,分析方法有很多,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裡在通過大量的資料閱讀之後,給出一些自己的心得。

一、確定課文的題材和作者

通常在分析課文之前,我們應該確定課文的題材、作者以及文章的創作背景。因為只有確定了課文的題材,我們才能對症下藥,也只有知道了作者和其創造背景,我們才能初步了解課文的創作目的和創作情感。例如,對於詩歌、散文和**的分析方法是不太相同的,詩歌比較注重意蘊,所以一般重朗讀,逐句逐字的分析。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藝術特點,所以分析方法與詩歌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則完全不同於以上兩種,它主要以人物矛盾為特點,所以分析方法也以人物的矛盾衝突來展開分析。

二、多種方法誦讀,熟悉課文內容

文章必須多讀,要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才進行分析。如果光是簡單的自由的讀,會覺得枯燥無味的。這就要採取多種方法讀。

首先默讀一遍,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劃出生字詞並自己弄懂。然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朗讀的基調。哪些地方該讀重音,哪些地方該緩慢。

在朗讀中要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並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滌蕩、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余光中《鄉愁》是一首抒情詩,情深意長,音調動人。反覆吟誦,促使詩歌中單純而豐富的意境,詩人對祖國的綿綿懷念之情,自然地浮現在腦海中,使得作品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能體驗到詩中的**美。

這種美還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歎的美的旋律中。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裡)頭」的四次重複,加上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運用,使得全詩低迴掩飾、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量詞的運用,又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所以要想分析好課文,誦讀尤為重要。

三、幾種分析方法

在做好以上兩個準備工作之後,我們就可以真正著手開始分析課文了,根據課文的題材,加上我們對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就可以運用一些具體的方法對課文進行分析了。當然,並不是每一種方法都很科學有效,這裡在查閱大量資料之後,總結出幾種分析方法。

1、數字分析法:數字分析法在語文課文分析中運用較為普遍。根本上是:

將語文課文中複雜卻又很重要的資訊用連續的數字整理出來,以便迅速牢固掌握課文的重要內容。此方法適用一些篇幅長的課文,如《一面》這篇課文,篇幅長、知識點多。但細心觀察便能用數字分析法將課文重要資訊整理如下:

一面、兩本書(《毀滅》《鐵流》)、三次外貌描寫、四年、五種稱呼(同志、朋友、父親、師傅、戰士)、六次寫「瘦」,然後可圍繞這六點資訊進行拓展分析。再如:《變色龍》這篇課文,乙個基本矛盾:

沙皇統治階級與廣大勞動人民的矛盾;兩重性格;主人公奧楚涅洛夫對上奴顏婢膝、對下的橫行霸道;三次點明法律、四次提到軍大衣、五次變色、六次判斷。這種方法既能掌握文章的重要內容,又不破壞文章的整體美感,一舉兩得。

2、矛盾分析法:語文課文中不乏經典的文學作品,經典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異常複雜且又很有個性的。或是崇高和卑鄙,或是勇敢和懦弱、或是可憐和可恨等截然相反的因素,而正是這些矛盾因素的存在使得這些作品中的人物擁有了生命力,為人民所銘記。

重視矛盾、發現矛盾和分析矛盾就是所謂的矛盾分析法。例如,貫穿《威尼斯商人》整篇文章的是人物的矛盾衝突,經濟的矛盾衝突和宗教的矛盾衝突。文章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乙個主要矛盾,就是新興資產階級和舊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

分別以安東尼奧和夏洛克為代表。夏洛克之所以要把安東尼奧置於死地而後快,就是因為新興資產階級嚴重侵害了舊高利貸者的經濟效益。夏洛克的失敗也說明了舊高利貸者必定會被新興資產階級所取代的歷史必然趨勢。

同時在整篇文章中,格萊西安諾咒罵夏洛克不止一次地使用了異教徒這個詞語。而且法庭一開始就有保護安東尼奧的傾向。就是因為威尼斯是**徒的地盤,**徒在這塊土地上享有絕對的威勢,而其他宗教都遭到了排斥。

就如那條法律:「你就動手割肉吧,但在割肉過程中,如果滴下一滴**徒的血,財產就要全部充公。」這充分體現了宗教矛盾。

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分析,就可以充分的掌握好整個課文的核心,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可以看到,一般情況下如果按部就班的肢解原文,人物往往會顯得支離破碎,但我們如果運用矛盾將人物特點集中,分析人物的行為的矛盾表現,從而進一步分析現象的原因。其實運用矛盾分析法就是對原作進行還原,真正做到理解原作,理解作者的意蘊。

