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教後反思

2021-07-09 05:25:36 字數 1676 閱讀 2228

安徽省舒城第一中學唐述尚

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課堂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要設定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將學生「帶入」課堂活動中來,通過具有豐富資訊的數學問題,引導和組織學生經歷觀察、實驗、比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活動,充分發動學生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從過程中感悟數學,讓學生自然地獲取知識,領悟知識的精髓,在數學活動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本節課,我就是圍繞這一教育教學理念而展開的。

一、教學過程回顧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匯入新課的環節中,我首先用王維的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抽象出直線和圓,再用課本上的引例中設計的問題推導出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成功地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本節課的中心內容。在匯入的過程中,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道理,讓學生切實明白「數學是有用的」,又弘揚了祖國的文化,體現了數學的文化價值。

2、合作**,構建新知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在初中的平面幾何中已作了初步的**。因此,對本節的知識,學生已基本掌握,但學生尚不具備的是用解析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以及求解直線與圓的相關問題。在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回憶並歸納出直線與圓的幾種位置關係及判定的方法,再用動畫模擬出直線與圓的各種位置關係。

對於用解析法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以及求解直線與圓的相關問題,我並沒有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而是讓學生對例題中問題進行**,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從教學的過程看,學生參與積極,參與度高,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3、講解例題,鞏固延伸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乙個優秀教師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標誌。教學中,對課本上的兩個例題,我都作了適當地調整,並創造性地加以使用。本節課的最重要的數學思想就是數形結合思想。

在教學中,我從滲透數學思想的高度出發,設計教法。例1的兩種方法中,方法二只是作為判定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方法,而求交點,仍要回到方法一中。因此,我在學生鞏固練習時,特別強調這一點。

把教材內容適時加以延伸,增加讓學生求弦長,從而分解了例2的難點。在例2中為了彌補斜率不存在時的漏洞,我把直線l被截的弦長由改為8,從而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問題。整個過程中,我都通過數與形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形的直觀和數的精確。

通過學生反饋發現,學生對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同時,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了,思維也更加嚴密了。

4、課後小結,體會分享

在課堂小結中,我先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基本內容,並嘗試著讓學生自己表達,共享教學成果。學生的小結從效果上看,是成功的,之後,我又給學生強調了數形結合思想,並用華羅庚先生的「數以形而直觀,形以數而入微」作為本節課的結束,進一步弘揚祖國文化,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學習興趣。在作業中,我增加了求切線方程的內容,讓學生**如何求圓的切線方程,是本節課向課外的延伸,體現了作業的鞏固、拓展功能。

在教學中,我力求用精煉的語言,活躍的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乙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多**的輔助,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地位。

二、教訓和不足

在課堂教學中,本節課也存在諸多困惑和不足,需進一步改進:

(1)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將每乙個學生都「帶入」課堂活動中,激發每乙個學生的學習潛能。

(2)由於低估了蕪湖一中學生的水平,導致課堂活動中點撥過多,從而讓優秀的學生思考的餘地變小,降低了這部分學生**的熱情。

(3)課堂活動如何提好「問題」,提「好問題」,才能有利於學生對教材的學習需進一步提高。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教育理論知識,深研教材,**教法,力求上好每一節課,為學生的成長,鋪平道路。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20.2.2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 1 一 選擇題 1 o的半徑為r,直線l1 l2 l3分別與 o相切 相交 相離,它們到圓心o的距離分別為d1 d2 d3,則有 a d1 r d2 d3 b d1 rd2 d3 2 在矩形abcd中,ac 8cm,acb 30 以b為圓心,4cm為半徑作 b,則 ...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在解決與圓有關的問題時,常常需要新增輔助線.1 已知直線是圓的切點線時,通常需要連線圓心和切點,這條半徑垂直於切線.2 要證明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 如果直線經過圓上某一點,則需要連線這點和圓心得到輔助線半徑,在證明所作半徑垂直於這條直線,已知公共點,連半徑證垂直 如果條件中直線與圓的公共點沒有確定,那...

4 2 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課題名稱 4.2.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新課標指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作為教師應以 過程,方法,結果,運用結果 為主線安排教學程序,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 親自研究 動手操作,讓學生從中去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在發展問題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