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的認識修正案實施反思

2021-07-10 01:27:59 字數 1557 閱讀 9392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課程標準》中也非常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例。例如:

提水、體重等,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從「量」和「形」兩個方面轉化來感知一噸。

首先,在量的方面,我把它轉化為質量和數量兩個方面。質量的轉換,有的教材使用的是10袋100千克1袋的大公尺,用100千克容易換算出一噸。但是100千克1袋的大公尺現在的生活中極少見了,而且學生對100千克的質量也沒有感知。

於是我將其換成現場提水的活動,1桶20千克的礦泉水學生提起來都很困難,讓學生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後,再明確50桶這樣的水才是1噸,可想而知1噸有多重了。數量的轉換,我主要是通過「2000袋食鹽的重量是1噸」這一例項中的「2000」讓學生感受1噸很重。

其次,在形的方面,我通過40個三年級的同學,兩頭黃牛、800瓶可樂等,從體積的角度,在視覺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本節課還有如下幾個特點:

1、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

挑戰性的。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前去調查或收集一些有關噸的資訊。並在課中進

行匯報、補充,解決實際問題,以此讓學生體驗到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學習方式

根據課改精神,現在比較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所

以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說一說、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噸的重量。同時,在各環節中,我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3、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分目標中,都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

一目標,同時國外(諸如: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將解決問題列為重要目標。由此可

見,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為了不斷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練習階段,

特別設計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解決。

4、教學過程體現差異化

a、b、c層學生在智力、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風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差異化教學。讓每一層學生都在為更高一層的目標而奮鬥,於是在這個奮鬥的過程中,每個學生至少都保底(最基本的教學要求)了。

總之,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處處「以生為本」。學生通過自主體驗,逐步感受1噸的重量、建立1噸的概念。

上完這節課之後,有老師給我提出了如下建議,我想或許能給大家帶來思考:

1、1噸=1000千克是乙個定論,沒有什麼好研究,所以當有位同學說:「1噸=10000千克。」另一位同學反駁說:

「1噸=1000千克。」時,教師可引導:「到底對不對呢?

請大家翻開數學書第11頁……」

2、既然有學生說:「1噸=10000千克時,教師何不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教師只要問:『這位同學說1噸=10000千克,對嗎?

那10000千克=( )噸呢?』如果有同學能回答,便當場解決;如果不會,讓他們課後再去**。」

如果再讓我執教一次的話,我一定會採納第二種建議,如此既能充分利用學生這一資源,又能很好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ibc規則》 的修正案第11章

國際散裝危險化學品船舶構造和裝置規則 ibc規則 的修正案 第11章 防火和滅火 11.1 適用範圍 1 在第11.1.1段,將.4和.5項用以下內容代替 4 第10.5.6條應適用於2,000總噸及以上的船舶 5 應適用第11.3條以代替第10.8條 6 應適用第11.2條以代替第10.9條 7 ...

《2023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的修正案

附件經修正的 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 的修正案 附件iv 遇險訊號 1 下列訊號在一起或單獨使用或展示時,表示遇險和需要救助 a 約每隔1分鐘開一槍或發出其他 訊號 b 用任何霧號裝置連續發聲 c 火箭或炮彈,以短暫間隔每次一發丟擲紅星 d 以 摩斯訊號規則 的 sos 訊號組構成的任何訊號方法...

國際消防安全系統規則的修正案

附件第 3 節 設計規範 1 現有第3.2款的案文由下列文字取代 3.2 可攜式泡沫發生器 3.2.1 可攜式泡沫發生器單元須由下列部件構成 自導型或與乙個獨立匯入器相連的泡沫噴嘴 叉管 能夠經消防水龍帶與消防總管相連,並帶有乙個裝有至少20 公升濃縮泡沫的可攜式儲罐,及至少乙個帶有同等容量濃縮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