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十幾減2 1教學反思蘇教版

2021-07-08 20:11:38 字數 1094 閱讀 1696

十幾減6、5、4、3、2

教學反思:

《十幾減6、5、4、3、2》一課是在學生經歷了《十幾減9》和《十幾減8、7》大量練習及計算技能已基本形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就前兩課而言,本課的教學相對輕鬆,也因此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懈怠和忽視,導致了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缺失。課後就此節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幾點思考:

一、與其「捨近求遠」不如「順水推舟」

和前兩課出現的求剩餘的情景不同,本課出現的是求另一加數的實際問題的情景。由於課前對教本研讀的不夠仔細,認為此課單純只是前兩課演算法的遷移,所以備課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沒有很好的做到求同存異,而是一仍舊貫的沿襲之前的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教學例題時提問:

「小兔一共採了11個蘑菇,藍蘑菇有5個,花蘑菇有多少個?」出現了兩種算式:11―5=6和5+6=11,當這樣的問題不可避免的出現在教學中時,我只是匆匆地引導孩子們理解:

已知兩種蘑菇一共採了多少及其中一種蘑菇採了多少,要求另一種蘑菇有多少,也用減法來計算。接著再引導孩子們說演算法,一步步按照教學預設走過程,就是避而不談孩子列出的5+6=11這道算式,沒有適時的對教法的設計進行及時的變通,捨棄了乙個因勢利導出「想加算減」思路的絕佳契機。

其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我們要善於抓住孩子們思維的閃光點,與其「捨近求遠」,不如「順水推舟」。

二、與其「一成不變」不如「靈活多變」

本課仍然是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因而在匯入部分設計了卡片接龍的方式,以複習十幾減9、8、7和20以內進製加的口算,為學習本課作鋪墊。卡片出示了這樣一組口算:15-8=?

14-9=? 6+9=? 12-7=?

8+7=? 11-9=? 14-7=?

5+9=? 12-8=? 6+7=?

16-8=? 3+9=? 孩子們挨個都能對答如流,熟練地掌握了計算的方法,新課也在這樣得心應手的匯入環節中順理成章的進行下去。

然而在課後的交流中,領導們指出:可以將「想加算減」的這一方法蘊藏在這些加法口算中,將6+9=?→6+()=15或()+9=15。

這樣細微之處的變化既達到了訓練的目的又突出了「想加算減」的方法,可謂「一舉兩得」。

從練習的實用性出發,從與教學內容的實際聯絡出發,設計教學過程,與其「一成不變」不如「靈活多變」。

三、與其「拐彎抹角」不如「一針見血」

一年級數學下冊十幾減2 1教學反思蘇教版

從練習的實用性出發,從與教學內容的實際聯絡出發,設計教學過程,與其 一成不變 不如 靈活多變 三 與其 拐彎抹角 不如 一針見血 想想做做 練習中反覆強調讓孩子們感受相關的兩個減法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教學時我也關注到了這一點,問孩子 算式中的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對一年級的孩子似乎有點難,...

一年級數學下冊十幾減21教學反思蘇教版

從練習的實用性出發,從與教學內容的實際聯絡出發,設計教學過程,與其 一成不變 不如 靈活多變 三 與其 拐彎抹角 不如 一針見血 想想做做 練習中反覆強調讓孩子們感受相關的兩個減法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教學時我也關注到了這一點,問孩子 算式中的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對一年級的孩子似乎有點難,...

一年級數學下冊十幾減幾教學反思蘇教版

十幾減幾 教學反思 十幾減幾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講完這節課有以下感受 1 上課開始以學生熟悉的 小貓觀金魚 的故事引入,讓學生感受數學 於生活,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絡的,同時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適時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2 本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