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技巧與策略

2021-06-23 02:55:19 字數 5184 閱讀 8029

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良好的教學提問,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引發學生的的主動意識,讓自覺地去質疑、**、發現,並在質疑、**、發現中獲取知識、經驗。

也正是因為這樣,課堂提問技巧的優化越來越為我們所重視。可以說,課堂提問設計得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把情緒融入到課堂氛圍中來,同時也激發他們**問題的興趣,激勵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學數學教學提問行為的現狀

教學提問是教師通過最初的提問引導出學生最初的反應和回答,再通過相應的對話和交流,引出教師希望得到的答案,並對學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評價,教學提問的作用在於激發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利用已獲得的資訊,主動地開展聯想,積極思維,獲得教與學的反饋資訊。同時通過師生之間對話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提問缺乏研究和探索,使教學提問流於形式,表面上看有問有答,實際上提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學習潛能的挖掘和開發作用不大。具體表現為:粗效提問,實效不高。

教師往往隨意提問,甚至流水式提問,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維度的問題,學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回答,這種看似活躍的教學氣氛,實質上是在為教師的教或板書「填補空檔」服務,教學實效不高。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比例嚴重失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出發,教師亟待對自身的教學提問的原則和方法加以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提問行為的原因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於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師生互動流於形式,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剝奪了大部分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把教學過程當作單向傳遞資訊的過程,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事實上,只有學生在自己親身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和感悟到的東西才是難以忘懷的東西,只有經過學生自主建構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學生長久支配的知識,只有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才能真正理解和鞏固,才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小學數學作為基礎學科,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及全面提高素質的重任。

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與時俱進,勇於探索,大膽實踐,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深入鑽研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優化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以自然的微笑、親切的語言給予學生期待和信任的基礎上,提出富有情趣的誘因,創設新奇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把學習新課題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下心情舒暢地主動學習。

3.小學數學教學提問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使提問收到較好的效果,還必須講究提問的技法,特別是重點從提問標準、提問要求兩個方面來把握。

3.1 把握好提問標準

一是整體性。數學教學是乙個大系統,而這個大系統又是由許多小系統組成的。在教學中,設計提問時,要有乙個整體的考慮。

二是趣味性。興趣是推動學生思維的強大動力。如果教師所提問題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過是一種被動的思維,學生的主動性就不能充分調動起來。

三是激發性。教師可抓住這些內容設計一些問題,增強這些內容對學生大腦刺激的強度,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四是爭論性。

教師要抓住焦點,設計有關問題,就能增強對比關係,更強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五是比較性。這類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既可以使學生的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也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聯想性。啟發是一種聯想活動,在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智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的訓練顯得十分重要。

3.2 把握好提問要求

一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提問不應是隨意的,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教師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學生。

要掌握準提問的難易程度, 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也不能簡單地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才摸得著」。二要因勢利導。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學生答問中也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運用教育機智,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問。

要多運用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三要正確評價。學生答完問題,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時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

切不可對答錯的同學白眼相待、諷刺挖苦,也不能無原則地讚美。教師應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又指明努力的方向。四要面向全體。

教師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然後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與問題的難易程度, 有目的地選擇提問物件。這樣可以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加思維活動,促使每乙個學生用心回答問題。五要因材施問。

課堂提問時要考慮提問內容的難易,事先要根據提問物件的年齡、性格、知識基礎與能力水平來設計問題。不同的年級要採取不同的提問形式。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鑑於彼此間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有差異,所提問的內容和方式也應有所區別。

4.小學數學教學提問的設計策略

4.1 根據知識結構,複習提問要有鋪墊

數學知識系統性很強,前面的知識是後面知識的基礎,後面知識是前面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直接影響到新知識的學習。從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看,能引起興趣的東西,往往是既不完全生疏,也不完全熟悉的東西,完全生疏的東西使人難以提神,完全熟悉的東西使人疲勞,興趣常常是由那些和已知事物相連的新東西引起來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啟發、點撥、引導學生通過已學習過的知識和掌握的生活經驗,探索新知識,對所提出的問題應由淺入深,由舊知引入新知,引起學生的回憶和再認識,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完全陌生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兩步應用題」時,可以先提出兩道一步計算的應用題:(1)白兔15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黑兔有幾隻?(2)白兔15只,黑兔22只,一共有多少只?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很快就解答出來了。然後把第(1)題的條件和第(2)題的問題合併在一起,就成了兩步應用題:白兔15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一共有多少只?

