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高語文課堂評價語言效度的策略

2021-06-19 15:00:28 字數 4892 閱讀 7051

改善評價氛圍提高評價效度

內容摘要:新課程的改革為課堂教學的方式提出了發展和建設的要求。形成乙個人文的、富有個性的課堂學習氛圍,是新課程所極力倡導的。

而在整個課堂氛圍之中,「評價語言」作為課堂氛圍的形成因素,是教師建設課堂文化的乙個側重點。加強評價語言的效度,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乙個方面。

主題詞:語文課堂評價語言課堂氛圍效度

「學生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教師在將書本知識和教學用語融合成課堂語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發揮其激勵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的功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正確的評價語、鼓勵語具有激勵、反饋的重要功能,因此,它得到了每一位老師的重視與應用。在語文的課堂中,由於不同與其他學科的兼具人文性和藝術性的特點,在語文教學語言藝術中,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對整個教學過程來講,更是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加強語文課堂中語言評價的效度,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更值得我們**和研究。

一、語文課堂中評價語言氛圍的現狀

從日常的聽課中,讓我們對「課堂中評價語言」的現狀有了一些了解。普遍地來看,在課堂中老師們還是比較重視「評價語言」的使用。老師們力圖通過自己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正面鼓勵和引導,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

通過幾次聽課,重點關注了課堂中的評價語言,對其中一些資料做了列表。從這些數字裡,可以對語文課堂中評價語言的一些情況有所了解:(以市、區、學校三個層面以及自己一節課堂實錄,四堂語文課為例)

從上表可看出老師對評價是比較重視的,大多數老師在反饋評價中以鼓勵、肯定為主。可見老師們在評價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原則。與此同時老師也逐漸意識到評價氛圍的形成,從資料上來看,學生也已經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雖然他們的評價次數和老師的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還是說明,在課堂中,老師也已經樹立起讓學生「評評、議議」的思想。

但是從這幾堂課的課堂評價語言的觀察來看,我們的課堂評價語言的效度還可以提高,使其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發揮更大的效應。那麼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是:

1、評價平面化

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語儘管注意了積極性導向,但是這種激勵刺激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單調。其原因從課堂記錄中不難發現,在老師的課堂評價的語言中例如,「好」、「你真棒」、「真不錯」、「真有感情」等積極性評價語在同一學生身上及不同學生身上的頻繁使用,由此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接受這些評價語言時的感受,使得評價語言的效度打上折扣。

而老師在評價時又常常重複學生的回答,或是停留在學生的回答上解釋、補充,只做平面移動,大大降低了評價語言的效度,使課堂效率不高。

2、評價模糊化

「好」、「不錯」、「真棒」等評價語在課堂評價語言中還是佔一定的比例的,其本身帶有很大的模糊性,即使老師旨在鼓勵,而就學生層面來講,可能會由於認識水平的侷限或是「當局者迷」的情形,而難以具體了解自己的回答"好"在**,"棒"在**,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思維優勢的可延續性,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難以有效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同理,給學生提建議時也是一樣,「再說得明白些」,「把……的感覺能讀出來嗎」等等這樣的提示,都是比較模糊的,所以這需要老師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應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亮點,或是問題的癥結,或是可以提公升的方面。這其中還需要機敏的應對和對學生的全面關注。

3、評價單一化。

在課堂中,學生也是其建構者之一。所以,他們的評價能力也是形成良好評價氛圍,豐富課堂評價語言重要因素。而反觀課堂中孩子們的評價情形:

孩子們樂於參與評價;但是孩子們的評價往往停留在表面,建設性的、富有個性的評價還是比較少的。這可以看出平時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不多,或者是參與評價的面比較窄,老師留給學生的評價機會並不充分。而語言的培養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所以聽課中反映出學生的評價語言的情況,和平時老師重視的程度和有意識的培養很有關係。

二、學生對評價語言的期待

以上,是對我們語文課堂中評價語言的乙個簡單調查。那麼反過來,來了解一下學生對課堂評價的一些想法和期待,可以為語文課堂中評價語言的效度的增強提供一些借鑑。

因此,設計乙份有關課堂評價反饋的調查,在二——五年級學生中進行調查和訪談。以期了解一些情況。

調查表設計:

(1)你發言後是否希望得到老師的評價? 是否無所謂

(2)你希望得到的是怎樣的評語?表揚提意見或建議兩者兼有

(3)平時你發言後得到的評價多數是——表揚建議差不多

(4)你覺得同學老師的評價對你來說重要嗎?重要一般不重要

(5)你評價別人時一般會—— 提建議或指出不足表揚其他

經過50份調查,各個問題的回答分布情況如下:

(1)超過90%的學生都渴望發言後得到老師的評價。

(2)70%左右的學生都希望在發言後得到老師的表揚;10%的學生則希望得到意見和建議;20%左右的孩子則希望「兩者兼有」。

(3)60%的學生覺得發言後得到的表揚比較多;16%的學生認為得到的建議比較多;24%的學生覺得差不多。

(4)96%的學生覺得同學老師的評價對自己來說很重要。

(5)78%的學生在評價他人時會提建議或指出不足;22%的學生會選擇表揚。

從這個小調查中不難看出,學生是很重視評價的,不論是來自老師的還是同學的。從聽課時的觀察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教師一句可能自以為無意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此後學生的聽課情緒,這正是證明了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作用。而從調查中,也發現,學生不僅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而且也渴望獲得一些建議,那麼在現實中,學生在獲得評價時「表揚」、「建議」、「其他」這三種情況中還是表揚佔的比例較大,說明老師在課堂中是以正面鼓勵為原則的。

