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實錄及反思 武鳳霞

2021-07-10 21:41:25 字數 4807 閱讀 7188

河南省濮陽市子路小學武鳳霞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我說一句話,看誰能說說是什麼意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生(沉思後,有同學舉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師:剛才我說的話和我們平時說的有什麼區別?

生:老師說的話比較簡練,我們平時說的話要複雜一些。

生:老師說的話不怎麼好懂,我們現在不這樣說。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在以往的積累運用中也學過,誰能說一句給大家聽?

生: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溫故而知新。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二、一讀(讀正確)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讀一讀,看看什麼感覺?

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覺不怎麼好讀。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麼讀才能讀好。

師:說說哪個句子你不知道怎麼讀?

生:「孔指以示兒曰」這個句子我讀不好。

師:誰知道這句話該怎麼讀?(生嘗試,但讀得都不大正確。)

師:正確的讀法應該是這樣,孔/指以/示兒/曰。(生自由讀,齊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呢?一會兒你自己就明白了。誰來把文章讀給大家聽?(兩位學生讀)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的時候有兩個字和第一位同學讀得不一樣??

生:「為設果」中的「為」,李同學讀的是第四聲,而張同學讀的是第二聲。

師:哪個讀音正確呢?我們先看看這句話什麼意思。

生:「為設果」就是孩子給孔君平擺上水果。

師:「為」在做「給」的時候讀第四聲。還有乙個字音他們讀得也不一樣。

生(踴躍):「兒應聲答曰」中的「應」,他們乙個讀第一聲,乙個讀第四聲。在這裡應該讀第四聲。

師:「兒應聲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現在我們還經常這樣用。

三、二讀(讀明白)

師:同學們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我相信你們還能讀懂。再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個記號。

生:我讀懂了「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意思是,梁國有乙個姓楊的孩子,非常聰明。

師:非常──聰明,這句話中沒有這兩個詞啊。

生(齊舉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聰惠」的意思是「聰明」。「惠」古代通「慧」。

師:哦,原來是這麼回事!我明白了。這裡的「惠」是個生字,你會寫麼?(生上台演板,寫得很正確)

生:我看下面注釋知道了「孔君平詣其父」中,「詣」的意思是「拜見」。

師:好啊,看注釋是理解古文最簡便的方法之一!「詣」也是個生字,相信每個同學都會寫,在本子上寫乙個,互相檢查檢查。

生:我讀懂了「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啊。

師:夫子在這裡指誰?(生:指孔君平)

師:把孔君平稱為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嗎?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麼?(生:能)

師(依然作思考狀):如果來的是阿姨呢?

生(略略思考):不能,因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師(追問):如果來的是乙個小男孩呢?

生(遲疑不敢作答):不行,因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乙個沒有文化、不識字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為夫子麼?(生不語)

師:我們來推測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認為,他應該是乙個怎樣的人?我相信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

生:他應該是乙個富人,從圖中我們看到他穿的衣服很華貴。

生:他應該是乙個有學問的人,因為他看到楊梅就把楊氏子的姓聯絡起來,而且還說這個孩子是「君」。這是對人的尊稱,能對乙個小孩說「君」的,一定是乙個有涵養的人。

生:這篇文章選自《世說新語》,這本書是寫士大夫階層的事情。

師:是啊,士大夫階層都是為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麼他們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學問的人。所以,可以稱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為──(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

師:同學們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麼?

生:楊氏是乙個人的名字麼?

師:有誰來回答這個問題?(生沉默,繼而又搖頭。)

師:這裡的楊是人的姓,而「氏」有兩個意思。(師出示)(1)在有特長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後面加「氏」表示尊重。(2)舊時放在婦女父姓或夫姓的後面稱呼已婚婦女。

師:讀一讀,在這個句子中,你該選擇哪一種意思呢?

生:選擇第一種。

生:為什麼「父不在,乃呼兒出」?這個孩子才九歲,怎麼能照顧客人呢?怎麼不叫他的媽媽出來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誰能解答?

生:因為他媽媽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

師:同學們推測了很多種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國古代,重男輕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

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兒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來招待客人。母親呢?只能呆在後堂,只有丈夫、孩子請她出來見客人的時候她才能出來。

(學生驚訝,然後又問了幾個字的意思,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師:既然大家都懂了,誰能把這篇文章的意思講一講?(學生自由說)

四、三讀(品味語言的精妙)

師: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有兩個句子很精妙。你們知道是哪兩句麼?

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很精妙,一般人說不出來。

師:看來大家都同意他的說法,但是這兩句話精妙在什麼地方呢?