學生通過前面的問題,很快解答出來,輕鬆愉快地學會了兩步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4.2 適合兒童特徵,匯入提問要有激趣

小學生不僅天性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而且大多喜歡表現自己。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特徵,新課匯入提問要富有吸引力,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的認知注意力,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新問題上來。如教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在匯入新課時我設計了如下情境,提問:

你能提出乙個被3整除的數嗎?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當學生舉例123時,教師可以引導說:

其實能被3整除的數很多,如:132,213,231,321,312等,這些數都能被3整除。學生頓時感到驚訝,紛紛提問:

「為什麼老師看到123能被3整除,馬上就知道132,213,231,321,312也能被3整除呢?」,「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嗎?」,「能否像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那樣,根據個位來判斷乙個數能否被3整除?

」。這樣一來學生不但情緒高漲,而且誘發學生進入乙個發現問題,想解決問題的情境,為系統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很快進入新的學習情境。

4.3 緊扣教學重點,新授提問要有**

「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教師的提問必須緊扣教學重點,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中心來進行,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這個道理。傳授新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因此教師必須要精心設計好新授過程中的每乙個問題。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將學生未知的教學規律、法則、關係事實等前置應用,展示數學知識非凡的魅力,創造新奇的懸念式情境,以誘發學生產生揭秘問題強烈意識。例如: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時,課堂中可以舉行一次「師生競賽」遊戲,學生隨意說乙個數,看誰最先判斷能否被2或5整除。

結果老師每次都獲勝,可神奇了,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產生這樣的問題:能被2、5整除的數有什麼規律呢?從而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主動探索知識規律。

教學實踐也證明,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則、基本規律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為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新知識的活動,更好地挖掘、啟迪、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4 結合學生實際,練習提問要有針對

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教師的課堂提問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徵。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因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答問中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答非所問或乾脆不答等,因而教師提問要隨時注意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掌握知識。在學生獲得新知識後進行的練習提問中,應根據知識重點、難點和關鍵,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檢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從中獲得反饋資訊,進而採取強化和矯正措施,提高練習提問效果,做到省時、高效。

在課堂教學中的鞏固反饋階段,針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提問,分層要求、分層設計、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摘到桃」,體驗到成功的快慰,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充分獲得情感上的滿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反饋練習提問的設計注重層次性,突出針對性。

基本練習提問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適度困難的綜合練習提問,既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不易,又能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知難而進的學習精神。二是練習提問形式多樣性,增強趣味性。鞏固反饋階段,可以設計口答練習、動手操作練習,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練習、競賽活動練習等等,通過設計新穎別緻、富有啟發和趣味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興趣,動靜結合,充分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以學為樂的情感。

4.5 綜合學習內容,總結提問要有歸結

有比較才能有鑑別,有總結才能有提高。總結是課堂教學的最後乙個環節,要將整堂課的主要內容高度濃縮、歸納概括,給學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總結提問通常可以用師生合作的方式給一節課劃上「句號」,學生自由發言,氣氛民主活躍,思維積極主動,教師可以激勵學生繼續學習,使學生感到學無止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如教學「乘法的初步知識」,可以通過下列提問進行總結:「這節課學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計算?

」、「乘號前面的數應寫什麼數?後面呢?」、「為什麼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要用乘法計算?

」等等,這樣的提問不僅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識,而且有助於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5.總結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的課堂提問是教學的生命所在,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誘導學生主動探索、掌握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獲得反饋資訊、溝通師生感情的重要渠道。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誠心誠意的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問題,以提問為突破口,優化教學過程,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過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藝術

作者 楊波 學習導刊 2014年第04期 摘要 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重要的一門知識,在課堂中如何有效的傳授對於數學教師是乙個重要考驗,其中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就是其中乙個重要的關鍵點,好的提問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集中注意力,並且能夠讓學生對於數學這門課充滿興趣,從而使學習效率...

關於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策略

古人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有疑有惑,便出現了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多精闢的話語呀!真正道出了 提問 的價值所在。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恰當得法地運用好課堂提問,就能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訓練小...

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

作者 居建華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 教師版 2015年第01期 摘要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有效的課堂提問能為學生營造創新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抽象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實現有效教學。關鍵詞 有效 提問 小學數學 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