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和反思

2021-07-08 23:42:39 字數 3341 閱讀 4046

《望天門山》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學習這首古詩,要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而古詩的語言非常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優美,情感真摯,而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古詩,由於閱歷和生活積累的侷限,很難進入文字所描寫的境界中去,而運用多**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詩句的理解,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更有利於學生進入情景,深刻地領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真正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秀麗。

一、 交流資料,感受意境。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李白及天門山的資料。

2、教師展示資料(出示課件:天門山兩山對峙,長江洶湧奔騰,一輪紅日掛在天邊,小帆船由遠而近順流而下。)

(師生共同欣賞。)

3、師:同學們,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充分地交流。)

[評:**課件,讓學生**美景,能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使學生一開課,就能進入文字所描寫的情景中,從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 自主合作,體驗意境。

1、師:請同學們讀讀《望天門山》這首詩,看詩人是怎樣用詩句描寫這一壯觀景象的。讀後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然後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學生大聲誦讀,在小組內熱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難點,即對「至此回」與「相對出」的理解。(師相機板書:「至些回」?「相對出」?)

4、合作**不懂的詞語。

(1)理解「至此回」。

(師再次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水流撞擊到山石上,激起迴旋,形成洶湧的波濤的情景。「碧水東流——至此回」,師一邊讀一邊用動作演示。)

①再次啟發學生說自己又讀懂了什麼。(主要是解決了哪個「?」)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洶湧的長江水好像是從中間推開了天門山,碧綠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擊到岩石上,激起迴旋,更顯得洶湧澎湃。大家能通過誦讀的方式來表現這一壯觀的景象嗎?

(學生自由誦讀,然後出示配樂動畫,指名配音朗讀。)

[評: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整理出難以理解的詞語,這些詞語如何理解?**課件再現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是最好的辦法。

學生在教師的巧妙引導與課件的形象直觀感受下,理解到了詩意,突破了難點,再加之教師**配樂動畫,學生在這種美的情景的薰陶下,大聲地配音朗讀,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了古詩的意境。]

(2)理解「相對出」。

①師:記得在《望廬山瀑布》一詩中,也有兩句詩寫得很有氣勢,是哪兩句呢?

(生齊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師:很對!作者所望見的兩處景象都是驚心動魄,極其壯觀。不過,《望天門山》和《望廬山瀑布》的「望」卻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兒嗎?

③師再次出示課件,(指示學生看順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頭的詩人。)想一想,作者分別站在什麼地方望的?

(引導學生比較:《望廬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遠遠地望,《望天門山》是他乘著小船,從遠處駛過來時望見的。而從遠處看天門山和在近處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

遠處看山很模糊,到近處就變大變清楚了。而「兩岸青山相對出」寫的就是作者的這種感受。)

④再次請學生說出這句詩所描寫的意境。

⑤再次地**配樂動畫,讓學生大聲地誦讀這兩句詩。

三、 創設情景,想象意境。

1、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頭腦中畫畫,說說,你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

(師配樂誦讀詩句,生想象)

2、學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師點撥:眼前這番壯麗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讓人詩興大發呢?讓我們也像詩人一樣,來吟一吟這首詩吧!

(**多**課件,激情誦讀)

[評:古詩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語言的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優美的意境,深摯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又創設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領會意境與情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並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 合作朗讀,昇華情感。

1、師:浩浩的長江水啊,咆哮著奔騰向前,像一頭猛獸一樣撞開了天門山,洶湧澎湃的江水撞擊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迴旋。(男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師:乙隻輕快的小帆船從遠處的紅日之下順流而來,它越駛越近,巨人一樣挺立的天門山也越來越清晰地撲進我的眼簾。(女生齊誦: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師:眼前壯麗的山河不禁激發了詩人報效祖國、建攻立業的雄心壯志。他滿懷希望,滿懷激情地吟誦著:(指名讀詩)

4、師:想象一下,此時的你也和詩人一起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讓你激動,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誦著——(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教學反思:讀---古詩教學的主旋律

每乙個學段,對於古詩的學習都有不同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對於中段學生的古詩學習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的過程中體驗情感,開展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因而在《望天門》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握住了「誦讀」的層次感,不斷的帶領學生領悟詩歌內涵:

一讀讀準字音:在介紹了作者和詩歌的背景之後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叫個別學生朗讀,隨機的正字音,「楚江」、「孤帆」的字形、字義也隨機講解。

二讀讀出節奏:七言古詩的基本節奏是二二三,學生以前沒有了解,我簡單介紹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節奏多讀幾遍,這樣不單有提高助於學生朗讀水平,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例如碧水/東流/至此回。

「碧綠的楚江水向東流到這裡就從這裡轉完啦。」學生能過根據字面的意思大概的說出字面的意思。

三讀讀懂內容。想讓學生說說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學生提出了很好的問題:「為什麼用『一片』來形容帆船」,「『相對出』是什麼意思?

」,「『孤帆』的意思孤單單的乙隻小船『還是作者很孤單?」在浩瀚廣闊的的長江水的映襯下,任何船隻都會顯得渺小無比,經過我語言的描述學生很快的明白了為什麼作者選擇用:「一片」來形容小船。

而對於相對出這種物理視覺的解釋,我就用舉例子的方法讓學生借助生活中自己坐車坐船的經驗來體會。「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的孤單與不捨和「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的豪邁氣魄是截然不同的,我從學生對李白已有的個性了解入手,讓學生明白李白會因為送別好朋友孟浩然而傷心難過,卻不會因為自己乘船出遊而孤單寂寞。同時通過語言和**結合,向學生展示和描述作者在洶湧澎湃的長江上,遠有紅日相伴,近有青山相迎,作者直掛雲帆濟滄海,會是一種怎樣的豪邁呢?

學生也被這種情緒感染,幻想著眼前的美景,大聲的讀出作者的豪邁。

四讀熟讀成誦。其實學生已經在二年級的時候背誦過,現在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李白,站在船頭,看著眼前的美景,結合自己的體會不斷的誦讀,加深印象。

一節課下來學生能夠知詩人、解詩題、識生子、解詞句、悟情感,可是沒有紮實的默寫整首古詩,趙老師在點評的時候指出,古詩的含義不要過深的分析,而找出時間給學生寫字默寫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的積累。關於景色的分析也沒有必要,只要引導學生去不斷的讀,學生自會讀懂詩中的美景,課標中也指出學生能領悟詩句大意即可。我覺得趙老師的點評我應該在上每一節課前都仔細的琢磨琢磨。

「一節課下來,學生沉澱下了什麼?」這是所有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完整

興隆縣半壁山學區趙杖子小學趙秀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4個生字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有感情地背誦全詩。2.理解詞義句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抓住 斷 開 回 來 等詞語感受天門山山水的雄壯浩蕩,感受詩人心中的豪邁激情,激發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嚮往之情 3.培養學生...

望天門山說課稿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 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

望天門山教學教學案例反思

課前 課件出示有關長江的古詩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柳永 學生自由地讀 師 這些詩句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