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形狀和結構

2021-07-12 04:41:05 字數 3294 閱讀 1374

【教材分析】:

《橋的形狀和結構》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7課。教材安排了以下幾個活動:1.

觀察比較各式各樣的拱橋。2.了解大跨度的鋼索橋。

3.「觀察研究我們家鄉的橋」。

橋的形狀結構明顯外露,容易觀察研究。橋的形狀結構變化反映了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本課的活動設計意在帶領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橋梁結構,加深和拓寬前面的知識,讓學生深入地感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貢獻,為下一課用紙造橋培養興趣和開闊視野。

本課還隱含著這樣的一條隱性的線索:橋梁形狀與結構不斷發展的背後蘊藏著人類針對「跨越江河、湖海、山澗……等障礙的主要建築——橋梁」的不足而進行改進和創造的歷史,科學史在本課教學中是乙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橋梁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梁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 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 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

● 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一次性筷子、拱橋塑料模組、課件:各種橋梁的**。

【教學過程】

(一)橋的雛形。

1.出示一條小河的**:如果我們在河的這一邊,想要到河對岸去,你們有哪些辦法呢?

2.可是在古時候,最原始、最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在河中間墊幾塊石頭(出示課件)——儘管這很簡單,但它已經實現了過河的功能,所以橋梁專家把這作為橋梁的雛形。你覺得這有什麼缺點呢?

3.人們加以改進之後,做成了比較穩定的碇步(課件出示碇步),介紹仕水碇步。(謝晉導演取名為「琴橋」。)

(反思:從過河這種最原始的任務,引發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從用石塊作「踏腳石」的缺點到「碇步」的出現,這樣簡單的方式,是人類為解決過河這一任務而出現最早的創造,這是橋的雛形。增加這樣的內容,既能一開始上課就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填補拱橋橋梁發展史上拱橋前的空白。

我覺得這也是這節課的亮點。)

(二)古代的橋

1.這碇步還有什麼缺點呢?

2.人們對這些缺點又會進行怎樣改造呢?看,人們把這些石塊架到空中——造出石拱橋(課件——小石橋)

3.像這樣的石拱橋,石塊幾乎是它唯一材料,為什麼這麼架空之後,這當中的石塊不會往下掉呢?學生嘗試做自己的解釋。

4.你們說的究竟對不對?老師沒辦法給你們準備架橋的石塊,但是我給你們準備了這樣的一些塑料塊——介紹材料(這底板當作河床,這矮梯形狀當作河岸,這六塊倒梯形當作架橋的石塊,石塊間有凹凸的圓點互相砌合)

5.下面我們就按照圖試著搭一座石拱橋,搭好之後用手指在「拱橋」上按一按,想一想我們剛才所作的解釋是否正確。

6.發放材料,學生操作。

7.反饋:現在誰能再解釋一下石拱橋穩固的原因?

(反思:石拱橋是古代橋梁的典型代表,在整個古代橋梁發展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本環節教學設計基於「碇步」的不足而進行改進,在這基礎上出示石拱橋,進而分析石拱橋上面石塊和拱足的受力情況。這樣的設計不僅展現了整個橋梁發展的歷史,還能跟學生思維發展的線索相吻合。

但是在學生動手搭橋的模型時,因為我不了解學生的技能基礎,沒有講清搭橋的注意事項,使學生實際操作遇到了困難,也花了較多的時間。)

8.如果我們把模組底下一字形的底板去掉,你猜我們所搭的拱橋會怎樣?試試看。

(反思:把拱橋模組底下的一字形底板去掉,拱橋的拱形外推力會使橋容易散架,不穩固。通過這樣一種直觀形象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消除拱的外推力,在拱橋建造中非常重要。)

9.小結:拱橋的拱形外推力會使橋容易散架,不穩固,一字形的底板及兩個矮梯形消除了拱的外推力,使拱橋更加穩固,在拱橋建造中非常重要。

10.(課件出示石橋的**)看,像這座石拱橋,拱的外推力就作用在河的兩岸。

11.(課件出示趙州橋的**)這是我國最著名的石拱橋----趙州橋。他建於606年,距今有1400多年,全長37公尺左右,是我國單拱橋中結構和造型堪稱極致的石橋了。即使這樣的橋人們還是不滿意,你知道為什麼嗎?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現代的橋

1.人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加以改進,設計並建造了許多現代的橋梁。(**之前,布置任務:請想一想這些橋梁的形狀和結構上各有什麼特點?)