生:楊氏子姓楊,楊梅的第乙個字也是楊。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說楊梅是楊氏子的弟弟一樣。

生:楊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連起來說。

師:對呀,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齊:還治其人之身。)

師:所以,課文中這樣稱讚這個孩子──(生齊:甚聰惠。)

五、四讀(讀出古文的味道)

師:同學們,讀古文不僅要讀正確、讀流利、讀明白,還要讀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試一試,品味品味古文該怎麼讀?(學生自由讀,有的還搖頭晃腦,很可愛)

師:如果配上**,那種感覺會更美。先聽一遍,想想該從哪個地方開始你的朗讀。

師:再聽一遍,然後自己試著跟著**朗讀。

師:誰願意配樂讀給大家聽?

(生踴躍舉手,一生讀,雖然與**還不怎麼吻合,但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又一生站起來要求朗讀課文,在**中讀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聲)

師:讀得真好!這個小故事簡單、有趣,我相信,我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它背下來。

(學生情緒很高,還沒等教師把要求說完,琅琅的背誦聲已經響起。)

六、五讀(理解中學習運用)

師:同學們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肯定已經發現了乙個問題:在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詞我們現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這些詞語麼?

(學生認真讀課文,畫出「詣」「乃」「兒」「曰」「氏」「之」「其」幾個字。)

師:這些字的意思同學們都懂了,我相信你們也很想試著用一用。看這幾句話:

(教師出示)1.這是你家的小貓。2.我班的張月十分聰明。3.乙個學生說:

李娟,你的家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句試著說說。

生:我說第一句,這是君家貓。(生笑,一生舉手,教師示意他站起來說)

生:這乃君家貓。

師(讚許):其實,「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爾」來替代。(板書「此」「爾」)所以,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

生(踴躍):此乃君(爾)家貓。

師:第二句呢?

生:我班張月甚聰慧。

師:「我」在古文中還有一種說法,有人知道麼?(生搖頭)「我」在古文中通常稱「吾」。(板書「吾」)那麼這句話就可以說成──

生(齊):吾班張月甚聰慧。

師:第三句好像要有點難度哦!

生:一生曰:李娟,君家在**?

師:「在**」在古文中經常說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換成這兩個詞,這句話又該怎麼說呢?

生:一生曰:李娟,爾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

師:如果把「乙個學生說」改為「乙個孩子問」呢?(生自由回答:一兒曰)

師(讚賞):學得不僅牢固,而且靈活。真好!同學們,古文就是這麼有意思,課後找一篇自己感興趣的古文讀一讀,我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發現。

【反思】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可以說,這篇文章的教學對小學文言文教學,乃至於對中學文言文教學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據調查,目前在初、高中,學生普遍感覺文言文學習困難。

我想,這除了跟文言文難度的確加大有關之外,應該也與小學初次接觸文言文時教師的教法有一定關係。

所以,在教授這節課時,我以給孩子乙個快樂的開始為原則,以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為目的,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努力營造乙個快樂簡單的學習氛圍。這種教學理念貫穿在從課前談話到課後拓展的每乙個環節中:課前談話時我從學生積累的古代名言佳句入手,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熟悉句子的意思,在不經意間走近文字,讓他們感覺古文並不遙遠、陌生。

在學生帶著興趣走進課文的時候,我沒有把讀懂當作最重要或者唯一的環節貫穿到底,而是分為「一讀(讀正確)──二讀(讀明白)──三讀(品味語言)──四讀(讀出味道)──五讀(學習運用)」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學習,這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而且使教學始終處於移步換景的過程中,有效避免了學生學習中容易出現思維疲勞,時刻感受到「學習古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教學手段方面,我採用自主思考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尤其是教師講解,在學習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篇文言文,學生是零起步,講解是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興趣的乙個很好手段。講解在這幾處體現得尤為明顯:

學生不知道「孔指以示兒曰」一句話如何讀正確的時候,我直接教他們讀;學生提出了「管家怎麼不叫他的媽媽,而叫個小孩子出來呢」的問題時,我沒有走自主體驗的過場,直接講解裡面蘊含的文化淵源;「反譯」環節,在學生翻譯不到位時,我更是直接告訴學生:「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在**」在古文中經常說成是「安在」「何在」。

整節課,學生既有嘗試練習的新奇,又有自主思考的快樂,還有從教師講解中收穫新知的驚訝。他們良好的學習狀態帶給我的是一種叫幸福的體驗。

名師風采《楊氏之子》課堂實錄 武鳳霞

一 談話匯入老師 我說一句話,看誰能說說是什麼意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生 沉思後,有同學舉手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老師 剛才我說的話和我們平時說的有什麼區別?學生 老師說的話比較簡練,我們平時說的話要複雜一些。學生 老師說的話不怎麼好懂,我們現在不這樣說。老師 像這樣的語言我...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楊氏之子反思回顧

楊氏之子反思回顧篇1 初次拿到課文 楊氏之子 因為是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雖然如此,總也不能不教。那麼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麼?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 孔君平詣其父 中的 詣...

楊氏之子及教學反思

10 楊氏之子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初步認識 學習本課生字詞,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 過程與方法 能在生活中嘗試運用精妙的語言。三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教學重難點 把課文讀流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