3、反芻分析法:所謂反芻分析法,就是指從文章結尾入手去分析課文。適用此方法的課文,多為前文層層設定懸念,結尾點名文章的中心。

從結尾入手,實際上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進而圍繞著中心對文章的選材有主次的進行分析。例如《棗核》,中心句明顯在篇尾,那麼採用反芻法:

第一步:找出中心句並且自設問.例如:為了表現依戀故土的感情,選用了什麼題材?美籍華人朋友託我帶幾顆棗核是何用意?等等。

第二步:重點誦讀,理解含義。重複讀幾遍文章,重點在自設問所關聯的部分,已解決問題。

第三步:反覆理解一些耐人尋味的句子,聯絡具體的語言環境,反覆品讀,反覆的品味文章的語言意蘊。

4、問題切入分析法:問題切入法要求是選擇關鍵問題為切入點進而展開分析。在課文本身難以找到合適切入點時,設計乙個具有啟以性的問題作為分析課文的切入點不失為乙個好的切入位置。

《孔雀東南飛》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離當今生活較遠,為理解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殘害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體會文章的藝術特色,以問題切入,效果頗佳。具體做法如下:了解背景,論據課文註解,提出切入問題:

焦母為什麼要趕走劉蘭芝?在文中劃出相關語句並做出概括。焦母要趕走蘭芝,從文中敘寫來看,無怪乎三個理由:

(1)做事遲緩,「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2)舉止專由,「此婦無禮了,舉止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3)貴賤不同,「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

那麼焦母對劉蘭芝的這些責備或者說這些趕走劉蘭芝的原因是不是符合事實站得住腳呢?在文中劃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並最終明白:這些責備都是毫無根據的。

(1)關於;辦事遲緩,劉蘭芝自述「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太守之子迎娶蘭芝時,阿母謂蘭芝,「何不作衣裳?」蘭芝「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

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這些自述和說明蘭芝手腳靈巧、勤勞善良,何來做事遲緩呢?(2)關於舉止專由,劉蘭芝自述道: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回家後,其母也有類似說明,說明蘭芝從小便受了良好教育,知書達禮。(3)關於貴賤不同,從蘭芝的教育和留下的「遺施」來看,蘭芝出身非一般平民;從太守之子求婚來看,劉家地位也不是十分低賤。

而仲卿也僅是一區區府吏,而且「薄祿相」,沒什麼發展前途。兩者比較,貴賤之別也純屬無稽之談。分析至此,再次提問:

既然焦母毫無正當理由卻偏偏要趕走蘭芝,拆散仲卿與蘭芝之間的幸福生活,這說明什麼呢?經過思考,這不正說明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罪惡嗎?沒有任何理由,卻憑著自己無端的「懷忿」,硬是生生逼死兩個相親相愛的青年,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以上分析,從解讀問題入手巧妙地解讀全文,既加深了主題認識,又有對重點語段做出詳細分析,比起傳統分析課文的方式實在有益得多。

總之,語文課文分析包含很多內容,方法只是科學有效了解課文的途徑,要想真**讀,還需要大量的閱讀和個人領悟。

語文課文背誦方法初探

湖南省華容縣三中語文組張明桃 語文課文的背誦,是許多農村高中學生深感困難的問題,也是普通語文教師感到較為棘手的問題。例如,高一語文必修三,要在半學期內上完,就有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十多篇。儘管運用激勵機制,張榜公布背誦的情況,但是,對於學習很困難的學生來說,能背的課文仍寥寥無幾,背誦進度大大落後於課文教...

小學語文課文填空

一 課文填空 1煙村 家,亭台 座枝花。山村 2人的 件寶,學 和勞動離不了。3 紅 圓圓,牙彎彎,河 清清,苗閃閃。兒 飛,兒 中游,小 地上爬,兒路上跑。4 星星亮晶晶,顆顆對 眨眼睛七,數 數 數不清。數星星 5 星星是 的花朵,焰火是 的花朵是的花朵。花朵 6 藍天是 的家,地是 苗的家,樹...

初中語文課文

初中語文課文 西門豹 評課稿 西門豹 是一篇頗具戲劇性的歷史題材課文。課文寫了戰國時期,西門豹管理鄴地時,破除河伯娶媳婦的迷信。懲治巫婆 官紳頭子 興修水利的事。歌頌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造福的業績。文章的第二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是主要寫西門豹採用 將計就計 的方法,懲治了 首惡 巫婆和官紳頭子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