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18雷雨教案說課反思

2021-07-10 17:00:33 字數 3803 閱讀 7169

18 《雷雨》教案

王紅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 能力目標: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能圍繞主題選材,按一定的順序寫觀察日記。

3、 情感目標: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觀察日記。

三、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件

四、課時:第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揭示課題夏天的午後,常常會出現雷雨的現象,你能說說雷雨時的景象嗎? (老師肯定學生的體驗後,揭示課題,看課文是怎樣寫雷雨的)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老師巡視,有重點地對讀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認讀詞語卡片。(黑沉沉、亂擺、彩虹、蜘蛛、蟬、越來越響、垂、壓)

3.生字組詞,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帶有生字的詞語和句子。

a.壓──壓下來;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b.亂──亂擺;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c.垂──垂下來;乙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d.虹──彩虹;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4.同桌相互聽讀課文,一人讀一段,在讀中鞏固識字,學習新詞。

(三)、朗讀感悟,理清文脈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老師引讀。(雷雨前:滿天的烏雲樹上的葉子忽然一陣大風嘩嘩,譁,雨下起來了雨停了)

3.讓學生找一找,課文哪幾個段落寫雷雨前的景象,哪幾個段落寫雷雨時的景象,哪幾個段落寫雷雨後的景象,分別在書上做記號。

4.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調分別讀好這三個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5.分組朗讀,老師隨機指導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8課《雷雨》的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寫了雷雨前的景象,烏雲很多很重,天氣很悶熱,風來了,蜘蛛很害怕逃走了,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雷雨馬上就要到來了;我們還學了雷雨後的景象,看到太陽出來了,彩虹高高地掛在天上,空氣也很清新,天氣也不感到熱了,蟬也高興得叫起來了,蜘蛛又開心地掛到了網上,青蛙也唱起歌來了,好象在告訴我們,雷雨後的一切讓大家多舒服呀。

《雷雨》說課材料

一、 說教材:

今天我上的課文《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根據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我認為課文主要寫了雨前和雨後的景色。

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為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品位美感。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學情特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壓」等四個生字,會寫「垂」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從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出發,結合教材的內容,我覺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後的不同景象。

教學的難點在感悟雷雨前後景物的變化。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自主閱讀」兩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集中注意力,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欲、表現慾。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我借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為主體對文字展開自主閱讀。通過讀,學生與文字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著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著學生的語言的感覺;通過讀,課文規範的語言儲藏在了學生的頭腦中。

學生學著,讀著,感悟著語言,彷彿置身與那場雷雨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說過程

(一)聯絡生活,揭示課題

夏天的午後,常常會出現雷雨的現象,關於雷雨你知道些什麼?(老師肯定學生的體驗後,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從課堂開始讓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話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進入文字,看課文是怎樣寫雷雨的)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要讓這麼小的學生說出課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順序來寫的,是很難的。也容易教死。幾次試教以後,我選擇了給調皮的課文亂了順序,請你給他們排排隊的這種方式,希望把這種敘事方法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

這環節安排指名三位學生讀。與初讀課文相比較,這次讀的要求不但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而且在讀的同時給學生布置了聽和思考的任務,讓他們思考,朗讀的課文寫了什麼時候的景色?我覺得讀要體現層次性和目的性,扎扎實實地讀好每一遍課文,讓學生在每一次朗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品讀課文:本課時安排了品讀雷雨前的段落。

自由讀1-3自然段:你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黑沉沉的烏雲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席捲大地,閃電、雷聲也不甘示弱,趕來湊熱鬧,這種緊張氣氛。

試教幾次以後,感覺這種氣氛真的很難言傳。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用得很妙。但小孩子就是感覺不到悶熱。

我想還是得讓他們進入到情景中去。教師用語言去營造這種情景,渲染這種氣氛。「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樣向你壓下來了」「夏天的午後,天氣非常炎熱,滿天的烏雲向你壓下來,越壓越低」在體會風大這個環節裡,讓學生角色換位,當一當小樹。

有經歷,才有感受。沒經歷,就去創造經歷吧。我就這樣安慰自己。

(四)拓展聯絡,昇華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在品讀環節我把學習的自主**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希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

《雷雨》教學反思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著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

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通過課堂教學,利用課件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後的不同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認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我執教了雷雨的第一課時。在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方面著手:

1、 盡量體現重點性

緊緊圍繞本單元訓練目標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許多快樂,發現許多秘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並認真觀察、用心思考。這樣不但突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強化了訓練。

2、 盡力體現創新性

這是一篇老課文,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突出「新」,打破傳統的一段一段進行講解。教學方法上力求「新」,在現在春天這個季節裡,如何拉近孩子與文字的距離呢?我選擇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一段雷雨的課件,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 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不能解決通過研究討論(合作學習)能解決的就讓他們研究討論,還是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的點拔。特別是在識記生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察「壓、亂、垂、虹」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讓我真切地體會到:

識字教學,不再枯燥。教師出示「虹」的生字卡片,與學生作了如下的對話:

師:誰能想出好辦法記住這個字。

生:左邊是「蟲」,右邊是「工」合起來就是「虹」。

生:紅色的「紅」去掉「」換成「蟲」就是「虹」。

師:誰認為自己的方法比剛才兩位同學的還好,再起來說說?

對剩下的生字,孩子們各有各的記字方法。有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字謎,組詞,表演等。

三上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 教學反思 三年級 鷸蚌相爭 是一篇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本節課我大量地安排了讀的環節,比如 理解之前的聽教師範讀 領讀,指導學生斷句停...

三上數學反思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進製的與不進製的計算方法相同。學生在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製的計算方法後,應用這一已有知識探索出進製的計算方法對學生而言已不再是難事。我認為在新課的展開時,應注重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因此,我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計算的方法。在本節課上,除個別學生外,其他學生都掌握了方法並能正確地...

三上教學反思

1 魔幻的顏色 我對學生練習調色環節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兩種原色份量的多與少會影響所產生的間色的深淺,學生不是那麼容易調出三種間色的。平時三年級的學生在完成美術繪畫作業時,一般都是用水彩筆塗色,幾乎不使用顏料。我認為想要讓學生進一步的掌握調色的技能和學會運用水粉 水彩顏料繪畫,就有必要在今後的美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