從調查中,我們還可以得知,學生也渴望得到夥伴的認同,當然這樣的機會並不是太多。而學生在進行互評的時候,讓我們發現乙個有趣的現象,在老師評價語言以鼓勵為原則的前提下,學生之間的互評卻是以「提建議」為主。一方面,學生想獲得夥伴的認同;另一方面,卻在實踐中獲得認同較少。

所以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欣賞他人、誇獎他人還是有必要的。

三、關於提高語文課堂語言的有效性的幾點想法:

推行新的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於課堂教學改革。課堂評價——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作出的恰當、具體地評價,這是課堂教學改革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乙個方面。正確適當地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它對於創造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的思維、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新課改下,語文課堂評價語言應該是怎樣的?怎樣的評價語言才會發揮最大的效度?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以上一段話摘自《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有關「教學方式」的說明。從中為我們理解「在新課改下課堂評價語言的發展」提供借鑑。

我們的課堂是乙個動態生成的過程,那麼我們的評價語言更是實時發展、變化著的。在新課改的大背景、大前提下,我們的課堂評價也應該有所觸動,有意識地在課堂中形成民主、融洽、又不失個性的評價環境,就近對課堂教學的過程,就遠對學生評價能力的發展和成長,都是不無裨益的。因此對課堂評價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1、 評價「針對化」,順情入境。

評價語言的泛化是一些鼓勵性的,或是指導性、建議性的評價語言有時會

產生隔靴搔癢的弊端。因此,在對學生評價時應該有一些個性化的內容。大多數孩子喜歡聽好話,而怎樣的好話對孩子最有激勵作用?

孩子喜歡直接的表揚方式,而且對於表揚要讓孩子「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激勵最直接,也最有效。盡可能對每一位發言的學生都予以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個性化的評價。

而且,在語文課堂中,語文老師盡可發揮好語言的優勢,可以結合課堂實際,進行「順勢」評價,既接著學生的話,還可以有一些入情入境的評價。能結合課堂實際情況的評價有利於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長處並激發他去加以鞏固、發揚,同時也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借鑑、學習的線索,達到了利於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例如,一位老師在執教《我們成功了》一課時,就有這樣一句讓孩子們激動的評價語——「我們成功了!

」用這樣的話來誇獎孩子,新穎而有富有激勵性,同時還能讓孩子更深刻地體會到文章主題的思想。

同時,教師還可運用自己的體態語言、表情等來表達自己的肯定、讚賞,如乙個大拇指、乙個誇張的表情等等,都會在學生心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

同理,在對學生進行指導、建議時,同樣需要針對性、個性化的語言。孩子的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所侷限性,在反饋、評價時特別要注意:明確、針對性。

最需要避免的是無效的反覆和平面的補充,這樣做既浪費時間、毫無益處。

2、評價「評價」,培養有見地的小評委。

在課堂中除了老師進行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活動中去是十分有必要

的。所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是新課程理念下所倡導的。

在課堂中,學生同樣是課堂的建設者,在評價中引入他們的觀點,讓他們的思考和想法進行交流,對學生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資源。怎樣讓我們的學生會「議」、會「評」?這其中就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引導、滲透、培養。

評價「評價」,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引導方式,即:對學生之間的評價再作出評價。有時孩子獨特的眼光和視角,會讓他們有一些有個性的想法,但是基於他們的語言水平,可能表達起來不流暢、不明白。

作為老師,要及時捕捉到這樣的訊息,馬上進行肯定、指導和適當的幫助,並對於那些獨特的見解進行特別的鼓勵,樹立孩子評價的自信心。在逐步的引導中,激發學生評價的慾望,提高評價語言的水平。

3、 評價「多維度」,倡導自評、互評。

在課堂中形成多維度的評價體系。適時地將自評、互評、老師評有機結合,

讓課堂語言評價的方式發揮最大的效度,從不同角度來體現作用。

學會自評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形成乙個正確的認識,也是提高評價語言效度的乙個可行的做法。在教學中,學生在朗讀、講故事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作出判斷,逐步由概括的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從而讓評價活動呈現多維度。

在課堂中還要積極倡導學生之間的互評。這樣的方式有利於互相吸取優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鍊學生判斷的能力和口語表達的能力,並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在引導學生進行互評時,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和不斷的課堂實踐。

這裡,還應注意幾點:學生評價時不該是對著老師,而應是對著被評價的同學,用第二人稱「你」而不用「他(她)」;而被評的同學在評價之後也應有所表示(道謝或堅持自己的看法);教師最後再從參與的角度給學生乙個總的評價。

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的要求

作者 陳衛東 教育 2014年第13期 課堂教學語言大致有問題類 講解類 過渡類 評價類四大類,每一類語言都有一定的作用。課堂評價語言是否恰當,是否具有激勵性等對學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特級教師孫雙金曾說 評價語言在教學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評價恰當與否,說小一點,關係到課堂氣氛,教學效果 說大一...

解讀語文課堂評價的語言導向

作者 陳習傑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一句富有情感 充滿愛的火花的語言,可以撞擊學生的心靈,可以撥動學生的心弦,可以激發學生的心志。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就像陽春白雪撫摸大地,就像六月天吹來一縷涼風。因此,把握好語文課堂中語言導向,如同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

巧用評價語言啟用語文課堂

二 讓評價更具針對性 首先,評價語言要符合不同年齡特點學生的需要。如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檢查和評價能力較低,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往往依賴於他人的評價,所以應給予低年級學生明確的 具體的 鼓勵性的評價。其次,評價語言要符合不同個性特點學生的需要,要有針對性,力求把評價語言與學生的個性結合起來,是之發揮更大...