2.課件****——現代的橋;選擇四種典型的橋——拱在橋面之上、拱在橋面之下、懸索橋、斜拉橋。

3.反饋:誰願意來說說這些橋有什麼特點?

學生選擇其中一座進行介紹,其他同學補充。

4.把這些橋設計建造成這樣,你認為有什麼優點?

5.小結:我們了解了從古到今橋的形狀和結構,以及橋梁的發展過程。

(反思:這一環節意在帶領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橋梁結構,加深和拓寬前面的知識,讓學生深入地感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貢獻。由於我問得問題範圍太大,針對性不強,所以學生在回答時,目標也不明確,落不到實處。

如果在課前讓學生收集準備一些各種各樣現代橋的資料,可能學生回答起來不會詞窮句乏了。)

(四)我們的筷子橋

1.如果讓你充當建築師,也來造一座橋,你會選用哪些材料來造橋。

2.學生回答:木頭、石塊、鋼筋、混泥土……

3.出示一次性筷子——這是什麼?如果用它作為主要的材料,要設計一座能跨越筷子本身長度的橋,你會選擇哪一種結構,設計什麼形狀的橋呢?學生嘗試解決,小組討論交流,並在紙上畫出你們設計圖。

4.交流我們的設計:重點介紹自己小組設計的橋結構和形狀上有哪些特點?

5.要完成這樣的設計,除了筷子還必須有繩子、膠帶紙等其他輔助材料。如果我們把筷子作為唯一的材料,也要搭建一座能跨越超過筷子本身長度的橋,你覺得有可能嗎?

6.這個任務確實有點難,但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在不斷摸索中尋找到一些好方法,(**廊橋的**,簡單介紹廊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用的是什麼好方法?引導學生重點觀察廊橋底部的仰檢視。

7.如果我們把廊橋的結構進行簡化,它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的形狀:課件出示筷子橋**。你們能參考這幅圖,試著搭出筷子橋嗎?

8.學生嘗試搭筷子橋,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在他們活動的過程中**搭筷子橋的錄影。

9.分析筷子橋的結構特點,試著解釋筷子橋為什麼能做成這個形狀,能跨越這麼長的寬度?

10.課外延伸:能讓9根筷子所搭的筷子橋跨度更長,承受重量最大嗎?課外我們帶著這一問題繼續研究。

(反思:從材料這個角度再來重新審視和思考橋的形狀與結構,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的空間。挑戰難度從簡單到複雜,最終呈現很難完成的任務:

用筷子搭一座能跨越筷子本身長度的橋。做到動手之前先動腦,進行設計並思考面臨的困難,讓學生有困難的時候適時、適度的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們覺得容易之時增加難度。選擇一次性筷子作為主材料,準備容易,隨處可得;同時又能給學生帶來意外的驚喜:

這麼熟悉的材料居然能做這麼特殊的「橋」;相信每個孩子在經過這樣的課堂探索之後,能自發的把課外延伸活動延續,從課內到課外就不再是一句空話了。)

橋的形狀和結構 1

一 教學目標 1 科學概念 1 橋梁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梁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2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相適應。2 過程與方法 提高觀察 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2 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態結構美。二 教學準備 學生小組準備 繩子 瓦楞紙或木板。教...

橋的形狀和結構教學反思

駕嶺鄉中心學校原李強 橋的形狀和結構 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的第七課,在學生了解了梁 柱 拱形 框架等不同的形狀結構的基礎上,認識橋多姿多彩的形狀和結構,拓寬和加深學生對常見結構的認識,為下一課造 橋 作好鋪墊。北方並不是橋梁之鄉,加之農村孩子的見識,使得學生對橋梁並不是很熟悉,更...

2 7橋的形狀和結構教案

林媛媛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科學 科學態度 科學 技術 社會與環境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 橋的雛形 1 出示一條小河的 如果我們在河的這一邊,想要到河對岸去,你們有哪些辦法呢?2 可是在古時候,最原始 最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在河中間墊幾塊石頭 出示課件 儘管這很簡單,但它已經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